辨別真假銀行存管,只需記住這兩條!

網貸平臺對接銀行存管,是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最基本措施,是從2016年網貸整治開始至今始終處於核心的監管要求。

考慮其初衷,主要是通過在銀行給出借人和借款人設立專門的存管賬戶,實現用戶資金和平臺資金隔離,從而杜絕資金池模式,並且預防平臺捲款跑路。

最近中國互金協會正分批公佈存管銀行白名單,主要目的何在?投資人怎麼識別真假?今天一次說清楚。

1 、安全的平臺都是有銀行存管的,但有銀行存管的平臺不一定都安全

從技術上講,銀行存管有三種模式:銀行直連、直接存管和聯合存管。

·銀行直連模式

銀行直連模式是指平臺直接與銀行開通支付結算通道,投資人不需要充值和提現,在交易過程中,投資人直接通過銀行在線交易,回款的時候,資金也是直接返還到投資者的投資賬戶。不需要再提現

整個交易過程,資金都是直接在銀行系統結算的,沒有第三方介入,平臺充當了一個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不會與資金產生什麼聯繫,有效的避免了資金池,但缺點在於系統搭建成本高,極少有平臺選擇這樣的模式。

·銀行直接存管模式

現在絕大部分平臺都是採取都直接存管模式。這種模式下,銀行一般會為平臺開設存管賬戶、投資人和借款人的獨立個人存管賬戶。

存管行的作用是,為投融資雙方開設獨立的個人賬戶後會就充值、提現等支付結算和資金流向進行監管。這種模式因為資金並不流向平臺,有效隔離平臺與投資人的資金,能有效減少平臺觸碰資金的可能性。

整個體驗過程,直接存管上線的平臺在註冊完成之後就會提示開通資金存管賬戶,根據提示操作完成之後會類似如下的獨立個人電子賬戶,另有部分平臺則也可通過線下轉賬充值。

但是這種模式銀行前期開發系統投入成本較大,費用也比較高,這也是前期許多平臺不願上存管的原因之一。

·聯合存管模式

聯合存管是由銀行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的聯合存管方案,這種模式下是銀行為第三方支付公司開設平臺存管賬號,負責用戶賬戶監管和資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擔任技術輔佐,提供資金結算及所需的終端設備。許多暴雷平臺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模式。

因為這種模式下,投資人、借款人的賬戶實際並沒有在銀行,而是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下,銀行無法監督平臺用戶賬戶內的資金流,無法杜絕平臺私自挪用投資人資金的風險,所以聯合存管是不符合監管要求的。目前這種模式隨著中國互金協會存管銀行白名單的出臺,應該會很快被淘汰。

2、真銀行存管兩個必要條件:白名單+全量業務上線

先說兩個政策依據:

1)2017年12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P2P平臺需上線銀行存管,未上線銀行存管的不予備案驗收.

2) 今年下發的全國統一標準的《P2P合規問題檢查清單》對銀行存管的規定做了進一步的細化,要求合規的網貸平臺資金存管需簽訂存管協議,所有業務需全部上線運行,且存管銀行需通過官方測評。

可以看出,銀行存管作為平臺備案的必要條件,門檻與規範性均在提高。而存管銀行是否進入白名單,也是監管部門驗收的重點考察項,將影響平臺的合規自查驗收。

9月下旬開始,中國互金協會已經在官網分批公佈通過測評的存管銀行白名單,並且銀行對接的平臺究竟是什麼存管狀態,也一目瞭然。

一個數據是,目前已經公佈的39家銀行白名單存管銀行共接入500餘家平臺,而整個行業現有1155家正常運營平臺,也就是說僅有半數的平臺符合合規備案中銀行存管的相關要求。

所以辨別銀行存管,投資人第一條,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可以判斷自己平臺是採用銀行直接存管模式,還是聯合存管模式;第二點,到中國互金協會官網查詢,自己投的平臺有沒有在名單內,存管狀態是不是全量上線。

另外,部分銀行也開通了網貸平臺用戶存管賬戶查詢功能,可以通過APP很清楚地查詢到存管賬戶餘額、交易記錄等信息。

最後提醒一句,存官銀行僅負責存管賬戶資金保管、清算、記錄,而不對資金用途做審核,並不能構成平臺信用以及安全的全部保障。從整個合規備案來說,銀行存管也不是判定平臺好壞的唯一依據,判斷一個平臺好不好能不能投還要從平臺風控體系、資產實力、收益率、還有標的的真實性等多方面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