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喧囂繁華的城市中都有寧靜的一隅,拋棄了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自顧自地守候著安詳的舊時空,對於重慶來說,歌樂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這裡曾是“大禹治水,召眾賓歌樂於此”的地方,在以紅巖精神聞名全國之前,歌樂山向來以“渝西第一峰,山城綠寶石”的美譽著稱,是重慶兩大“肺葉”之一。
循著歷史發展的足跡,歌樂山卻無法做到如同它的名字一般——眾賓歌樂於此,反而見證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香山別墅又名白公館,解放前的三天內,軍統特務對關押在此的革命者進行大規模屠殺,共有321人遇難,僅有20人脫險。
“風捲殘雲般的革命浪潮,證明我個人的理想和全國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無窮的力量。人生自古誰無死?”,一部《烈火中永生》將誕生於歌樂山的紅巖精神化為悲壯的革命史詩,描繪地淋漓盡致。帶著這樣一種沉重的心情趕赴歌樂山白公館,館內陰沉、肅殺的氣息令人不寒而慄。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原名香山公寓,白駒自詡為白居易的後人,因此以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將自己的別墅命名為“香山別墅”。諷刺的是,白居易一生勇於反映百姓疾苦、針砭時弊,香山別墅卻成了屠殺革命者的集中營,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1936年,戴笠以重金將其買下,並改造成看守所,和渣滓洞一併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並且幾次互相遷移,但與渣宰洞不同的是,這裡關押的往往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
白公館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宋綺雲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都曾被囚於此。
看似華麗精美的白公館,卻有著最慘絕人寰的黑暗角落。白公館內最恐怖殘忍的地方便是刑訊洞,洞口約莫兩米高,寬一米五,內部漆黑無比,實難想象當時的革命者如何在這樣毫無人性的地方,忍受種種酷刑和威逼利誘。
在和平年代長大的人們,或許只能從影視劇中見到老虎凳、辣椒水、嚴刑拷打等酷刑,而今在刑訊洞內卻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氣氛的壓抑與恐慌,殘忍的敵軍用酷刑試圖削弱革命者的堅強意志,但他們卻低估了信仰的偉大,死有重於泰山和輕於鴻毛之分,視死如歸的信念即使山搖地動也不會改變!
沒有人不知道“小蘿蔔頭”的故事,九年的短暫生命中有八年多是在獄中度過的,他的父母正是革命烈士宋綺雲、徐林俠。從八個月大開始,小蘿蔔頭便成長在獄中,由於常年未見天日,加之營養不良,八九歲的年紀只有四五歲那樣高,面瘦肌黃,大頭細身子,獄友心疼地稱他為“小蘿蔔頭”。
西安事變對於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西安事變的成功不得不提的就是楊虎城將軍。楊虎城因逼迫蔣介石抗日而被蔣逼迫出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因心繫祖國安危,自願請命回國抗日,卻在回國後被騙囚禁獄中長達十二年。
松林坡位於白公館看守所後山,因松樹遍佈而得名,重慶解放前夕,這裡變成了惡魔的天堂,是集中營屠殺革命者的刑場,楊虎城將軍及其家人、秘書宋綺雲夫婦和小蘿蔔頭均在這裡的戴公祠殉難。
為了紀念逝世於松林坡的革命烈士,後人在這裡建設了《楊虎城將軍紀念靈堂》、《張學良、楊虎城獄中生涯展覽》、《宋綺雲一家》、《高揚旗幟濟蒼生--羅世文、車耀先事蹟展覽》及烈士詩文碑林。
錐心刺骨的歷史讓人早已遠去,如今的歌樂山沉浸在一片祥和安逸的氣氛當中,望著不遠處的灰瓦灰牆,那份沉重與壓抑卻無處遁形,戰爭對於人類來說,只有看得見的刑具,而看不見的傷害仍在蔓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閱讀更多 落榜進士V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