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養育,首先要勇於做好自己

對於孩子的養育,首先要勇於做好自己

父母死氣沉沉的人生給周圍的人,特別是子女,造成的心理影響之大,無出其右者。父母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作為父母的如果一直都處在抱怨當中,一直都處在對這個世界的不滿中,這個時候往往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如你這樣對世界充滿了怨恨。都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那麼你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你的壞脾氣也會傳染到你的孩子身上,所以父母也要做好自己本身。

而且作為父母,自從孩子出生以後,自己本身的腦子裡,以及生活上就被孩子的生活塞滿了自己,比如孩子的學習,課外輔導,活動之類的東西,全程圍著這自己的孩子在轉,孩子說往東你就得往東,孩子說往西你就得往西,就像導航一樣,生怕不按照它的來走就迷路。孩子成了你的一切,他的吃喝拉撒你都要全程陪護。

我們經常能看到網絡上有各種關照顧孩子的視頻傳出來,其中我看到過有一個視頻是這樣子的,孩子已經七八歲那麼大了,是個男孩。她作為母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孩子在玩玩具,突然她接到一個電話,是她閨蜜打來的電話,說是好久好久沒有見過面,約出去見一下面,結果她畫好妝正想要出門,她的孩子就攔住了她不讓其出門,自己也不願意跟著去,孩子就在地上亂滾,哭鬧,看起來很無奈,也很心疼。最後她沒有去成,又跑去洗手間把感化好的妝卸掉了。

對於孩子的養育,首先要勇於做好自己

作為父母,自從有了孩子,連自己本身的生活都沒有了,每天就只能幹看著孩子。我們自己本身要先做好自己本身的生活。在加上孩子的生活,這樣是很豐富的,但是很少父母能夠做到。

我們在孩子學會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就應到告訴他們父母也有父母的事情要去做,不能一直粘著而他們,在他們有事情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要好好呆在家裡面注意安全。這樣自己就可以有自己的一些生活,從而自己過像自己了,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會學者你的墨陽照貓畫虎。

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然也是最長久的一任老師,你所做的一切他都會看在眼裡,也會學者你的樣子去做事情所以在養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氣,一些負面的東西,儘量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

中國的離婚率相當的高,一言不合就離婚,你離婚了,你過上了你的自由生活,你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卻苦了自己的孩子。離婚是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不僅會遭到小夥伴的嘲笑,自己心裡面想到自己都沒有爸爸媽媽自然心裡面也會很難過,從而會產生對父母有另外一種看法。

對於孩子的養育,首先要勇於做好自己

還有父母之間的吵架也是常見的,一定小毛病就開始吵,甚至動起手來,在七八十年的時候父母之間吵架是極其常見的,還有就是農村裡面,他們直接就拿起拖鞋甚至是直接拿起棍子就去打自己的老婆,也不懂的心疼,那時候的人們也是不懂得如何去溝通解決事情,單單是靠武力來解決問題只會越來越僵硬,這樣子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孩子看到父母整天打架吵架,長大以後自然也是這樣,它的脾氣也會變得暴躁,因為自己的父母都是這樣了,什麼樣的父母生出什麼樣子的孩子,就像書生家庭他們的孩子自然也是對讀書特別感興趣,從而孩子以後也是個知識分子。

不要把自己的成就當成孩子的幸福,你以為你每天出去起早貪黑的工作賺錢,工作上的到了提拔,有了錢就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沒錯,確實能夠過生更好的生活,這只是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但是在精神層面上缺失了更多,她要的幸福並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很多父母看不清這一點,從而導致自己的孩子與自己越來越遠,自己越成功,在家庭裡面越是失敗。前面說了如何把孩子撫養成人,而這裡我們要說的是你自己是一個成人嗎?

所謂的成人必須是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要會為自己著想,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懂的騰出一些時間和空間出來,讓自己放鬆心情。

數據顯示,對孩子過度養育的父母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為自己著想的能力不穩定,也就是說,有時候會被他人的恐懼和意見的強大席捲了自己的生活。

這一點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看到其他的父母怎麼做你也跟著怎麼做,有時候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就是害怕其他父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你,所以你直接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聖雄甘地說過一句話“我們不必等著看別人怎麼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既然有自己的想法就去做,不必等別人,也不必看別人是怎麼做你才去做這個事情。

做父母本身做好自己,勇於做自己,其實就是在對自己養育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對於孩子的養育,首先要勇於做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