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代號名稱】“白蟻”行動/“蝗蟲”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Whiting/Operation Locust

【密級】機密

【發起者】荷蘭和澳大利亞軍隊

【運作進程】1943年2月

【目的】M特種部隊在新幾內亞進行的軍事行動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綠色為新幾內亞

【背景】

“白蟻”行動任務,是由盟軍間服務部荷蘭分部(後來稱為“荷蘭東印度群島部隊情報局”,英文簡稱NEFIS)負責。它的目標是在荷屬新幾內亞霍蘭迪亞上方的小山上建立一個海岸觀察站,此處最近被日本人佔領。

根據計劃,“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Operation Locust)同時進行,“白蟻”行動將重點放在新幾內亞的觀察上。“蝗蟲”行動與“白蟻”行動類似,但任務地點不同。共同點是,兩個行動都由M特種部隊承擔。

M特種部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服務偵察部的一個聯合盟軍特種偵察部隊。作為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和英國的一個聯合軍事情報部門,它在1943-1945年間在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對日本帝國採取了行動。

這個小組成立於1943年,作為海岸觀察者的繼任者。因此,M特種部隊的任務是收集有關日本航運和部隊調動的情報。該部隊的小分隊通過海上、空中或陸地降落在敵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Z特種部隊因其直接行動突擊隊式的突襲而聞名。

“白蟻”小組由H·N·斯塔弗曼中士、道曼·J·託普曼下士、兩名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士兵H·帕蒂瓦爾和M·雷哈林,以及1名荷屬澳大利亞人的無線電操作員倫納德·G·西弗萊特中士組成。

這裡重點提一下無線電操作員倫納德·G·西弗萊特中士。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無線電操作員倫納德·G·西弗萊特中士

在墨爾本技術學院接受無線電通信培訓後,西弗萊特於1942年9月志願參加特種作戰,於10月加入Z特種部隊,並被調到昆士蘭北部遙遠的凱恩斯接受進一步的作戰訓練。1943年5月,西弗萊特被任命為荷蘭分部的無線電操作員,並晉升為中士。他在同一個月加入到M特種部隊,參加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霍蘭迪亞後面的小山上設立海岸觀察站的任務。海岸觀察者主任埃裡克·費爾特指揮官形容他是“美國空軍中最優秀的N.C.O.、年輕且有能力的人”。西弗萊特加入了由荷蘭皇家海軍中士H·N·斯塔弗曼領導的一個特種部隊,其中包括兩個安博內斯士兵,H·帕蒂瓦爾和M·雷哈林。代號為“白蟻”行動,他們的任務是與另一個由傑克·弗萊爾中尉領導的小組“蝗蟲”行動的合作。

“蝗蟲”小組任務由傑克·弗萊爾中尉率領,蓋伊·布萊克中尉、哈里·艾肯中尉和萊斯(塔斯)貝利中士擔任無線電接線員,還有當地的持槍者參與其中。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聯合情報局M特別小組的成員

【行動經過】

1943年2月,“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同時進行。兩個小組飛往本納本納,開始穿越叢林到新幾內亞海岸的艾塔佩。

“白蟻”行動步行500英里,坐船230英里,於1943年6月14日抵達盧米簡易機場。

7月9日,“白蟻”小組與66名本地游擊戰士分道揚鑣,前往霍蘭迪亞。

斯塔弗曼的偵察小組隨後開始在新幾內亞東北部執行任務,在8月和9月間徒步穿越山區。

9月中旬,隊伍到達了艾塔佩。

1個月後,斯塔弗曼和帕蒂瓦爾在執行偵察任務,對鄉村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時遭到伏擊,兩人都被抓獲並被報告死亡。但實際上,只是斯塔弗曼被殺。帕蒂瓦爾逃回營地加入“白蟻”。剩下的3名巡警試圖向南逃走。在萬提皮的一次用餐休息中,這些人被100多名當地人包圍。西弗萊特向弗萊爾發出信號,警告他敵對的當地人和日本巡邏隊,表明他正準備燒燬他的代碼並埋掉無線電。西弗萊特向襲擊者開火,打傷了一個人,並設法逃脫。他很快就被抓住了,和他的同伴一起被移交給日本人。這些人被審問和毆打,然後被帶到馬洛的一個日本哨所。

10月初之後,他們再也沒有收到他們的消息了。

兩週後,他們被轉移到艾塔佩。

10月24日,大約15:00,倫納德·西弗萊特和兩名戰友被帶到艾塔佩海灘,前往一個預先挖好的沙坑。3名戰俘跪在一群日本人和新幾內亞人面前,戴著眼罩。日本士兵安野誓夫舉刀行刑,4人被斬首、埋葬。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倫納德·西弗萊特中士在艾塔佩被處決

