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高山,任何想要割據一方的人,都要過曹操這一關。按道理,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如果很多人反對曹操尚情有可原。曹操在迎漢獻帝之後, 代表中央,標誌著曹操從一個普通的軍閥向一個全國性的統治者轉換。曹操就是國家,曹操就是政府,唯獨就是沒有把漢獻帝趕下去,自己做皇帝而已,為什麼總有這麼多人和曹操對著幹?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劉備和孫權自不必說,曹操陣營內部和曹操唱對臺戲的人太多了。從外戚董承到付完,從儒家的孔融到禰衡,再到魏諷,甚至連曹操視為心腹的荀彧、荀攸都跟曹操搞非暴力不合作。雖然這些人再怎麼搞也撼動不了曹操,但是可以想象曹操也夠煩的了。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從曹魏得國的情況看,漢高祖之後,得國最正的就是曹操父子,完完全全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來的江山。相比之下,孫權靠父兄打下的基礎,劉備很多時候不夠光明磊落。可是孫權和劉備也沒見有這麼多人反對,怎麼曹操就惹誰呢?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這當然是有原因有背景的。

首先,曹操一直以反傳統的形象出現。他的出現對以往很多陋習和舊制意味著終結。當然反傳統不一定都好,比如曹操盜墓的行為,的確讓人難以接受。但更多的是曹操希望改變整個社會的弊病,比如在用人方面,曹操希望用人唯賢。要改變就會觸動很多人很多集團的利益,問題就出來了。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其次,曹操本人存在很多可以讓人攻擊的薄弱點。也就是說曹操不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喜歡隨性而發,這又與很多人的認知相牴觸。比如曹操是宦官的後人,宦官在東漢幾乎是壞的代名詞。還有曹操好色,而且還因此引發重大後果。曹操殺人屠城不在話下。最關鍵的是曹操奉行法家,與奉行儒家的士大夫必然發生嚴重的衝突。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另外,曹操接手的是一個經過長期割裂的社會,這種割裂在中原地區尤其明顯,從東漢中後期以來延續了近一百年時間。東漢從上層建築的外戚宦官交替亂政到兩次“黨錮之禍”,再到黃巾起義的爆發,隨後地方勢力開始崛起。割裂的時間太久,就會有延續下去的慣性,而曹操致力於終結這種割裂,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為什麼代表中央的曹操遇到的刺頭反而最多,曹操到底惹了誰

所以曹操是孤獨的,他也不懼別人反對。正如《三國演義》借曹操之口說的那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當然可以改成“寧教我負士大夫,休教士大夫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