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來形容現在的飼料企業很恰當,自然界的規律不是人力可以打破的,從前些年的一萬多家飼料企業到現在的六千到八千家,甚至大佬們預測將來就剩下一千到三千家企業也並非是不可能。是這個行業不行了嗎?當然不是,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做不好的企業。隨著市場各種殘酷的競爭,一些跟不上發展的飼料企業被淘汰這是必然,行業內的人都說充滿危機,雖然有“危”但是也有“機”。危險和機遇同在,這就說明當前形勢下對某些做得好的企業正是在行業內彎道超車,拉開距離的好時機,對某些企業是被拋棄的的壞時機。

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2019年的飼料企業為了生存,企業的老闆們都絞盡腦汁,挖掘一切可利用資源儘量讓自己的企業在這個“寒冬期”活下去,因為活下去就是勝利,就會迎來又一波行情。雖然這麼幻想,但並不能夠挽回企業衰落的頹勢,關於飼料企業的衰落,在內外矛盾眾多,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其中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主要矛盾下滋生了諸多的不利因素終於導致企業走入倒閉關門的結局,但是主要矛盾究竟是什麼?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研究飼料企業衰落的原因。

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第一,人的因素。傑克·韋爾奇說,“工資最高的時候成本最低,而企業只考慮財務成本,沒有考慮機會成本,人的成本。”現在飼料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就開始裁員,降薪,裁員好如降薪,把人員裁掉是斷臂行為,長痛不如短痛,企業賠錢員工走人,大家互不相欠。但是降薪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好說了,工資降低了,幹活的動力肯定是受到影響,自己的工資降低了嘴上不說心裡面肯定不舒服的。而且,人心浮動,某些人總處在找工作狀態,就很難把心靜在工作上,這樣何談發展。

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第二,急功近利的“量化考核”統計學、數字化在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任何事情過猶不及,“量化考核”在給管理帶來極大的便利使評價績效、結果更加直觀、明瞭的同時,使人變得更加急功近利,對人的價值衡量更加功利化、金錢化,對人和事的判斷短期化、表面化。而對於企業戰略,人的成長、道德、誠信、精神文化底蘊這些影響深遠的方面是無法短期量化的。而對人的評價是需要時間來多方面綜合認識的。就像是中國人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是會有曲折的。

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第三、輕視員工價值,盲目追捧客戶價值;對於能直接創造效益的客戶,可以喪失原則的退讓。而對待員工的隨意性太強,員工相對客戶而言瞭解與感受企業的程度更深,對企業的耐受力更強,在殘酷的競爭形勢下起到與客戶之間的橋樑作用和壓力緩衝作用。可以這樣說“企業的客戶價值是通過員工價值實現的。”直白的說就是客戶是老子,員工是孫子。可現實中,老闆如果讓員工不高興,那麼員工就會讓你的客戶不高興,銷售員會把不滿發洩到客戶的服務上,生產工人會把不滿發洩到生產的產品品質上。

為何很多飼料企業走向衰落?

第四、任人唯親的小圈子“近親繁殖”最終導致組織的群體退化,逐漸喪失競爭力。我們可以在很多企業看到那些家族化,或者山頭幫派,企業的腐化程度不亞於官場,老闆家的親戚到各工廠任總經理,總經理家親戚到工廠各部門任職,這種現象很普遍。我國飼料行業如今內外環境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人的成長、成熟隨網絡、信息、自媒體的興起而加速,為下一步行業的變革提供了發展經驗與人文基礎。飼料企業能否跳出一代一枯榮的“生命週期”,真正樹立起廣泛認同的尊重人的價值共享理念,創造人才成長、上升的文化氛圍,確保公平、公正的共同遵守的制度規則是飼料企業能否渡過危機,變革成敗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