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让本市就业持续稳定

“组合拳”让本市就业持续稳定


落实“稳就业”要求 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组合拳”让本市就业持续稳定

一、2018年全市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2018年,本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全市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17.5%;

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精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26万余人次。全年培训各类城乡劳动者182万人次,稳步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

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全年扶持创业1.05万人,带动就业2.93万人;认定第三批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家,大学生创业板入板展示企业达85家;成功举办“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691个,优选36个项目发放奖金344万元;强化“一生一策”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就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7.4%;

安置生态涵养区等农村地区劳动力1.2万人到城市公共服务岗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大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帮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公益性安置,促进城乡困难人员就业15.2万人。

2018年,本市紧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放管服”改革,合并办理就业登记、社保登记和劳动用工备案,推进人力社保“一网通办”;加快“就业超市”建设,丰富社保移动端和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各项业务基本实现网上办理;通过应用大数据系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将服务效能提升融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举办“回天地区”社区化专场招聘会,出台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细则,积极探索职住平衡就近就业新路子。

围绕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培训促就业

2018年,面向行政办公区周边乡镇开展维修电工、智能楼宇管理员、保安员等各类培训班30个,培训1500余人。与行政办公区对接,明确就业岗位3400个,目前已促进500余名农村地区劳动力实现就业。与通州城市管理类岗位对接,在环卫、消防、高速收费、流动协管等领域促进1000余人就业。开展中式面点师、养老护理员、叉车司机、智能楼宇管理员等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3420人。

围绕环球主题公园,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近万个、间接岗位10万个的需求,实施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就业培训“1531”工程(利用4年时间培训1万人,其中包括开展创业培训1000人,技能培训5000人,提升培训3000人,高技能人才培养1000人),目前已培训近万人。

统筹资源,激发大兴国际机场就业活力

2014年以来,市人力社保部门先后组织了13场大规模机场建设地区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并建立重点企业岗位输送长效机制。2018年,调整机场地区就业扶持政策,将覆盖范围由两镇扩大至七镇,同时将毕业年度内大学毕业生、退役未超一年的士兵等群体纳入招用范围,覆盖人员从5.1万人增至14万人。针对临空经济区产业岗位需求的客观实际,制定1+N职业培训政策,培育更多复合型实用技能人才。在榆垡、礼贤两镇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分基地,设置物流管理、消防中控、智能楼宇、电瓶车等培训工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岗、订单培训,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近万人次。

聚焦重点,大兴区还建立了“1+7”就业服务模式,在为航企指定1名服务专员的基础上,提供包括前期对接、发布招聘公告、组织报名、面试指导、协助组织考试、岗前及在职培训、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的七项就业服务措施。在推进机场就业服务工作中,劳动者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榆垡镇南各庄村的武海峰一家五口,父母年迈,孩子上学,妻子又怀二胎。他想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庭。通过区人力社保局组织的职业指导,他顺利通过了面试,并在榆垡镇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接受了系统培训,被中航油录用,成为新机场首批飞机加油员。2018年,大兴区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共输送了500余名本地劳动者作为储备性用工。2019年,大兴区计划输送2000名周边地区劳动者就业。

服务延庆冬奥世园会,做好精准化培训

2018年,市人力社保部门与延庆区制定了5年10万人次的大培训方案,指导延庆区搭建了区级培训政策体系,引进了全市优质培训资源,围绕赛会保障、冰雪产业、园艺产业、餐饮服务、志愿服务和实用技术等领域,共培训2.15万人次。

一方面,围绕冬奥会、世园会服务保障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开展培训,充分融合精品化培训和常规化培训,利用区内外及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将理论学习和实训锻炼相统一,打造冰雪技能人才高级培训班、世园置业公司精品客房服务培训班等高端培训,还有计划的开展储备性培训,建立梯次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培训一批、上岗一批、储备一批。

另一方面,围绕日益壮大的冰雪产业、园艺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及全产业链人才需求,以用工企业岗位标准为着力点,面向城乡劳动力和服务冬奥世园的主要企业开展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分别按照“机构举办、个人参加、政府买单”和“企业下单、机构培训、政府服务”两种模式,针对有培训意向的城乡劳动力和有技能水平提升需求的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分批次、分层次、分年度开展培训,力争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

二、2019年将多措并举稳就业

就业稳定是实现首都功能的基础,今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稳就业”要求,精准实施就业帮扶,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110万人次;制定促进猎头机构发展优惠政策,推动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新型孵化模式发展,撬动市场力量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企业和个人均可享受就业优惠政策

落实本市《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针对企业和个人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等,千方百计促进本市城乡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对于企业,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加大返还力度。增加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在本市注册经营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额度提高到300万元。提高单位招用岗位补贴: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企业分流职工等,岗位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

对于个人,增加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符合条件的,给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的支持。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对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培训期间的生活费补贴;对培训合格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调整充实职业培训补贴工种目录,扩大政策受益面。实行常住地就业服务:本市失业人员、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可在常住地社保所办理登记失业、转移就业登记等业务,就近享受就业创业服务,并申请市级和常住地所在区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可在常住地接受就业援助。

精准施策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专场招聘活动,促进供需双方提前匹配。推进大学生创业板建设,吸引带动更多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联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千名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组织各类创业竞赛和优秀创业项目遴选,打造“创业北京”创新创业服务品牌。

大力促进农民就业,鼓励各类人员尤其是优秀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做科技型农民、管理型农民、农民企业家,增强农民职业自豪感;完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帮扶体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帮扶,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和服务基层双重作用。深化与内蒙古、河北等对口帮扶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

加强技能培训为首都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乡村振兴技能强农行动计划。创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采取开放多元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扩大培训实施主体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调整补贴目录,建立农民取证就业奖励制度。以延庆、通州、大兴等区为重点,打造“一区一策”培训模式,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为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就业提供技能保障。

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职工专项技能提升计划,围绕高精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服务重大赛会活动、城市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民生服务领域,开展专项培训。建立“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健全培训、实习、就业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为冬奥会、世园会及大兴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