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知道一天有24小時的?

日前,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塵埃落定,而2017年的這個獎,則被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他們研究發現,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知道一天有24小时的?

那麼,問題來了,“生物鐘”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簡單地科普一下。

“生物鐘”它到底是什麼?

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生物鐘預期並調控我們的生理以適應日常中的不同階段。

合理的生物鐘有助於調節睡眠模式、飲食行為、激素釋放、血壓和體溫。所謂生物鐘,通俗的講就是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些也與我們的幸福和健康息息相關。

在我們生理機制的眾多複雜過程都有生物鐘的影響。

1971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Seymour Benzer和他的學生RonaldKonopka以果蠅為模型,研究可以控制果蠅晝夜節律的基因。他們證實了一個未知基因的變異可以破壞果蠅的生物鐘。後來,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Michael Young教授成功分離出這個“週期”(Period)基因,簡稱Per基因。

1984年,波士頓的布蘭迪斯大學的Jeffrey Hall 和Michael Rosebush與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 Michael Young教授合作研究果蠅來解釋生物鐘是如何運作的。後來成功分離出這個“週期”(Period)基因,PER蛋白濃度在24小時週期中波動,和晝夜節律同步。

“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知道一天有24小时的?

發現Per基因是人們認識生物鐘的一個良好開端,但是隻靠這個基因還是無法解釋為何人體具有24小時節律以及在白晝和黑夜有不同的行為的機理。

“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知道一天有24小时的?

後來,Michael Young的又一項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他發現了又一個生物節律基因,稱為DBT基因,DBT蛋白又可延遲Per蛋白的積累,因此,讓Per蛋白增加和減少的週期固定在24小時左右。

1994年,在美國芝加哥北郊西北大學工作的日裔科學家Joseph S. Takahashi用老鼠實驗,發現了哺乳動物的生物時鐘基因——Clock基因,才比較完整地解釋了人和動物的生物鐘。

綜上,哺乳動物的生物時鐘是由Clock基因和蛋白、Per基因和蛋白、Tim基因和蛋白、DBT基因和蛋白這4種基因和蛋白共同作用,形成了人24小時生物節律。如果這些基因突變後,會致使我們的生活規律變得混亂不堪,甚至讓其晝夜節律完全消失,成為一個“熬夜狂魔”。

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誘導各種疾病!

眾多研究發現,我們身體內共用一套非常相似的晝夜節律調控機制。在我們的一個晝夜當中,我們身體的體溫、脈搏、血壓、激素、耗氧量等都是在隨著時間的更替變化而變化著,有些還會呈現出很強的週期性。現在科學研究也表明,生物鐘調控著人體的健康。如果人們不按生物鐘作息、生活和工作時,工作效率會很低,還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抑鬱症和腫瘤等其他複雜疾病。

長期的熬夜會引發我們的生物鐘紊亂,可引發身體增重、超重,抑制免疫力,誘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科學研究發現,三班倒的職業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比普通人群高。經常熬夜,違背作息規律,就會造成我們的生物鐘紊亂,導致睡眠障礙、飲食不振等問題;更甚者還易感染或加重病情。

“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知道一天有24小时的?

尤其是凌晨時間段,人體的血液流速會變慢,容易產生血栓。如果經常熬夜,影響身體的正常休息機制,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財富動力網無關。財富動力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