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去私访,跟一农夫聊了几句,为何气的将县令斩首了?

摄影维度361


评价朱元璋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绝不为过。朱元璋在经济上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做到了决策为民。兴修水利、减息减租、奖励农耕,一切为了人民。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虽勤政爱民,却偏偏脾气古怪。原来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时家破人亡,他有深深的控制欲。

可他现在又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这两种极端情绪下,他变得暴戾恣睢。从某种意义上看,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位暴君。

朱元璋本是穷苦百姓出身,他称帝后便一为民,对官场掌管严格。

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使人闻风丧胆。

朱元璋还专门设置了皮场庙,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这些都是为了惩治贪官。

朱元璋吃西瓜杀农夫

朱元璋性情残暴众所周知。许多人因为他的多疑而交出了项上人头,其中就有一位瓜农。那么这位普通的种瓜老农到底做了什么?


据野史记载,当时的天气十分炎热,正在微服私访的朱元璋路过一片瓜地时,看到绿油油的大西瓜突然感到口渴难耐,遂前去买瓜。

不知不觉间他竟与瓜农相谈甚欢,从近几年庄稼的收成,到生活状况,最终竟聊起了国家的政策。离去后的朱元璋越想越感到奇怪:一个小小瓜农怎会有如此才华?

对于瓜农被杀的原因说法有二:其一,这个瓜农拥有如此才华,却甘心在这里种瓜。

这位多疑的开国皇帝认为他很有可能从内心不认同自己,甚至有可能是前朝余孽!
其二,朱元璋在与瓜农聊天时,无意间得知瓜农姓蒲。众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宋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蒲守庚的人,就是他主动打开城门迎接蒙古人,还帮助蒙古人屠杀汉人。


因此朱元璋尤其憎恨此人,曾下令对其鞭尸,他的后代男子流放充军,女子则为娼为奴。因此这位瓜农也难以幸免。

朱元璋杀县令

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一心想为百姓谋幸福的皇帝。他在世之时,大兴改革。

为了检验改革的效果,朱元璋决定微服私访,前往农田实际考察。

到了某县,看着金灿灿的麦田里,麦子都被麦穗压弯了腰,谷粒也颗颗饱满,一片丰收之景,朱元璋踌躇满志。

但他却发现遇见的村民们都愁眉不展,有的甚至连连叹气。
他忍不住走过去询问那位农夫为何连连叹气。农夫心里正苦闷,正好有人来关心自己,就一股脑的全告诉他了。


原来,县令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嚣张跋扈,为了敛财,他甚至要霸占每家农户收成的一大半。

各位看官请想,古代的中国每亩地里的收成哪里能比得过现代?

更不要说除了交赋税后,县令还要霸占一大半,剩下的粮食养活一家人都是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即使收成好,谁又能笑得出来呢?
平日在宫里看奏折,他觉得官员们一个比一个廉洁爱民,谁知到了基层才发现一个小小的县长竟敢如此贪污!


幼年的经历让他本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如今真实地看到了官吏弄虚作假、溜须拍马的丑恶嘴脸。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县令抓起来,处以死刑。县令刚被抓时还大喊冤枉,当朱元璋说出他的恶行后,立刻面如土灰,吓得一言不发。

无独有偶,另一位也是一县之长的道同。朱亮祖依仗自己是开国元勋,嚣张跋扈,目无王法,同时还多次干扰道同执法。

双方矛盾的爆发是道同抓住了当地有名的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与其关系亲密,情急之下,竟然带兵包围了县衙。
道同忍无可忍,只能向皇帝上奏折。朱亮祖知道后立即动用军马,送上一封告状的奏折。驿站的马怎能与军马相比?


