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唐太宗

皇帝作為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各有自己的管理手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權、術、法。

一、確立並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廣泛召集天下人才,為己所用;

三、治理國家,確保江山社稷之穩固。

歷史上有作為的帝王,除了文治武功卓然超群以外,御人術也都運用的爐火純青,否則怎麼能有效調動手下更好的為我所用呢?所謂的用人之道,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御臣之術。

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陽儒陰法,或者說外儒內法。也就是說,中國帝王表面上遵從儒術,內在的實質卻在使用法家之術。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韓非子

所謂的法,乃是韓非子的法。為什麼韓非子這麼受到推崇,因為韓非子的法術,撓到了皇帝的最癢處。術是什麼?韓非子有兩個層次的答案: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韓非子·定法》

“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韓非子·難三》

這裡明確說了,兩層意思合二為一,術就是指帝王駕御群臣的秘密之術!這個術的本質,就是要讓大臣們感到天威難測,才能發揮其巨大的威懾力。

但在顯示出君威的同時,還要不時地給予必要的恩典,做到“剛柔相濟”,才能夠使整個團隊發揮出最大效能。

唐朝的明君李世民,之所以能帶領他的團隊,取得貞觀之治的巨大成就,其中一條就是爐火純青的運用了這種御人術。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李靖

第一部分:駕馭武將的所用的招數

(一)李靖的冰火兩重天

公元630年春天,李靖帶隊一鼓作氣平滅了東突厥部落,為大唐的開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打了勝仗,大軍班師回朝。

躊躇滿志的李靖在德勝門沒有得到歡迎的鮮花,卻等來皇差的一句諭旨:大軍回營,李靖次日到太極宮面聖述職。

李靖悻悻的回府後才知道,他被御史大夫溫彥博狠狠的參了一本。彈劾的理由是說,李靖管理部隊不力,軍紀鬆弛,致使胡虜宮中的珍奇異寶,讓士兵貪為己有。 主帥縱容部屬趁機擄掠、中飽私囊,這個罪名可就大了,不但勞而無功,弄不好還可能為此鋃鐺入獄。

次日在朝堂覲見皇上,只見一頓訓斥像狂風暴雨一樣傾瀉而來,李靖頓時就暈頭轉向了。不敢辯解、不敢邀功,所能做的只能是頻頻叩首謝罪。等退出朝堂以後,李靖還沒有尋思過味來。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訓斥

被勒令回家反省的李靖,真有些寢食難安,食不知味。時刻擔心會被皇帝找個理由滅了。忽然有一天,太宗忽然又傳召他進宮。李靖此刻很是惶恐,這次進宮是禍呢還是福呢?心裡一點都不託底。

這次的君臣對話,出乎李靖的意料,皇上的語氣和上次截然相反:“從前隋朝的將領史萬歲擊敗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回朝後卻有功不賞,被隨便安了一個罪名就殺了。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過你放心,朕是不會幹這種殺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決定赦免你的罪行,獎勵你的功勳!”

聽完這一席話,李靖頓時覺得撥雲見日,連日來憂愁和恐懼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喜獲重生的慶幸和感恩。

李世民接著說道:“前些日子有人進讒言,說了一些對你不利的話。朕現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你可千萬不要為此介懷啊!”

這種關心,這種信任!任誰聽了不覺得心裡頭暖呼呼的。“皇上萬歲。”聽到這話,李靖頓時老淚縱橫,差一點就喊出這句口號來。

論功行賞,李靖被拜為尚書右僕射,賜絹2000匹。那一刻,李靖真的有一種冰火兩重天之感。

公元635年李靖再度帶兵大破吐谷渾,這次班師回朝,他低調多了。後來又遭人誣告謀反,他就汲取了上次的教訓,趕緊閉門謝客、低調做人。從此“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舊唐書·李靖傳》後晉·劉昫等)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李勣

(二)李勣受到的龍恩

凌煙閣另一個功臣李勣曾患上急病,李世民前去探望,聽說大夫開的藥方中要用鬍鬚燒的灰做藥引子,太宗毫不猶豫的剪下自己鬍鬚,讓他熬藥,把李勣感動的是“頓首見血,泣以懇謝”。

李世民並不承情,話頭一轉寬慰他道:“這是為了社稷江山考慮,並非為你個人,有什麼可謝的?”

《孝經·開宗明義章》裡說得很明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人把頭髮、鬍鬚看得比命還重。

皇上能拋卻了自己的形象和身份,剪鬍鬚為愛將治病,這可不是一般的舉動。要知道,那可不是普通人的鬍鬚,那可是“龍鬚”,這一大碗“龍鬚湯”,充分體現出了皇帝的皇恩浩蕩來。難怪李勣叩頭哭謝,把頭都磕出了血來。試想,有了這樣關心體恤下屬的皇帝,為臣子的還能不死心塌地,死而後已為其效命嗎?

還有一次,是李世民設宴,席間對李勣說:“朕準備把年幼的太子託付給大臣,想來想去沒有比卿更適合的人。你過去不負於李密,現在難道會有負於朕嗎?”看到皇上這麼看重自己,李勣拭淚辭謝,咬破指頭,沾血為誓。

李勣這一激動可毀了,一會兒便喝得酩酊大醉。面對李勣這種失態狀態,李世民沒有說話,只是解下自己衣服親自給他披上。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左膀右臂

