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采石补天的地皇女娲

采石补天的地皇女娲

最近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大火。我们都在惊叹中国真正意义第一部科幻片居然能达到这种水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多年来一直沉浸在好莱坞发达的电影工业中,另一方面也是咱们自己的好多电影只为圈钱而渐渐丧失了老百姓们的信任。

所以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

但其意义不止于“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那么简单。在冰冷黑暗的重工业背景下,这部电影传达出来的独特的中国精神,才是唤起我们基因里固有的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

没错,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

如果仔细比较,我们就会发现,面对灾难时,我们和西方人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应付方式。

东西方的古籍中都有远古时代大洪水的记载,但是面对滔天巨浪,东西方的处理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面对或整个人类将不复存在的空难时,采取的方式很简单——造一艘船,取个名字叫诺亚方舟,然后把能装的东西都装,赶紧逃命要紧。

这种思想贯穿着西方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即使到了21世纪,在电影《2012》中,地球即将毁灭时,燥动的人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寻求着各种逃生工具,争先恐后地为一个逃生名额不惜大打出手。

而我们中国人的处理方式则完全不同——洪水滔天,同样面对的是生死存亡,但我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去治理它——无论是大禹的父亲鲧,还是大禹自己,站在猛兽一般席卷大地的洪水,都没有丝毫退让,即使是熬在野外十几年,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治水。

甚至是多年后的一个山村老头,仰脸看着竖立在自家门前的两座大山,他没有搬迁躲避,而一选择一镐一锹把大山挖走。“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即使是自己年老体衰,但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就能完成这件大事。

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精神,面对困难时,我们选择正面挑战,而不是逃避。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华夏民族的婴儿时期,就把这种无畏的精神灌输到了我们的基因当中。这个人叫女娲,三皇五帝中的地皇。

传说远古时期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发生战争,共工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导致天倾地裂。天裂了一个大口子,地上也是洪水肆虐。这时候女娲站了出来,采五色石把漏了的天给补了起来。

补完天以后,女娲又在第一天创造了鸡,第二天创造了狗,再依次创造了猪、羊、牛、马,第七天时根据自己的形象,用黄土创造了人。所以民间在正月时,习惯把初一至初七分别叫鸡、狗、猪、羊、牛、马和人日。例如高适的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句子。

她不仅补了天,造了万物,还给我们这个叫华夏的群族赋予了不同于其他种群的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家国天下以及永不屈服。

因此,在流浪地球中,面对被毁灭的危险,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带着整个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

女娲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她和伏羲、神农并列为三皇。滚滚长江东逝水,远古的传说或许就是传说,但即使是传说,它们留下来的家国精神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五千多年。这种富贵的精神财富,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屹立几千而也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