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華:金融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周茂華:金融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著國內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客觀上需要高效率金融服務與之匹配,但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存在有效供給不足、效率偏低、金融體系結構失衡、監管不完善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能,滋長不規範行為,也導致局部風險集聚。從中長期看,我國金融市場治本之策就是要通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效率,有效防範風險,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筆者預計,年內將有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舉措落地。

面臨的問題

(一)金融服務有效供給不足。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無法有效滿足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需求,國內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民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僅僅滿足於資金存取、支付功能,居民、企業對財富與風險管理的需求也快速上升,現階段國內金融服務有效供給仍顯不足,無法滿足民眾多層次、個性化的投資需求。

(二)金融服務效率偏低。

第一,金融行業創新力不足。相對外資機構,國內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種類與創新方面仍存在不足,金融機構之間普遍存在同業競爭的現象。此外,前幾年金融機構更注重規模的擴張,對資產質量不夠重視。第二,信貸資源分配不合理。目前信貸資源分配存在失衡問題,據相關數據初步統計,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獲得的貸款不到30%,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份額卻超過60%。第三,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不足。隨著利率市場的推進,金融機構風險識別與定價能力無疑成為機構競爭力的關鍵,國內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定價機制。

周茂華:金融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三)國內金融體系結構失衡。

目前國內仍是以銀行體系為主體的金融系統,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規模在金融體系中的比重相對較小,國內金融體系結構直接影響國內的融資結構,國內商業銀行體系信貸融資在國內的融資比重中佔比約83%(2018年),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比重較低,由於這種單一的融資結構,過多的風險向商業銀行集中,不利於不同層次的風險與收益匹配,降低了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四)國內監管存短板。

從近年來國內出現的一些互聯網金融亂象、局部金融槓桿過度、資金空轉套利、金融腐敗、影子銀行膨脹等問題,較大程度反映了我國金融監管的缺位導致局部風險的集聚。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教訓之一便是美聯儲監管缺位。

(五)國內市場存分割。

目前隨著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推進,國內各資本市場的聯繫有所增強,但是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聯繫仍不夠,這阻礙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建議

(一)推進金融改革與開放

針對國內金融服務供給現狀,繼續推進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升市場在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同時,我國需要逐步降低市場的准入門檻,加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引入多元的競爭主體,倒逼國內金融業改革與增強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有效供給效率。

(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針對國內金融體系結構問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使得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與風險資產進行有效匹配,發揮市場在資金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明顯增強。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債市與股權市場。

周茂華:金融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三)補齊監管短板

防範風險是永恆的主題,我國整治金融亂象,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局部金融風險底線,就需要強化金融監管,補齊監管體制短板。同時,努力實現監管成本最小化與監管效能最優化;還要處理好監管與金融創新的關係,主要是兩個標準:金融創新是否明顯脫離實體經濟,是否存在集聚系統性風險隱患。

金融改革展望

從監管層一系列表態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線,打好三大攻堅戰仍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務。在金融領域,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列為主要任務,這一過程中需要防範金融風險常態化問題,但今年經濟也存在較多下行壓力和外部不確定性因素。

(一)推進利率與匯率改革

國內金融問題,治本之策仍是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是重要抓手,預計今年管理層將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例如:推進利率並軌,促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機制;隨著利率市場化完善,國內市場風險定價、政策傳導與市場分割問題都將明顯改善;人民幣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匯率彈性不斷增強,人民幣也將發揮重要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

(二)繼續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

年初以來,監管層批准美國標普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國內銀行、保險、證券等對外開放的舉措加快落地,從近期監管層透露的信息看,今年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將迎來更大力度的擴大和深化,更多“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開放政策可期,例如:進一步完善投資便利化措施;擴大互聯互通(滬倫通)、基金互認產品範圍等。

(三)補齊監管短板

由於金融風險傳染性強、金融創新模糊部分行業邊界等特點,未來金融監管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監管既需要明確各自的監管職責,同時,對於模糊地帶又需要有默契、發揮協同監管最大限度避免監管缺位的現象發生。另外,針對國內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過低、內幕交易、監管套利等方面政策有望進一步完善。

(四)優化國內金融生態

銀保監會主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要研究如何改組改造高風險機構,有的可能會退出市場,有的兼併。”筆者預計,年內有望出清一些高風險金融機構,減少無效金融供給;穩步推進產能過剩、殭屍企業退出,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盤活存量,優化信貸資源配置。

(五)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扶持中小企業能力

周茂華:金融供給側改革如何破題?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與國內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今年管理層將狠抓金融服務民企“18”條落實,加快完善金融機構激勵相容機制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化解金融機構“不願貸、不敢貸”的難題,同時,提高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減少信息不對稱等,緩解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六)兩大資本市場改革舉措有望年內落地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科創板制度對國內資本市場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從目前相關信息看,年內科創板落地基本沒有懸念;另一個資本市場改革大事件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有望提速,從中長期看,理財子公司將重塑國內資管業,影響深遠。

(七)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大灣區金融發展與融合做出了一系列規劃,包括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等諸多內容,灣區金融改革方面在今年或有突破,例如: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加快推進大灣區金融業的互聯互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