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这里所说的如懿,就是2018年热播的清宫剧《如懿传》中的乌拉那拉氏,历史原型为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将其称为乌拉那拉氏是根据《清史稿》的记载。

那拉氏,是海西女真四部王族的姓氏,也称为“纳兰氏”,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等。叶赫、乌拉、辉发、哈达,这四个是部落的名字,加在那拉氏前以示区分,因而就有了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和哈达那拉氏。

乾隆朝的继皇后,也就时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1718年—1766年),来自辉发那拉部落,赠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清史稿》中,将其记载为乌拉那拉氏。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2018年热播的两部清宫剧中,《延禧攻略》中的继后遵循了历史惯例,称继后为辉发那拉氏;而《如懿传》中,则按照《清史稿》的记载,称继后为乌拉那拉氏。据说将其称为乌拉那拉氏,是继后在宫中的自称,原因在于叶赫、乌拉、辉发和哈达四支那拉氏部落中中只有叶赫和乌拉两支为正统那拉氏,因而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攀附”,实际上其真正的姓氏应该是辉发那拉。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如懿之所以在死后几十年仍不能在宫中被提起,正是因为如懿大不敬的擅自削发行为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

如懿,也就是继后辉发那拉氏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皇帝弘历为侧福晋。乾隆皇帝登基后,在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册立为皇后。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安排福隆安将继皇后秘密从水路送回京师,随后直接收回了辉发那拉氏手中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一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继后辉发那拉氏便在凄凉与忧郁中病逝。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由于收缴继后辉发那拉氏的四份册宝的决定是由乾隆亲自做出的,并且可以说事发也是非常的突然,乾隆对于继后是非常的震怒,包括继后的儿子也因为乾隆的厌恶直至死后才被追封为贝勒。在这种情况下,宫中在此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提及此事,一方面是担心乾隆皇帝的怒气未消而使得迁怒于自己,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中可能蕴藏这怎样的秘密牵扯的事情太过于重要,一旦知晓并且传扬开来,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此事,宫中上下也算是达成了默契,一直不愿提起。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直至十二年之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才对当初收回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给予了自己的解释。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继后辉发那拉氏是在孝贤纯皇后,也就是富察皇后去世后,主政六宫,并且被册立为皇后。但是辉发那拉氏竟然削剪头发,按照当时的礼节,皇上和太后在世时削剪头发是在诅咒皇上和太后,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因而这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乾隆虽然没有废黜继后,但是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按照乾隆自己的说法,他这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说白了,乾隆并不是因为年老色衰而对继后移情别恋,而这一切都是辉发那拉氏咎由自取。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历史上如懿,不仅被收回了四份册宝夹纸,死后十多年不被宫中所提及,就连她的葬礼也是极为的简单和寒酸。

虽然被乾隆皇帝收回了四份册宝夹纸,但是如懿、也就是继后辉发那拉氏并没有被乾隆所废黜,但是乾隆竟不同意其与自己合葬,足见乾隆对于他的厌恶和愤怒。

而尽管乾隆下旨要以皇贵妃的礼仪下葬,但是实际上,如懿的只相当于一般嫔级妃子的下葬标准,而根据内务府档案显示,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可以说是相当的寒酸。并且如懿也仅仅是象征性的将她安葬入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寝地宫中,还不是安葬在正位,以偏位安葬。

更为重要的是,辉发那拉氏去世后,竟然没有获封任何的谥号,而她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没有获得谥号的皇后。

如懿贵为皇后,为何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能在皇宫内被提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