先看到朱亮祖奏折的朱元璋十分生气,当即派人将道同就地正法。阅读完道同奏折的朱元璋后悔万分,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朱元璋为了补救,亲自将朱亮祖及其子鞭打致死。除朱亮祖外,相关的人一律剥皮,并悬挂于闹市,以警戒世人。

朱元璋避雨赏千户

当然,朱元璋也并非总是铁石心肠,手段残忍。明史曾记载:有天,微服私访的朱元璋不经意间到达尚未完工的皇陵,回宫途中突遇暴雨。
他不得已前往一户农舍避雨,当问到农夫姓名时,答曰:“董茂。”“董”字拆开,正好是千里草。


因此,朱元璋说:“千里草,是用来饲养马和鹿的上好草料。”此后农夫立刻被封为千户,负责饲养马匹和鹿,并且可以后代世袭。

最后朱元璋还贴心的下令:如果董茂家的房子坏了,均由朝廷负责维修。

朱元璋一生杀人无数,却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在位期间,贪官污吏无不闻风丧胆,百姓一时安居乐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归根结底,窃以为,对于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我们应当敬重,他的一生功绩显赫。


史之策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贫民,当过和尚,放过牛,做过乞丐,吃够了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的苦,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就励志于整顿贪官污吏,只要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就被处以“剥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见到一片庄稼长势喜人,可是却见一农夫对着眼看的丰收唉声叹气。于是上前问明缘由,农夫说“这田种的没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惊,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原来此地县令是朝中一名大员的侄子,靠着这层关系当上了县令,无视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让农民交税,还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给他,农民最后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向来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常以万钧之势给以雷霆之击!遇到这样的贪官自然也不放过,当县令被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吓瘫了。回京以后,那位朝中大员也因此被杀。



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污吏动辄就是各种杀!他杀了15万贪官,手段也极其残忍,虽然铁腕下大明出现了难得的清廉之风,但是树敌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这一点上,相比雍正治贪,还是稍逊一筹。


墨梅逸清寒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当上皇帝的人,因为他吃过底层人吃过的苦,他懂得底层人民有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他特别能体桖民情。

一旦有官员鱼肉百姓,这件事若是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是准会被杀头的。

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一朝杀掉的贪官,就有十几万。

可见,朱元璋是想杀尽天下贪官的。但是,我们单看他杀的如此多的贪官的数量,就知道杀尽贪官是不可能的。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家好不容易,学完圣贤书,走上仕途之路。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艰辛。就冲这个,人家当了官,也得那么意思意思得,弄几两银子花花吧。

最终,朱元璋不得不制定各种刑法,来处置他们。

只要你们为民请愿,贪污的不是那么多,还说的过去,那就放你们一马吧,毕竟生活不易呀。

但是,一旦遇到什么贪官巨盗什么的,朱元璋是绝对的零容忍,绝对的要杀头的。

这不是有一年,朱元璋又去民间考察民情去了嘛。

正好那时候是麦收季节,金灿灿的麦子,在阳光下看起来十分的喜人,朱元璋也为农民有个好收成而感到高兴。

可是,当朱元璋遇到一个农民的时候,这个农民望着即将丰收的麦田,却是愁眉苦脸,望而兴叹。

朱元璋很是不解,他想了解了解,为什么面对大丰收的时候,农民脸上没有喜色。

于是,朱元璋就和农民聊了起来。

这一聊天,朱元璋听到后,自是气愤不已,他恨的是牙痒痒,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敢如此的鱼肉百姓。

原来呀,朱元璋得知,这个县里的县令,仗着朝中有人,竟然对人民横征暴敛。他们不但让农民正常的交赋税,而且还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给他。

这也就是说,农民基本上一年多的收成,全部都上交了。这样的人朱元璋不杀他,难道留着他过年嘛。

索性朱元璋就把这个人,和朝中的那个和他有关系的大臣一起给送上了屠场。

一般朱元璋遇到这种事,都是选择杀。

当然了朱元璋若是遇到好的人,他也会提拔重用的,正如有一年他在避雨的时候,和一个叫董茂的人聊了起来,他觉得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对事物有看法,有见解。索性,就提拔他为千户了。

总之,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爱恨分明的响当当的汉子,就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就是贪官眼里的恶神。


史学达人


下面我们从一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惩治贪官、勤政爱民

1.建立严惩贪污、百姓告官体制

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眼见胡元的政治混乱,以猛治国,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是十分厌恶的。由于明初的官员大多数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草莽出生,导致从中央到地方贪官污吏盛行,故此朱元璋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为了笼络民心,朱元璋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明朝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这样制度赋予了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权力,是中国几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创举。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百姓们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到午门击鼓直接告御状,一经查处,对贪官严惩不贷。

