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原來有這麼牛逼的家族!值得驕傲!


樟樹市原來有這麼牛逼的家族!值得驕傲!


樟樹市的名勝古蹟舊有“四有”之說,即墨莊有記,化梭有亭,風義有堡,滌泉有銘。筆者在選編《樟樹歷代詩詞選》《樟樹人文歷史》時,通過查閱史料,對其中的墨莊軼聞略知一二,現予以梳理,以饗讀者。

劉氏墨莊即今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村劉家組,又稱荻斜墨莊劉家。南唐公式元年間(937-942年),由安福縣下村分居於此(此地古為新喻縣管轄,故史書稱劉公式兄弟為新喻人,1953年1月由新喻劃歸清江縣管轄)。劉氏墨莊的中心人物劉式,曾任工部、刑部員外郎等職,還代表宋朝以秘書丞的身份出訪過高麗(今朝鮮)。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它源於這樣一個故事:江西樟樹人劉式,本為南唐進士,宋初官任刑部員外郎,為人酷好讀書,藏書豐富。劉式死後,夫人陳氏召集諸子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死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田莊產業,只有遺書數千卷傳給你們。這可稱之為墨莊,希望你們在墨莊裡辛勤耕耘,好好繼承這份珍貴的祖業。”此後,劉式的兒子們遵從母訓,刻苦攻讀,最後都學有所成,成了名人。此事在當地民間和士大夫之間傳為美談,陳夫人教子有方,被人們尊稱為“墨莊夫人”, “墨莊堂”的堂號,主要在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河南、四川、湖南、貴州、臺灣等地)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南宋理學家朱熹曾作《劉氏墨莊記》(見1989年版《清江縣誌》第545頁)以紀其美,劉式的後代因此以墨莊堂為堂號,以紀念祖先恩德,激勵族人發奮讀書,荻斜劉式家族從此被稱為墨莊劉式。北宋時,“家藏萬卷書,文風冠當代”的劉氏墨莊,一脈六代,270年間出了21個進士,其後裔有25人及第,號稱“進士之家”。

據傳在各地墨莊劉式大多祖祠中,都矗立著鐫刻“墨莊”二字的榜書碑刻,上款為“紹興丙辰良月”,下款為“徵西將軍岳飛書”。相傳岳飛當年(1136)率領岳家軍數度轉戰古臨江、宜豐等地,大敗金兵,在當地救濟災民時,或許感嘆岳母與墨莊夫人有太多相似之處,於是留下了“墨莊”二字。

樟樹市原來有這麼牛逼的家族!值得驕傲!


宜豐墨莊

墨莊劉式的後裔遍佈湖南全省,人口有二百多萬,據傳明代開國元勳劉伯溫、當今開國元勳劉少奇、劉伯承皆出自墨莊劉式。在上高、萬載、新餘等地,墨莊劉式後裔也有幾十萬人,宜豐縣天寶鄉的天寶墨莊,是劉式後人劉椿在宜豐做官,後定居於此繁衍而成。該縣天寶鄉天寶村至今還保留48條古巷道、48口古井和120餘幢明清古建築,是江西省保存最好的墨莊文化基地,被評為江西曆史文化名村。2014年4月宜豐縣年輕女作家劉建華還寫了一部以天寶墨莊為素材的長篇小說《天寶往事》。該書披露了天寶鄉天寶墨莊人文世俗的耀眼榮光,回答了是什麼力量使墨莊成為墨莊劉式頂禮膜拜的太陽神廟。廣東清遠目前還完整保存有墨莊宗祠,2010年正月初九,在清遠驛站頭劉家村,舉行了濃厚鄉土氣味的出譜儀式。2010年臺灣墨莊劉式的後代不忘祖,不忘根,前往福建尋親,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同宗同祖的親人,他們都以墨莊為榮,墨莊之光芒如東昇的太陽,永遠照在他們身上。

樟樹市原來有這麼牛逼的家族!值得驕傲!

劉敞、劉公式兄弟都曾作詩讚揚家中藏書,如劉公式的《曬書》詩:

幽事隨時有,移書曬日華。囊開魚蠹字,眼暈石榴花。

志病多三事,勞心愧五車。賜書仍有品,前輩羨吾家。

(選自清道光《清江縣誌》卷二十藝文第二十三)

關於墨莊,歷代詩家都有稱頌。南宋朱熹曾作有《墨莊詠》:

詩書啟山林,德義久儲積。嗣世知有人,新畬更開闢。

(選自清道光《清江縣誌》卷二十一藝文第二十四)

清曾任宿州知州監軍副使的黃楷《劉氏墨莊》詩:

野水寒逾綠,秋光晚自黃。墨莊空有記,荻圃久成荒。

博洽傳青史,辛勤念典章。是非人已往,惆悵立斜陽。

清擬任吉林候補知縣的陳立森也有《墨莊》詩:

和光藹藹靜春堂,朱子當年詠墨莊。

學殖豈為千祿計,經畬自是餽貧糧。

曹倉玉軸排千疊,鄴架牙籤插萬行。

莫嘆儒家生業少,書田廣拓在臨陽。

(以上二首選自裴汝欽《清江詩萃》)

清代方誌學家錢時雍的《江城古蹟詩十二首》中有《墨莊》詩:

叔度主邦計,國裕家仍瘠。歸槖何蕭然,遺業存經籍。

菑畲翰墨林,播獲絃歌席。世守相留傳,先疇日開闢。

不種午橋花,不珍平泉石。藹藹靜春堂,韋編玩羲易。

耕道耨仁義,學古良有獲。巧宦營貲產,膏腴廣莊宅。

惟儲千祿書,守彼兔園冊。習俗日凌遲,慨焉感今昔。

(選自清乾隆《清江縣誌》卷九第八十四)

“渚鷗沙鷺自雙雙,耆宿風流說此邦。劉孔諸賢俱逝水,至今芳杜繞清江。”樟樹因藥聞名全國,被冠以“中國藥都”稱號,筆者認為樟樹不僅藥、酒出名,更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墨莊的精神已深刻在樟樹人們的心中,鐫刻在樟樹這片熱土上,大家都謹記樟樹劉氏老祖宗教誨要認真讀書。固然,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知識不是萬能,但沒有知識萬萬不能。“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的墨莊文風,不僅薰陶了樟樹廣大莘莘學子,而且更激勵樟樹人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和支持教育事業。

千年祀火輝藜閣,萬卷詩書紹墨莊。樟樹人民不僅記得中藥和四特酒,記得清凌凌的清江水、道教聖地公式皂山,也記得墨莊劉氏教育和激勵兒孫們認真讀書的典故。當代詩家羅牟農的一首《墨莊劉家》詩說出了筆者的心聲。

古柏竹籬臥老牛,斷碑殘礎嵌牆頭。

墨莊初問無人識,幸有老翁誇二劉。

(注:文內古詩詞已收入劉思華、劉貞選編的《樟樹歷代詩詞選》《樟樹古詩萃》)(劉思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