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統計局絕對沒錯,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

國家統計局1月25日公佈調查公報,按收入水平對社會群體進行劃分歸類。

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體。

較高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群體;高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

之前統計局還公佈了,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

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統計局絕對沒錯,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

為什麼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

依據是統計局之前公佈的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4336元,即每月2028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含老人、小孩的,簡單的說如果你家裡有5口人(夫妻兩、老人兩、一小孩),月收入應該是2000元*5=10000元,如果就夫妻兩工作,工資應該一人5000元。

這樣的劃分標準一出來,很快引起大家的熱議,多數人都質疑月入2000元怎麼就算中等收入群體了?

其實統計局的劃分並沒錯,錯在大家理解錯了,期望值太高了。

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統計局絕對沒錯,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

為什麼沒錯?來看看:

5口之家,一人2000元收入,全家月入10000元,已經完全足夠一家人的生活了,也許還有結餘。

油米鹽醬醋、水電氣、寬帶、電視、電話、物管費一個月2000元,頓頓都可以吃肉了。上班坐車或油錢800元,如果不夠,證明你收入更高了。

一個月出去玩一玩或吃頓好的1000元,買點衣服鞋子1000元,感冒這些小病自己買點藥200元。

最後,10000元還剩5000元呢!難道這不是中等收入嗎?

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統計局絕對沒錯,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

其它的支出,完全可以忽略

裝修、汽車、家電、手機、電腦......這些耐用品的消費,壓根兒不用統計局來統計,怎麼統計?難道還要計算5年折舊?

房子?這東西真沒什麼好談的,在收入相關的問題上,統計局壓根不考慮這事兒,不然10年下來CPI(居民價格消費指數)為什麼累積才漲35%。

醫療?這事統計局也沒必要統計,因為現在醫保覆蓋率已經達到95%了,基本上人人都在”享受“醫療保險了。

孩子教育?這也是統計局可以忽略的,因為現在都已經9年制義務教育了,馬上高中也要義務教育,幼兒園也要非盈利性了。

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統計局絕對沒錯,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

更重要的一點,專家們定義的中等收入就是讓你能吃飽穿暖,正常生活就行了!豪車、大宅、奢侈品、沒事就旅遊......那是高收入人群的事。

所以,月入2000元為中等收入,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也沒什麼好質疑的。

統計局沒錯,錯在大家理解錯誤,錯在大家期望值太高,錯在大家太過理想,錯在大家追求過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