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縣挖出隋唐李密遺物,學者:瓦崗英雄被低估上千年

隋末移星換斗的瓦崗寨,雖由李密壯大,但最初為翟讓所創。《舊唐書》記載,翟讓原本為東郡韋城的法曹,精隋律且身手不凡武藝高強,常年督東郡各方大盜小賊,歷練了一身膽略。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翟讓因錯坐罪,就在被問斬之前意外被一獄卒所放,這才逃往山高林密的瓦崗山,瓦崗山距離韋城並不算遠,故而當地鄉勇聞聽後,紛紛前往瓦崗山投奔。

河南浚縣挖出隋唐李密遺物,學者:瓦崗英雄被低估上千年

這其中就包括曹州人士單雄信,以及單雄信的結拜兄弟徐懋功(又名徐世勣、李勣),此二人皆是勇武之輩,尤其徐懋功,飽讀典籍術略,頗為善謀,故而翟讓在兩人輔助下,很快攻取了滎陽郡、梁郡,威名大震,隨後翟讓率部擊潰了大隋名將張須陀,張須陀麾下的羅士信、秦叔寶等將卒皆歸附瓦崗。

大業十二年,遼東李氏四世三公之家的李密,在楊玄感敗亡後,亦投身瓦崗。李密自帶光環,他投奔瓦崗後,迅速得到各方俊傑響應,很大程度上壯大了瓦崗,並且取代了翟讓,坐上瓦崗主位。然而彼時的瓦崗並未因翟讓退讓而凝聚一心,反而已經暗流湧動。大業十三年,李密設宴款待翟讓,翟讓的兄長、侄兒都前往赴宴,席間李密設計誅除了翟氏三人。

河南浚縣挖出隋唐李密遺物,學者:瓦崗英雄被低估上千年

李密此舉,為瓦崗諸位豪傑背心離德四散而去的下場埋下了伏筆。在逐蕩沙場的過程中,李密棄諸將不顧,投李唐而反覆無常,終被誅。程咬金、秦叔寶、徐懋功、魏徵等人皆投效李唐父子,而單雄信則留在王世充處,最終被李世民陣斬,瓦崗四十六友抑或瓦崗五虎的最終結局,令人慨嘆“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瓦崗結義在千載之間都格外晦澀。

相比之下人們更傾慕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的義薄雲天忠心不二。然而真實歷史上,瓦崗結義也許並非後人所認為的那樣,河南浚縣城李密墓出土的遺物,就給出了不為人知的答案。1974年,河南考古學者在浚縣考古發掘了唐邢國公李密墓,由於墓室被盜,故而僅有少量遺存,包括一塊石碑,石碑是李密的謀士兼文書魏徵所撰寫。

河南浚縣挖出隋唐李密遺物,學者:瓦崗英雄被低估上千年

李密死於武德二年,彼時魏徵等舊部人馬都已歸附李唐,然而雖為李唐之臣,但魏徵仍然親自為李密撰寫墓誌,並且言辭之間滿是欽服“公諱密,命世挺生,負問鼎之雄圖,鬱拔山之壯氣,志逸風飈,勢傾海嶽,控御英傑”,足見在瓦崗眾人的心中,李密還是非常有威儀及才能的,對李密的死,魏徵亦是滿懷惋惜“惜乎,公威雖未振,然當世之英,多出其右,所恨歸蜀無路,修途已盡,陰陵失道”。

此外碑文還提及,李密死後,徐懋功等舊部皆上表請求為李密發喪,這其中也包括秦瓊、程咬金等人,眾人都在李密靈前揮淚叩拜。學者從這塊李密墓誌發現,瓦崗眾豪傑雖然最終面臨抉擇,但他們當初同生共死的情誼仍在,眾人轉投離散他處,也是大勢所趨在所難免,但瓦崗之勇之義,仍存於諸人心中,李密墓這件遺物,足以說明瓦崗豪傑而並非是後人所以為的不義之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