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死記硬背”遇上物理,一切努力都徒勞!

在中學階段,尤其是在初中階段,中學生們學習物理知識時,存在不少初中生“死記硬背”物理知識的現象。有些學生以為物理知識就和文科知識一樣,只要背誦熟練了,就能拿到高分。似乎這招在物理學習初期以及某些時期有點作用,這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本上的物理定律、物理公式背誦非常熟練,甚至很多習題都已經記憶牢固,然後也取得了不少次比較理想的成績。

可是終究有一天,這些靠死記硬背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會發現,這種方法不再奏效了,無論自己再多麼努力,物理成績卻一直上不去,甚至在飛速下滑。然後,然後越來越多的物理題,怎麼也不會做了。

這類看似非常勤奮努力的中學生其實犯了學習物理的大忌,物理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

或許在學習物理的某些章節、某些學習階段時,死記硬背能暫時起到一些作用,這些學生和其他通過深刻理解學習物理的學生之間在短時期內竟然看不出來學習成績上的差別,但是,能力層次其實已經遠遠的拉開了,中學物理知識,尤其是高中物理知識,依靠這種死記硬背就能取得理想成績的現象是非常短暫且少見的。實際上,無論是誰,物理在任何時期,在學習物理時,都必須靠“理解”才能真正學會物理知識。

到底怎樣才算做是“死記硬背”呢?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高中物理中的庫侖定律公式,有些高中生死記住公式後,就完全不顧物理意義和適用條件,遇到任何題都直接套用公式,豈不知,當兩個帶電體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時,就不能再看成理想化模型點電荷了。再比如說焦耳定律公式本身是一個普適公式,即適用於一切電路,但是它的另外兩個導出公式卻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結果有些習慣死記硬背的學生直接把這些公式背誦的滾瓜爛熟,然後在遇到相關電學題時隨便應用公式,想到哪個用哪個,以為都可以應用,結果導致出錯。另外有些物理定理、定律,如果簡單的記住,而不深刻理解其來龍去脈,不懂得其中每個關鍵詞的含義以及蘊含意義,就會導致不嚴謹的思路。

那麼,怎麼樣才能算做是“理解”呢?

對於物理規律,一定要明確其物理意義、因果關係、邏輯結構、弄清楚物理過程發生的原因和結果,以及容易忽略的詞語含義和其中隱含的倒立,瞭解規律的研究對象和能解決的問題,弄清適用條件。

對於物理公式,要明確其表述含義,各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單位,其中的正負號含義,公式中的常數的物理意義,其推導過程、變形公式及其使用條件。

然後在具體的物理情景和習題中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