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基因、石峁遗址佐证黄帝的起源

华夏族群的母系mt-DNA,最大支为D类型,这是从线粒体DNA单倍群测试出来的,D系占了汉族的最大支。其中D系下属的D4比较耀眼,D4占汉族的13%,遥遥领先,而D5仅占5%。需要注意的是,线粒体DNA主要反映的是母系状况,Y染色体单倍群是反映父系的,二者都有一个D类型,但不是一回事。

经过科研测试发现,母系D类型(不含D5)的神奇之处,在于她分布在陕西、山西,同时她也是东亚最古老的母系基因。这为我们推断黄帝部落的轨迹提供了一点证据,黄帝部落在史料上也是记载为发源于陕西一带。更确切地说,黄帝部落可能就是陕北发源,因为石峁遗址可能是属于黄帝的,根据考古发现,石峁遗址是西北方位的巨无霸势力,可能存在部落联盟。

母系基因、石峁遗址佐证黄帝的起源

从陶寺文化(尧都)里面,测试出的母系基因有D4、D5,还有M(含M10、M7)等,M10是古老的北方类型,这反映了陶寺人的属性——文献资料见《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今天的山西人比陶寺人多了南方的元素,例如多了N系、R系。陶寺人比较北方一些。

而陶寺的女性更多的是M系,而且体质上是古中原类型。大M系下属的M7可能即代表古中原的女性了——M7占汉族的10%,M10占汉族的2%左右。那么可以推测出,M7是黄帝部落打败了中原部落后,从他们那里掠夺的女性。

母系基因、石峁遗址佐证黄帝的起源

黄帝部落到陕西之前,来自什么地方?在附近找找,青海的喇家遗址测出有D、以及M10类型,D/M10都见于陶寺,可见二者可能是同一批人。青海在中原的西北方,印证了黄帝的西北起源。Y染色体的突变推演也说明华夏族群的主体O3(现称O2)是西北方向起源的,所以母系基因更进一步作证了Y染色体的说法。

石峁对应的可能就是黄帝部落,也可能是黄帝的后人。毕竟这是夏朝之前的建筑,不能排除就是黄帝的军事基地。

传说中的黄帝形象,见下图,历史上肯定和这相差很大。

母系基因、石峁遗址佐证黄帝的起源

如果按石峁就是黄帝基地来看,当时黄帝部落可能正处于半游牧半农耕,在向农耕过渡。到了夏朝,夏人还是居无定所,国都经常变换。从考古已经能看出,很多文化遗址是半游牧半渔猎的,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作风也比较野蛮。可见黄帝时代并非儒家典籍所记载的上古盛世,因为考古的准确性远大于史料,二者相冲突的时候,肯定以考古优先。而且上古的史料记载,是互相冲突的,不可尽信。

我们还可以推断,黄帝应该是一个个体英雄,并不是氏族。这是小编个人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凡是带帝字的人物,都是指个体。例如帝舜就是指舜(帝舜的儿子另有名号),望帝就是指杜宇。当然了,黄帝的事迹很多,又互相冲突。不排除是因为后人把一些其他人事迹、一些神化后的事迹,都附会到黄帝身上。

而带氏字的名词才可能是指非个体,例如轩辕氏,可能是指整个氏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