另一組“蝗蟲”行動,1月21日從本納本納出發,經過新幾內亞的日本佔領區,然後又是一段漫長的跋涉。

在6月14日之前的6個月裡,當他們到達托里切利山脈的魯米機場時。“蝗蟲”在這裡紮營,開始觀察日本人。

然而,當地人敵意非常重,“蝗蟲”在災難發生後決定撤退。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新幾內亞土著

【後續】

“蝗蟲”行動於1943年11月27日從塞皮克河上的科凱布出發,飛往莫爾斯比港。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塞皮克河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莫爾斯比港

M特種部隊的倫納德·G·西弗萊特中士被處決照片是1944年美國軍隊發現的。斬首的照片顯示,安野誓夫拿著高舉一把日本刀,準備揮向一個面容憔悴的囚犯。這張照片曾經被誤傳為日本處決的其他受害者,但受難者在1945年被確定為西弗萊特。

也許M特種部隊最著名的成員是西弗萊特中士,他在戰爭的最後時刻,獲得了標誌性的地位。

但是,這個永恆形象的身份,經常與其他遭受類似命運的軍人混淆,特別是飛行中尉威廉·埃利斯·(比爾)·牛頓。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比爾·牛頓與西弗萊特有同樣令人痛心的歸宿

1945年11月10日,戰爭結束時M特別部隊解散。

【關聯性】

“白蟻”行動、“蝗蟲”行動屬於特種行動,互不隸屬、相輔相成,自成體系。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白蟻”行動,是涉及荷蘭東印度群島部隊情報局的一個在南太平洋的軍事行動,榆次相關的行動還有:

“老虎”行動(Operation Tiger):登陸爪哇登陸;

“胡桃木”行動(Operation Walnut):阿羅島登陸隊;

“橡樹”行動(Operation Oaktree):荷蘭在新幾內亞中部行動。

以上行動,“歷史脈動”尚未發佈,敬請及時關注本頭條號近期內容。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缺乏經驗和專業知識,這支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令成立的部隊,雖然經過訓練,但荷蘭東印度群島部隊情報局的所有軍事行動,向敵方領土派出了36支隊伍,超過250名特工參與了這些行動,39人喪生,行動全部失敗。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麥克阿瑟

【影響】

據後來的一份報告稱,“蝗蟲的確帶回來了一些防禦和部署的信息,以及內陸路線的草圖,而且情報隨後對澳大利亞軍隊有價值。但現實情況是,當澳大利亞人到達艾塔佩地區時,他們可能已經安裝了空中監視系統,並做了很多相同的工作。”

這表明,“白蟻”、“蝗蟲”發揮的作用實在太有限,因此對戰爭的影響雖然不能說可以忽略不計,但委實意義不大。當然,如果行動順利實施,那麼意義或許將成倍增加。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澳大利亞士兵在新幾內亞的菲涅斯特山脈休息

【評論】

“白蟻”、“蝗蟲”行動是一個週期漫長、效果糟糕的行動,也是M特種部隊所參加的僅有的兩個具有代號的軍事行動。行動雖然基於但行動給盟軍和世界留下的更多的是遺憾和憤慨,可這並不是行動的初衷和目標。

倫納德·西弗萊特被砍頭的照片,成為新幾內亞戰爭留給世界的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本行動中,新幾內亞民眾對於日本侵略者與盟軍的態度,非常令人玩味。荷蘭、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領土在1942年被日本人入侵。澳大利亞領土被置於軍事管理之下,簡稱新幾內亞。該島的高地、北部和東部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的主要戰場。巴布亞人經常向盟國提供重要援助,與澳大利亞軍隊並肩作戰,並在新幾內亞境內運送設備和受傷人員。新幾內亞戰役期間,大約有216000名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士兵、水手和飛行員死亡。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代號說明】

“白蟻”、“蝗蟲”,都是自然界中生存能力比較頑強的昆蟲,這或許就是發起者對行動的基本期待。

不管如何,代號還是顯得過於卑微,恐怕難以讓參與行動的隊員產生巨大的心理鼓舞。

另外,“白蟻”、“蝗蟲”是澳大利亞參與的南太平洋眾多行動之一角。實話說,行動確實不少,“歷史脈動”將於近期以一個專輯對此進行專門發佈,敬請及時關注本頭條號。


“白蟻”行動與“蝗蟲”行動:以一張斬首照片永留軍史的慘痛故事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