第二部分:控制文臣使用的辦法

(一)對於位高權重的文臣大員

在李世民的團隊中,房玄齡是一位兢兢業業、一心為公的宰輔重臣,他應該是最能領會聖意的心腹大臣之一。但依然會時刻感受到李世民的天威難測。

史載房玄齡在貞觀年間至少曾經被停職過三次。

第一次是發生在公元636年,被勒令回家停職反省。長孫皇后特意為此事勸諫。最後皇上有了臺階,同時也給了皇后一個面子,於是君臣在握手言和,一切都歸於自然。

房玄齡二次觸犯龍顏,黃門侍郎禇遂良連忙上疏求情,房玄齡又被召回了朝廷。

但最後一次停職,更體現了一種君臣之間的默契。這一次把房玄齡“譴歸”後,一連過了好幾天,始終沒人來勸諫。

朝中政務繁冗,絕不允許他把房玄齡晾太久。但沒有人求情,皇上沒有臺階可下,這回可真有點坐蠟了。

李世民思謀半天,腦子突然靈光一閃,很快就有了辦法。

於是他告訴侍臣,說明天要去芙蓉園遊玩。芙蓉園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角,要去那裡必然要經過房玄齡的宅邸。

房玄齡得知消息後,立刻命子弟灑掃門庭。子弟問其故,房玄齡笑著說:“皇上隨時會駕到!”

房玄齡猜測的果然不錯,皇上剛遊玩了一會,就吩咐起駕回宮。在回宮的路上,“順道”到丞相府坐坐,最後又“順便”把房玄齡接回了皇宮。對深解聖意的睿智大臣,不用多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就可以了。說破了聖上難堪,大臣尷尬。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告罪

李世民作為皇上,時不時給房玄齡上上“緊箍咒”,這麼做的目的有三:

一、檢驗自己對權力的掌控程度,以防被暗中坐大的“權臣”架空;

二、藉此顯示皇權的威嚴,讓房玄齡知道,君與臣之間有一道永遠不能跨越的界限,所以,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對雙方都有好處;

三、提醒房玄齡:雖然你很重要,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朝廷離了你就不轉了,你應該始終保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態度,永遠不能驕傲自大、忘乎所以。

作為房玄齡而言,或許一開始一被批評就嚇得惶惶不可終日,可他後來就逐漸明白了——皇帝手中的那把“鍾馗利劍”儘管看上去有些可怕,可它通常只是起一種威嚇作用的;只要你忠心不改、恪盡職守,那把劍就不會真的往你身上招呼。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房玄齡

所以他自此後就有了應對措施。

一方面,他雖然仍舊對他的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但卻時刻有著被皇帝“譴歸私第”的心理準備。他不但再也不會被皇帝的批評嚇得寢食難安,而且就算被停職,也權當是度假。因為他知道皇帝離不開他、朝廷離不開他,所以不管怎麼“譴歸”他都能很快官復原職,一點也不用擔心。

可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懂得,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榮寵和恩澤都是皇上的賜予,假如稍有不慎,隨時有可能被天子全盤收回。所以,必須時刻保持臨深履薄、戒慎恐懼之心,越是皇恩浩蕩,越要謙遜辭讓。總而言之一句話:為官要盡職,做人要低調。

當房玄齡晚年病重時,唐太宗為了探視方便,竟命令將皇宮圍牆鑿開,以便直達房玄齡家。他每天派遣使臣前去問候,並派名醫去治療;聽到病情有所減輕,便喜形於色,一聽說加重,便滿面愁雲。房玄齡彌留之際,又親自來到病榻前與之握手訣別。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真是好鳥

(二)對於耿介的諍臣

遇到耿直的諍臣,李世民知道,他們都是直線思維型的,不和你繞彎子。所以,什麼手腕都不用使了。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但有時在諍臣那裡還倒吃些小虧,比如在魏徵那裡。

有臣下給李世民送來一隻形態俊異、毛色漂亮的鷂鳥,李世民看了,非常喜歡,便放在手掌中賞玩不已。這時魏徵從遠處走來,李世民已無處躲避——哪有君躲臣的道理?傳出去也不好聽呀。只好急忙把鷂藏在了懷裡。

魏徵早在就發覺了,佯作不知。上前來向他稟告事情,稟告完並不走,還給皇上上起課來,雲山霧海的講述古代帝王由於貪圖安逸享樂、沉醉聲色犬馬而最終喪國滅身的事,勸諫“明君”當以此為戒。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魏徵

他那裡沒完沒了、滔滔不絕的地講,李世民卻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聽著。他心裡卻很著急,盼著魏徵快走。可是魏徵就是不走,愣是磨嘰了半天才告辭而去。“終於走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伸手向懷裡掏去。“壞事了!”他一摸就感覺不對勁,趕緊掏出來一看,這個可愛的小鳥已經被生生的捂死在他的的懷裡!當時惋惜不已。

過了好半天才尋思過來味,原來讓魏徵給涮了,他其實早就知道自己把鳥藏懷裡了,所以一直賴著不走,東拉西扯的嘮叨了半天,直到小鳥被捂死!

想到這裡,氣得他跺腳大罵:“好你個鄉巴佬,你等著。你今天弄死了我的小鳥,看我哪天不騸掉你的老鳥,讓你變成個太監!”

在此事情上,表面看起來李世民吃點小虧,但正因為他有納諫之心,有容人之量,所以,在諍臣的監督下,避免犯不必要的各類錯誤。

帝王的用人之道,其實就是御臣術,唐太宗就是其中一個絕世高手

唐太宗

結語:總之,君臣之間,如果光是皇帝高高在上統御群臣,那君臣之間的信任度就會降低。只有建立了互信,這個團隊才能凝聚成緊密的一團,這個團隊才能披荊斬棘,無往而不勝。

要對李世民的用人手段進行評價,還是下面這個評語比較全面而且中肯:

“對後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太宗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它的成就,而且由於它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這一理想,另外還由於它表現了君臣之間水乳交融的關係。”(《劍橋中國隋唐史》英·崔瑞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2)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劍橋中國隋唐史》英·崔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