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历史的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此人一死,害苦湖南人广东人浙江人

对于历史而言,在现代人的眼中,似乎事实与真相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历史给人的感觉是由事实所导向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形下却不是如此。对于历史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事件,而并非是事实。或许有人对此会有疑问,但这些对于清朝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存在。对于清朝的衰败,很多人将其归咎于老妖婆慈禧的腐败统治。但事实上,清朝的没落,是某些历史事件所决定的。

决定历史的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此人一死,害苦湖南人广东人浙江人

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随行翻译马嘉理,奉使馆之命,前往边境地区迎接英国驻印度的探华队。在马嘉理的一路上,清朝政府的相关官员,也是给予了相应的庇护。但让任何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马嘉理抵达云南边境后不久,就被人打死,头颅被砍下悬挂于城墙之上。马嘉理的死亡,瞬间引起清朝政府与英国人的高度重视,双方各执一词。英国认为是清政府谋害,而清政府则认为是盗匪猖獗。

决定历史的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此人一死,害苦湖南人广东人浙江人

在日此情形下,清朝与英国走上谈判桌。英国借口马嘉理之死,开始在华利益极度扩张。事实上,因为此次谈判之事。有三个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甚至还对其相应省份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时负责谈判的灵魂人物是李鸿章,广东人张荫恒辅佐,湖南人郭崇焘赴英国道歉,而郭崇焘搭乘的船队便是浙江人许景澄的负责人。这三人的命运,随着马嘉理的死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还连累广东人、湖南人以及浙江人。

决定历史的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此人一死,害苦湖南人广东人浙江人

郭崇焘,生于1818年。张荫恒,生于1837。许景澄,生于1945。郭崇焘,身为湘军创始人之一,但他却不以军务闻名,而是以洋务运动闻名于世。郭崇焘的洋务眼光,可不是李鸿章等人可以比拟的。当郭崇焘把所有的洋务心得寄回国内的时候,却被扣上“崇洋十宗罪”的称号,不得已之下告老还乡。许景澄的仕途之路也不太顺利,虽说他曾在中俄谈判之时据理力争,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但终究无法改变什么。

决定历史的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此人一死,害苦湖南人广东人浙江人

八国联军侵华前夕,慈禧不顾许景澄的劝阻,肆意杀害他国使臣,结果引发八国联军侵华。而许景澄也被慈禧,以“妖言惑众,挑拨离间”为由害死。而张荫恒,因被慈禧赏识,但也因戊戌政变流放新疆。这三人的命运,事实上,都是从马嘉理被杀后,才是有所改变的。这三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晚清时期走在最前端的人,但最终因为慈禧落得个悲惨结局。而慈禧也因这三人的“胡乱作为”,记恨上湖南、广东以及浙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