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山川網:上一期,我們聊到了山東半島上的青島都市圈。在山東省內,提青島必提濟南,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濟南都市圈。

相比成都、武漢等高首位度省會城市,濟南是低首位度省會城市的代表。按照經濟總量計算,濟南只佔全省的10%左右。放眼全國省會,只有江蘇南京首位度情況與濟南類似。

南京在江蘇省內的低首位度,主要原因在於江蘇各地級市均富效應較明顯,所以並未影響南京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優秀資源的匯聚,而濟南都市圈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濟南都市圈

濟南都市圈簡稱為"濟南圈",是以濟南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濟南都市圈地處山東省中西部,承東啟西,在山東省區域經濟格局中居重要地位。

濟南都市圈地域範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6個城市和鄒平市,總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人口3219.4萬,輻射河南省濮陽市、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


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從官方對濟南都市圈的定位看,是區域綜合性服務經濟與文化中心。

規劃提出山東濟南城市區空間策略為: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調改的同時,應有效控制城市用地的外延式擴張,保證城市外圍開敞空間的完整性,將部分職能向山東省的章丘、鄒平、平陰、濟陽等中小城市轉移疏散,形成山東濟南城市空間以及城市區的多中心結構。

在產業發展上,尤其要擴大第三產業尤其是諮詢業、金融服務、技術產品服務、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業、社區服務、房地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規模,成為山東半島區域的綜合性服務經濟與文化中心。


山東半島城市群

在上一篇的青島都市圈中,我曾提到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整體規劃為“兩圈四區”,即兩個都市圈+四個都市區的結構。

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山東省省級都市區。


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濟南都市圈重點突出山東省會城市優勢,強化與周邊山東省的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等城市同城化發展,建設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樞紐區域;

青島都市圈重點發展藍色經濟,協同山東濰坊等城市一體發展,建設陸海統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

以兩圈為核心,進一步推動六大產業集聚區發展:即山東東營—山東淄博的石化和醫藥產業帶、山東濟南的電子信息產業帶、山東青島—山東日照的家電製造產業帶、山東煙臺—山東威海的汽車製造產業帶、山東濰坊——山東即墨的紡織服裝產業帶、山東日照—山東青島—山東威海—山東煙臺的海洋產業帶。


眾所周知的優劣勢

山東是現階段中國北方省份中,綜合情況最好的。所以山東省的發展思路、發展路線已經發展經驗,對於整個中國北方的價值至關重要。

北京的發展路線,特殊性太強,對於北方其餘省市的發展,可參考性並不高。而坐擁中國北方最佳地理條件的山東,如果不能在接下來成功突圍,其影響遠遠不侷限於濟青一城一市或山東一省,而將會成為影響整個中國北方區域經濟格局與路線的重要因素。


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關於山東發展都市圈的優勢與劣勢,官方層面已經有比較明確的答案——

優勢方面

經濟優勢明顯:城市密集,外資進入集中,開發區密集,製造業聚集,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景觀豐富;

區位優勢也明顯:緊靠日朝韓,水陸空交通便捷,港口集中。

劣勢方面

在長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夾擊”下,也存在成為中國經濟“窪地”的可能。如今,發展區域經濟是各國、各地區避免邊緣化的必要措施。面對全球製造中心東移的好機會,如果不注意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為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創造好的軟環境,就必定會被邊緣化,處於劣勢地位。

與中國其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相比,山東濟南、山東青島的經濟實力還相對較弱,山東省腹地也有待拓展;如何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協調利益、調整標準、放寬權限、統一規則,建設良好的制度平臺,變經濟加法為乘法,是對山東地方政府的一次挑戰。


濟南都市圈與青島都市圈

和其他同樣雙核驅動的省份一樣,網絡上關於濟南陣營和青島陣營兩邊的網友,存在許多的爭論與非議。其中最關鍵的點,就在於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同時運作兩個都市圈,會不會出現兩個都做不好的局面。

尤其是在現階段青島各項數據都大幅領先濟南的情況下,不全力支持青島,而是同時扶持“弱省會”上位,是否是正確選擇。

事實上,山東本身是具備成為雙核驅動省份的基礎的。首先是山東經濟體量足夠大,長期作為中國第三省的山東,其對標對象原本就應該是廣東和江蘇,而這兩省均為雙核驅動的代表。廣東江蘇之外,其餘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遼寧事實上也都是雙核驅動型省份。

其次是人口體量上,山東過億的總人口支撐兩個2000~3000萬體量以上的都市圈,同樣並不是不可行的事情。受儒家文化影響深厚的齊魯大地,“多子多福”+“父母在不遠游”雙重思維的影響下,雖然在過去這些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山東人的開拓進取心。但是在國內出生率不斷下降的大背景下,人口其實是山東未來能夠持續保持發展的重要籌碼。

再有就是濟南與青島分別位於山東的西部與東部,直線距離300公里,鐵路與公路距離還要更多,客觀上兩地各成區域中心,完全可行。從發展思維上,海洋思維和內陸思維並舉,差異化競爭,完全有可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來。

對於青島,濟南應該做的更多是使其承擔類似深圳的創新、試錯作用,不用過多的條條框框進行過於嚴苛的約束;對濟南,青島也應該認識到,擁有一個強勢省會,長期來看對於山東整體的發展將是非常有利的。想要走的快,一個人更好;但想要走得遠,團隊是必須的。

以基建為例,位於海岸線上的青島,過於遠離山東腹地。所以在爭取資源上,明顯不足。而更偏於山東中西部的濟南,則可以較好的彌補青島在這一方面的缺陷。


新一線城市圈增補系列丨濟南都市圈:濟南和他的小夥伴們

例如早在2011年7月15日,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規劃範圍以山東省的濟南、青島為中心,包括周邊山東省的的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濱州、德州、聊城等14市。

雙核驅動的廣深和寧蘇,在過去幾十年間,不斷的矛盾、溝通、融合之後,已經逐漸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雙中心模式。在本系列青島篇中,我曾提到伴隨著沿海通道的日漸完成,山東需要向南“取經”的地方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如何避免濟青雙中心內耗,使其逐漸形成1+1>2的效果。

晉冀魯豫四省中,石家莊和太原難以真正崛起,實話說客觀因素較強,非人力所能輕易改變。而濟南本身條件並不差,絕不遜色於鄭州。但為何近些年鄭州能夠崛起,濟南卻速度明顯落後,這需要所有山東朋友反思的。

在我全國遊歷的這些年,河南朋友的身影遍佈全國各省各地;而出了山東省,能夠見到山東朋友的次數其實便很少。偶爾碰到,也基本多在京津和長三角地區,繼續向南探索的動力非常不足。

沒有足夠的人才外出,而且是較長時間在一線城市磨練,很難真正習得其經濟與產業發展的精髓,進而再返鄉進行產業遷徙式升級。從這個維度說,我強烈鼓勵山東朋友在年輕的時候,能夠走出山東,並且不要急著回去。

為什麼十年前人口流出大省代表的河南、安徽、四川、重慶,現如今各自中心城市都成功得以崛起,這是值得大家思考與研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