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隋朝农业

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隋朝初期所实行的土地政策“均田制”,审查人口,减轻徭役等措施,也在客观上为农业生产的兴盛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隋朝统治者还鼓励垦殖,把增加人口,发展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吏,并进行奖惩的标准。这一切都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隋朝建立仅十二年时,就已“库藏皆满”。“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今山西太原)库布帛各数千万”。以致于唐朝建立二十年后,隋朝所留库存藏粮尚未用尽。

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水是农业之根本。隋朝统一,北方因战乱而失修的水利工程得到修复,隋朝建国之后,政府对于关中水利颇为关心,如隋开皇元年(581)都官尚书元晖奏请引杜阳水灌三趾(畤)原,由李询主持,工程完成之后“溉舄卤之地数千顷,民赖其利”。在兴修水利的同时,灌溉工具也得到发展。隋朝时期所用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东汉毕岚发明、三国马钧改进的翻车,这种灌溉工具虽然是在北方发芽,却在南方开花结果。

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浅谈中国农业史(十四)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2700余公里,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大运河的开凿对农业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可以灌溉农田。最主要的是它的运输能力,南粮北运刺激农产品交易,进而促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乡村的味道 点击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