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傳世唯一手跡《上陽臺帖》現故宮,我們應懷念張伯駒

《上陽臺帖》該作草書5行,共25字。引首為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賈似道、清內府、張伯駒等鑑藏印,可謂流傳有序。據說為張伯駒所獻給故宮,他為何人呢?

李白傳世唯一手跡《上陽臺帖》現故宮,我們應懷念張伯駒

張伯駒(1898—1982年),原名張家騏,河南項城人。雖然他頗工於詩詞書畫,對戲劇亦有研究,但最為世人所知的還是這位“民國公子”對收藏的痴迷。由於其所藏法書名畫甚眾,多為曠世絕品,張伯駒也被贊為“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李白傳世唯一手跡《上陽臺帖》現故宮,我們應懷念張伯駒

唐寅《王蜀宮妓圖》。

文獻顯示,1926年前後,張伯駒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至六十歲,經他手蓄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

這些藏品中包括,中國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晉代陸機《平復帖》和傳世最早的一幅獨立山水畫——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其餘藏品,如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唐代李白《上陽臺帖》、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宋代趙佶《雪江歸棹圖》等,也都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

張伯駒最初收藏出於愛好;到後來,他以保護祖國文物不外流為己任,甚至變賣家產,亦不改其志。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李白傳世唯一手跡《上陽臺帖》現故宮,我們應懷念張伯駒

張伯駒紀念展現場

張伯駒紀念展現場

其中,以購藏《平復帖》和《遊春圖》的故事最具傳奇色彩。

《平復帖》本是西晉陸機寫給友人的信件,長不足一尺,僅九行草書。帖前有白絹墨筆題簽,旁又有宋徽宗用泥金所書的瘦金體題簽,下押雙龍小璽。另外畫面上有“宣和”、“政和”等歷代的收藏印記。

20世紀30年代,張伯駒先後三次向溥心畲求購《平復帖》,最終以四萬大洋成交。為不使之流失海外,張伯駒甚至將《平復帖》縫入衣被,片刻不離身。

《遊春圖》傳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畫面題簽為宋徽宗所書,自宋代以來流傳有序。民國初年,此畫落入古董商馬霽川之手。

馬霽川要價八百兩黃金,後經好友出面洽商,最終以二百兩黃金談定。張伯駒只好將弓弦衚衕原購李蓮英的一處佔地十餘畝的房院出售,但金額依然不夠。交易過程中,馬霽川以黃金成色不對為由,又追加二十兩黃金。最終經友人斡旋,畫卷歸張伯駒所有,不足的金額分期再付。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也未再支付。

李白傳世唯一手跡《上陽臺帖》現故宮,我們應懷念張伯駒

1949年後,張伯駒幾次將藏品捐獻給國家,這些藏品現主要藏於故宮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處。

故宮博物院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撰文指出,這些作品“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其中,陸機《平復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古代法書精品是1956年由張伯駒、潘素夫婦捐贈國家的,國家文物局後調撥故宮博物院;展子虔《遊春圖》、趙佶《雪江歸棹圖》、唐寅《王蜀宮妓圖》等是張伯駒讓與國家,國家文物局收購後陸續調撥故宮博物院的。另外,故宮博物院還於1959年購買了張伯駒曾收藏的宋代趙孟堅《行書自書詩》。

大哉,偉哉,張伯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