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中信銀行2018年報:“不良”在雙升,“補血”進行中

時代財經APP記者 胡卿如

解剖中信银行2018年报:“不良”在双升,“补血”进行中

面對監管趨嚴以及自身資本的快速消耗,近年來不少銀行資本補充動作頻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銀行)在成功發行4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可轉債之後,時隔近一個月後,再次公佈資本補充計劃。

3月26日晚,中信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同意在境內外市場發行不超過400億元(含400億元)或等值外幣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永續債的一種),用於補充該行的其他一級資本。這或將成為繼中國銀行、華夏銀行之後商業銀行發行的第三隻永續債。

同日,中信銀行還公佈了《2018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年報)和《2018年資本充足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年報顯示,2018年中信銀行實現淨利潤44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為近五年來最大增幅。但在業績快速發展的同時,該行的不良貸款、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

不良貸款集中於製造業和批零業

年報顯示,2018年,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淨收入1648.5 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利息淨收入佔比63.6%,非利息淨收入佔比36.4%;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445.1億元,同比增長4.6%,為近5年來最大增幅。

對此,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這裡邊的息差因素貢獻較大。在利息淨收入中,息差因素大幅拉動了業績增長,貢獻率大概為19.0%。

在中信銀行的利潤平穩增長的同時,該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雙升”趨勢。

年報顯示,2018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40.2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80億元;不良貸款率1.77%,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57.98%,較上年末同比下降11.4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兩個行業累計不良貸款餘額佔全部不良貸款餘額比重為53.89%。這兩個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別較去年增長了47.99億元、21.83億元,不良貸款率則分別同比上升了2.14個百分點、2.99個百分點。

時代財經梳理有關數據發現,近4年來,該行不良貸款餘額以及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上漲。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3%、1.69%、1.68%、1.77%;其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360.5億元、485.8億元、536.48億元、640.28億元。

解剖中信银行2018年报:“不良”在双升,“补血”进行中

在年報中,中信銀行對於“不良”雙升的解釋為:“一是該行嚴格不良貸款認定,對於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二是受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中小企業和民營類企業經營壓力增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三是由於持續去槓桿,一些負債率高的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四是由於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影響,部分外貿企業出口開始受到一定衝擊。這些因素使得部分企業信用風險暴露持續增加。”

為何“補血”?

同日,中信銀行還發布董事會議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同意在境內外市場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含400億元)或等值外幣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永續債的一種),用於補充該行的其他一級資本。

這並非中信銀行近年來首次補充資本。今年3月4日,中信銀行成功發行400億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支持未來業務發展,且在可轉債轉股後用於補充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年未從外部引進一級資本的情況下,2018年該行的資本充足率指標均有所上升。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信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62%、9.43%、12.47%,較2017年末分別上升0.13、0.09和0.82個百分點,均滿足監管要求。

那麼,中信銀行為何仍要頻頻“補血”呢?

根據中信銀行公佈的《2018年-2020年中期資本管理規劃》,除了滿足監管要求外,為保障穩健經營和業務轉型,該行有必要設置合理的資本緩衝,在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同時,也為有可能提高的監管要求預留空間。

此外,太平洋證券發佈研報指出,銀行資本補充的持續推進,主要是為了業務擴張奠定基礎。資本充足率較高的銀行在資產規模擴張時具有顯著優勢。

而此次發行永續債,在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既可以解決銀行長期資金的來源問題,促使銀行業務和資產規模有序擴張,提升效益;還可以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本損失吸收能力,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