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臥薪嚐膽的主角——勾踐到底舔的是什麼樣的古膽?小編確實是比較好奇的,先不說每天嘗膽是否會有麻木感,就好比吃苦瓜一樣吃得多了就不覺得苦了,光說天天看著苦膽吧,哪怕是出現心理畸形也是有可能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膽,能夠一直刺激勾踐持續著十四年的滅吳大計,難免會讓人想起玄幻小說中的奇珍異寶,難不成越王勾踐還有這樣的境遇?對於膽一般就是指動物的膽囊通稱——苦膽,最為常見的苦膽便是蛇、牛、羊、豬的膽囊,我們來一一分析。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勾踐

一:蛇膽。其實每個人在看這個成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蛇膽,畢竟在現代對於苦膽的認知最多的就是蛇膽,蛇膽以其味苦性良,明目的功效被人們所知。不過有一個最為直接的問題,凡是苦膽類的都不好保存,蛇膽必須現吃現摘,當然勾踐並不是為了吃,不過對於一個君王來說,總不好讓他去添一個發臭長蟲的苦膽吧。所以要想做到其每天吃飯前都要舔嘗苦膽,在古代無法通過人工養殖的情況下,就必須抓捕大量的活蛇,在當時越國疲弱的國力來講,一個君因為要奮發圖強而造成浪費,是嚴重損害國君形象的,還談什麼讓百姓跟著他一起奮鬥吃苦呢,所以蛇膽的可能性不大。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二、豬膽。既然無法養殖蛇,那麼養殖豬總行了吧,在上古時代野豬作為勇猛有力的圖騰,是不可能作為主食肉類的,後期隨著養殖技術的提升,通過閹割豬來提升養殖效率之後其圖騰的效力下降嚴重。在秦漢開始已然淪落為下級階層食用的肉類了,其地位比牛羊要低不少,主要還是因其對生產活動的價值決定的。以當時的法律規定“天子享太牢,諸侯事方可殺牛,大夫因事方可殺羊,士因事方可殺犬豕,而庶人無事不食肉”,越王等同諸侯,日常肉食應該為牛羊,至於吃豬肉是有失身份的,古人貴族可以生活樸素但決不可廢禮,無禮何以治國,哪怕是舔也是逾越禮法。因此豬膽也被排除在外了。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三、牛羊膽。與豬膽的對比中,想必大家已經很清楚,自漢代開始,尤其是牛作為生產勞力輸出,是決不允許私自宰殺牛,加上苦膽無法保存,想天天有可以舔的苦膽也是絕對不太可能的。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牛膽

綜合合上述,苦膽貌似沒有這個條件支持勾踐偉大的抱負,更不要說是持續十四年之久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讓春秋時期的典故在傳到宋朝便成了臥薪嚐膽了呢。這個成語本意是指睡在枯材堆上,飯前嘗古膽,範指發奮圖強之意。其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在宋蘇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的文獻中,如果我們要搞清原因,還得繼續往前追溯。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蘇軾劇照

漢代編寫的《漢書》和《吳越春秋》中已經出現了“嘗膽”的說法,而唐代文獻中也僅僅是出現了越王勾踐“枕戈而嘗膽”的說法,可見臥薪是自宋代才出現的說法。不過一些專家確不同意了,《吳越春秋》中提及的“目臥而以蓼攻之”是講勾踐累得實在不行的時候,就在成堆的苦辛之菜之上打下瞌睡,“蓼”解釋為苦辛之菜,當苦菜收穫多了就只能曬成幹,便成了薪(薪指乾材)此處可以理解成菜乾,所以臥薪還是可以理解的。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而越王為何要睡在苦辛之菜上?從越王的十年滅吳計劃便可以看出,勾踐是想要勵精圖治,那必須是要將所有時間都花在治國之上,吃飯也好睡覺也好,勾踐肯定是不願意浪費時間的。而成堆的苦辛之菜哪怕是曬成幹了也肯定會散發出苦辛的味道,吃飯和睡覺聞著苦辛味,換了誰都沒有辦法睡得穩吃得香,這樣不就是可以把吃飯睡覺的時間節省下來了嗎?應該是符合勾踐的出發點的。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勾踐劍

臥薪嚐膽便可以解釋為“在苦辛菜乾堆上吃飯睡覺,就像舔著苦膽般的感覺,形容人有勵精圖治的決心”。

刺激勾踐十四年的苦膽,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求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