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生物鐘”的重要性

就在昨天,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他們因在腫瘤免疫領域的相關研究脫穎而出。

上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生物鐘”的重要性

去年幾乎同一時間,這一獎項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這個研究聽起來似乎很深奧,但通俗點講,就是如何控制生物鐘轉換對身體的影響

研究稱,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上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生物鐘”的重要性

所謂生物節律,是各種生物體內的諸多生理活動,因外部環境的節律變化(如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呈現出週期性變化,比如,晝夜更替、月圓月缺、四季輪迴等。

一個晝夜中,人的體溫、脈搏、血壓、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都在變化,有時還呈現週期性

上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生物鐘”的重要性

生物鐘長期紊亂可引發超重,抑制免疫力,誘發2型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

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專家表示,遵循生物節律、順時而動,便可延年益壽。

5~7點,排尿護腎

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宜吃早餐

這一時段胃腸活動比較活躍,推薦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做重要工作

此時神經興奮性強,警覺性高,注意力集中,是思考的最佳時段,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4點,小睡安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人更容易犯困。數據顯示,這個時段開車,車禍幾率相對更高。

飯後半小時最好打個盹兒,休息15~20分鐘,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躺著午睡。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去戶外活動一下。

15~16點,適當放鬆

久坐的人最好起身走走,喝點水、適量加餐。

17~18點,最宜運動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發現,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

人體體溫從下午開始平穩上升,可以起到類似熱身的作用,下午6點左右體溫達到高峰,此時鍛鍊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慢跑半小時。

18~19點,晚飯七分飽

晚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散步。這一時段血壓波動較大,人容易激動,尤其應保持心平氣和。

21~23點,準備睡覺

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

這個長假,如果你能按時吃飯、準點睡覺、不熬夜折騰自己,悄悄“休養生息”,假期過後一定可以滿血復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