2. 减少赋税、发展生产、休养生息

明朝伊始,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开垦荒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为鼓励开荒,政府给开荒者提供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二、为何将县令斩首

事情起因: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访,看到一片庄稼长得非常好,不禁喜上眉梢,这时他却看到有一位老农在自各的庄稼地里唉声叹气。于是上前与老农交谈,询问他为何如此,农夫告诉他“这田种的没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原来当地的县令私吞百姓的粮食,老百姓所收的庄稼一半要交给县令,加上百姓上交的税。庄稼收成到老百姓手上的已所剩无几,当地的农民连一家子都养不活,食不果腹、穷苦不堪。朱元璋听后,立即将县令斩首示众。


朱元璋斩首县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该县令撞枪口上了,朱元璋三令五申,在全国反贪。好小子,你当老子的话是耳旁风吗,竟敢顶风作案,收刮民脂民膏,看我不弄死你。其二,前面说到朱元璋提倡全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如今庄稼丰收,岂不是我的政策所致,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县令私收田粮,若全国官员都这样,那何以修养生息?故朱元璋必定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云端醉星辰


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知道历朝历代几乎都毁在贪官污吏手里,他痛恨这些人,故而下猛药治理。

为此,他亲自制定了一部法典,名曰大诰。其中包含很多酷刑。这部书的地位,甚至高过大明律。犯罪的人家里如果保有大诰这本书,罪责可以减轻一等。

朱元璋还规定,贪超过六十两就要判处死刑,百姓如果发现有贪官,可以直接绑了,拿着大诰进京请赏,沿途官员不得阻挡,甚至要提供吃住和路费。

贪官抓起来,怎么处理?朱元璋制定的刑罚,也比较重,简直可以称得上骇人听闻,挖去膝盖,剁去脚趾,廷杖,阉割,当然最狠的要数剥皮揎草和凌迟处死。

说了以上这么多,斩县官的原因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民以食为天,农夫肯定种地,靠庄稼养活。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化肥,能打出多少粮食来?而且要靠天吃饭,遇上大旱或者涝灾,是没有多少办法的,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作物死掉。

不过皇粮总归要交的,谁都免不了,不论收成好坏。官员如果正常收也没问题,偏有些人,中饱私囊,多收皇粮,趁机卖掉,或者兼并土地,导致农民无地可耕,他们占着生产资料,方便盘剥。

如此情况下,农夫如何好过,老百姓实在,朱元璋又穿布衣,老百姓自然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朱元璋一听,好啊,自己严禁中饱私囊,这些人明知故犯,不把朕放在眼里,不把百姓放在眼中,枉顾大明利益,必须严办。

所以回去后就把县令杀了。

史书是由文人编写的,朱元璋对他们严厉,他们自然用笔锋抹黑朱元璋,须知有笔如刀,假的都能写成真的。


嵩山派左盟主


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在元末民不聊生,有的人易子而食,朱元璋大哥、姐姐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父亲也是苛政没有钱交税,没有吃的饿死。朱元璋因此进到寺庙里当和尚,当了两年和尚,寺里没有多余粮食,朱元璋不得已为吃的四处流浪化缘,几次差点死在士兵手里,最后朱元璋没有办法就参加红巾军。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提着脑袋拼命,骨子里还是为了吃饭,虽然后来网络大部分人才,杀死陈友谅、灭了张士诚,把蒙古人赶回草原,这让他认识到逼急了人们的可怕,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逼急了将会把他赶下皇位,不仅不能吃饱,还可能被杀。

朱元璋是很怕这种事情,所有在政局稳定后,他对武将们说,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丢。然后找借口大杀功臣,汤和、李善长、蓝玉等。就是为了稳定江山,不逼反下面的人,底层人们吃半饱没有关系,但如没有吃的,铁定造反。朱元璋是明白这个底线,因此会对手下人很严苛,一旦有这样的事,这将是他不能忍受的。


Hickaizen


朱元璋是从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当上皇帝的,他清楚农民害怕什么,需要什么,所以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社会最底层民众利益的法规,也制定了最严格的惩治腐败的法律。当朱元璋从农民口中得知当地县令是一个贪污腐败分子,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肯定要维护农民利益,惩治腐败的官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