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人们奔波忙碌了一年,在过年的时候终于能够歇息一下,与亲朋好友共享新年的喜悦。回归亲情,这一天就是中华民族的团圆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居何职,在这一天都要奔向同一个地方——家。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春节的中国会是怎样!那么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春节作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又是怎么放假的呢,今天就为你介绍,古代官员春节怎么放假。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春节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岁首、元日、正旦、新年、三元等。

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春季的首月)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开始将岁首叫做“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武帝时期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详细的休假制度。放假到什么时候,都由皇帝说了算。如果遇到一位有点休闲精神的皇帝,从冬至放到元宵节也不是不可能。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秦朝

如果生活在秦朝,那么恭喜你,你将度过一个秋季版的春节。为什么呢?

据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规定每年十月初一为元旦。

据说,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秦朝时官员将这个假期称呼我"告归"。

汉朝

在汉武帝时期,经司马迁提议,汉朝天文学家们创立了“太初历”,将原来秦朝春节日期改为正月初一。

到了汉朝,休假就成了制度上的规定。在西汉时明文规定公务人员每五天可以休假一天,也就是连续工作四天就可以休息一天,这就是所谓的"休沐"。公务人员可以在这一天理发刮胡子,回家看望老人,夫妻家人团聚等等。在汉朝还有节假日的规定,不过放假的时间长短不确定,史料上记载的太少。不过,汉朝的公务人员生病也是可以请假的,但是时间不能超过三个月,否则会有罢官的惩罚。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隋朝

隋朝时春节假和现在一样是七天,当时交通不便,七天时间,距离远点的压根儿回不了家。

好在隋朝命短,没多少假期的隋朝公务猿们很快就进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唐朝了!

唐朝

史上最为发达的唐代,对于假期安排的也很周到。唐玄宗曾针对放假特地颁布《假宁令》,明确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其中“元正”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在民国以前,这一天既是春节也是元旦。意思就是说唐朝自开元之后,每年春季和冬至日都会放假7天,堪称是中国最早的“黄金周”。宋朝时延续了唐朝的放假规则,元朝时则缩减为3天,并被明清两朝所沿袭。

据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所谓的“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另据《南部新书》记载,唐代御史台很会欺负新来的同事,凡新入台省的官员,照例都是“节假值五日,谓之‘伏豹值’;(其他)百司州县初授官,陪值者皆有此名”。

也就是说,不管是平时的星期天,还是新年假日,刚参加工作的人都得为老家伙们顶岗值班,全国上下都一样,不能搞“特殊化”。这种值班制度,和今天的论资排辈有得一拼。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尤其是资历浅的、没钱送礼的官员,新年都要被安排值班。如果新来的官员能够拿出钱送礼走后门,也可免于值班。据说这个传统始于西汉,唐代以后几乎公开化,家境贫寒的新官员就是在春节期间生病告假,还得用例定的休息日来抵偿,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都要值班。

宋朝

宋代的春节叫元旦,专指正月初一。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 ( 春 ) 三个时段,元宵也是 " 年 " 的一部分。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发完拜年帖,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在通宵不绝的爆竹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这个时候,用纸包火药做成的爆竹开始被普遍使用,而一年中人们的辛酸得失,也在这响彻天际的爆竹声中统统烟消云散。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描写了欢度春节的快乐情景。诗中所说的“元旦”,即今之春节;“椒酒”即屠苏酒。

元朝

不过这一切到了元朝发生了重大转变,因为元朝的统治者认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或许是因为曾经严酷的生活环境,让蒙古人的贵族认为给朝廷工作就是一种放松,完全不属于劳动的范畴。所以,全国每年的假日一下子减少到了16天,每年只有三个假期,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日。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明朝

生活在明朝的官员真的是很苦逼!全国各地遍布皇帝的眼线就算了,还碰上个工作狂的皇帝朱元璋。苦到什么程度?春节放假一天就够了!老老实实上班吧!不过,朱元璋的子孙的工作态度就有点吊儿郎当,万历年间,明代“春节”假期包括正旦和元宵(上元)两个节日。据万历《明会典》卷八十《节假》记载,明代官员的法定假期主要有冬至、元旦、元宵三节。“凡每岁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而永乐七年(1409),更专门下谕设定元宵节假,“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十日。”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清朝

清朝则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也许是因为长期工作会让人产生腻烦心理,所以明清两朝也是官员旷工最严重的时期。京城还好一些,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员翘班不工作已经成了常态。

民国

民国建立后,推崇西方的假期,一度废掉春节假期,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否则就会面临被上级开除的风险。孙中山废除农历改用公历后,将1月1日称作“新年”,但民间仍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传统新年。于是袁世凯上台后,将传统新年改称“春节”,为彻底推行公历,政府明令禁止机关、学校、商店在春节期间休假,否则将对负责人实施严厉惩罚。

万万没想到,古代公职人员春节放假奇葩多

不过古代的休假制度与老百姓是没什么关系的,毕竟那个时期贫穷的百姓能填饱肚子就算美事了,谁还敢在乎假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