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城市深耕農村 騰訊阿里網易農村版圖大PK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增高,多輪消費升級,阿里騰訊網易的科技公司將“掘金點”放到了更廣闊的農村區域,利用AI養豬,種植黃瓜等事已經不再新鮮。是科技“弄潮兒”,也是田間地頭“耕作者”,下面具體談一下科技巨頭們在農村的一些佈局。

立足城市深耕農村 騰訊阿里網易農村版圖大PK

阿里巴巴——以技術促養殖,以電商促銷售

2018年2月6日,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佈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人工智能養豬,項目投入的費用將達數億。跟以往“散”養不同,阿里巴巴ET大腦會為每頭豬進行“檔案登記”,隨時觀察豬的體重,進食,配種等情況,甚至給豬制定運動計劃,這種豬在出籠宰殺之後,肉質更鮮美,更具影響性。

不僅如此,阿里依託自己的電商平臺優勢,為農村產品提供銷路,升級農村電商,從物流,金融,採購,冷藏等多個環節入手,達到農村電商更好運營的目的。阿里巴巴集團自2014年開始佈局農村戰略,到2016年,其在阿里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上共完成農產品銷售約1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騰訊——AI種植黃瓜 更科學更高產

騰訊種植AI黃瓜是完全搭建出來的植物生長仿真器,澆水,通風、光照、施肥和打頂決策這些工作,都是由人工智能 AI 自動收集環境數據,通過深度學習和計算,進行判斷和決策,再驅動溫室裡的設備元件完成。通過模擬的適合黃瓜的生長規律,給予最合理成長條件,從而更健康更高產。

傳統大棚種植黃瓜,可以達到每平米22斤的產量,這個產量還算是偏高的了,但是騰訊的人工智能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比這兒產量多出4倍多,有報道稱騰訊的AI黃瓜每平米的產量可以達到114斤。同時黃瓜成品質地良好統一,不僅重量高,而且彎曲度較低,可以幫助農民把價格提上去。

網易——第一批“互聯網+農業”大佬 生態“天價”豬

在國內邁入農業的是以網易丁磊為首的,在2010年,丁磊就對外宣稱自己養豬的消息。丁磊“未央豬”在保證養豬的企業盈利的同時,還要保證豬肉是安全、品優。經過8年的摸索和養殖,網易養的豬從最初的400多頭,到現在已經超過2萬頭。據官方稱,他們養的豬不打藥、吃得健康、蹲馬桶、睡公寓,其實就是豬圈乾淨些。

2016年底,七年的養豬之路終於有了出色的結果。憑藉著網易考拉黑色星期五大促的活動,將“丁家豬”進行了為期三天的1元起拍活動。25日,第一頭豬拍出了10萬的天價;26日,第二頭豬被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以16萬拿下;27日,第三頭豬被豪氣網友以27萬的高價最終敲定。不少網友,這種生態豬真是天價豬肉。

互聯網巨頭加入農副產品行業,一方面可以利用技術更高效,更生態的實現種植和養殖,另一方面,可以幫助農民實現高產,打開銷售之路。長遠來說,對於科技公司也是一個新的盈利空間,帶來的收益也遠遠比摸索試驗投資的資金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