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航母被击沉,起飞的舰载机应该怎么办?

秦皇见汉武


世界上首次大规模进行航空母舰大决战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了大量的航空母舰来作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战斗机和海战结合在了一起。航空母舰就是一座移动的机场,舰载机就是水面舰艇战斗力的延伸。



舰载机是有一定航程的,也就有所谓的作战半径。舰载机能够飞多远是根据所携带的燃油的容量来决定的。如果发生航空母舰被对手击沉的情况,那舰载机就无非几种选择了。


如果燃油足够多,那还能寻找就近的陆基机场进行降落,不过这个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航空母舰作战基本上是在远离国土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降落到敌方的机场,那就意味着被俘了。

另外如果燃油不够的话,而且空中并没有加油机来进行空中加油,那舰载机飞行员只能选择跳伞了,但是在茫茫大海上生存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空中还有办伙伴加油机,那还能撑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坠海的命运。



一艘航空母舰可以携带七十多架舰载机,如果要维持这么多的舰载机从海上返回陆基机场,只需要众多空中加油机来进行伴随加油的。这个在战时是不切实际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附近也有一艘同样类型的航空母舰,这些已经起飞的舰载机可以降落在这些航空母舰上。但是这些舰载机降落会干扰这艘航空母舰正常的运作。因为每艘航空母舰机载机的配备是根据实际操作而来的,多带机载机就是会影响机载机起降效率。


航空视界


这是一个既现实而又不现实的问题,就目前的现代航空母舰来说,还没有被击沉的案例。只有二战时期的航母,才有被击沉的众多案例。当然,二战时期航母的舰载机,自然,我们查查历史也都能知道结局。那么,对于现代航空母舰来说,如果真的发生航空母舰被击沉的情况下,已经起飞的舰载机将如何处置呢?
辽宁舰航母编队


航空母舰作为舰载机的起飞平台,也是其打击平台,担负着舰载机的起飞降落执行各种任务的基本操作。一旦,航空母舰平台被击沉,就意味着舰载机的这些保障将彻底失去,这对于整个航母编队来说,是极其严重的损失。那么保护航母就成为护航编队的首要任务,可是战争毕竟不能保证航母不被击沉,就是被击伤甲板都可能让起飞的舰载机无法降落,这时候怎么办呢?

作为起飞的航母舰载机,一旦航母本身被击伤或者击沉,那么舰载机必然要取消任务,尽量回收保护受伤航母,或者其他编队撤离战场。而在此期间必然要联系周围盟国备降机场,迅速找到安全降落机场,以求自身安全。可是如果战机是执行完任务返航,那么战机的机内燃油必定不多,而这样的情况就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周边有盟友基地,那么空中加油机就是必须要起飞执行保障任务,并且在完成加油后,迅速降落盟国备降机场。


美国大型航母

可是上述情况周边没有盟国,如果战机根本到达不了任何其他非敌对国家,那么只有在抛弃战机,选择在撤出的编队附近弹射跳伞,以求飞行员被护航编队战舰所救起。而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飞行员还是要比战机宝贵。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配置双航母,或者多航母的方式,以免一艘航母被击伤,让航母舰载机可以备降其他航母上。所以美国在任何地区冲突当中几乎都是会派遣双航母战斗群,或者多航母战斗群参加战斗。对于单航母作战的国家来说,就没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航母作战海域,周边没有盟国或者可区域,那么就对航母可造成潜在风险是最大的。

所以,对于拥有航母的国家其保障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要打造双航母或者多航母编队,才是能够提供最大的攻防保障。像世界上那些只拥有单航母作战的国家而言,一旦出现航母被击伤的情况,间接损失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那么对于航母大国,一定要建造三艘以上的航母才能做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淡然小司


这个答题首先是,航母被击沉前舰载机是否已经起飞到空中,执行战斗任务,这时航母已经遭受到了,导弹的袭击,抑或受到水雷的重创,但是航母一般是罕见的,是不会被击沉的。美国称将退役航母做一个实验,美国在2005年的时候,就将本国退役的8.4万吨航母作为靶子,进行持续的狂轰滥炸,其中导弹鱼雷也曾做过一波接一波儿试验,但是主要用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就是在这样毫无反抗的情况下,美军也是持续轰炸了25天才将其击沉,这也足以看出航母的强大。


话回正题:舰载机在起飞时,航母甲板遭到了严重破坏,舰载机已无法回到航母甲板子上了,这得看航母在大洋之中,附近有没有这个国家的空军基地,如有可以降落在自己的军事基地上,抑或是盟友的军事基地。但是还有个前提,看看舰载机够不够飞往基地上的油料,还得看预警机起没起飞,没有预警雷达,还有舰载机和普通固定翼战斗机,在接受加油机的受油是否存在,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的话,海平面就是舰载机的的归宿。


用户中国布衣


现代意义的航空母舰,一般是不容易击沉的。

其实并不是不可以击沉,而是在那激烈紧张的海战中,没有过多的投弹机会,仅仅几枚重磅炸弹是打不沉航母的。

如果全力攻击的话,让航空母舰完全失去战斗力还是有可能的。

其实,在海战史上击沉航空母舰的战例还是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是美日中途岛海战。

虽说在二战之时,舰载机的载弹量有限、航空炸弹的威力和精度也不及现代反舰导弹厉害。

但是那时的航空母舰的造舰水平和工艺也是不能和现代航母相提并论的,几颗250公斤的重磅炸弹一旦击中要害部位,就完全可以把航空母舰送入海底。

但现代航空母舰由于造舰工艺的大幅提高,在海战中一般是不易当场被击沉。

那么如果航母在海战中一旦被击沉,起飞的舰载机应该怎么办?

一般来讲不外乎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是失去了可供降落的平台,有去无回。

第二是在执行完战斗任务之后,可临时转移降落在邻近的航空母舰上。

第三转移飞行路线,降落在岸基飞机场。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这三种情况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出现,战争状况瞬息万变。


第一航空母舰的作战性质一般是大洋决战,既然是大洋决战,那就是离海岸都非常的远,而舰载机的航程一般都比较短,以日美中途岛海战为例,其所载油料不足以飞回岸基机场。

第二是如果舰载机所属的航空母舰被击沉,再飞回来时是可以降落在其他航空母舰上的,这一战例在日美太平洋大战中在美国太平洋舰队上有过。

但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情况就没有这样幸运了,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一旦起飞,如果所属航空母舰被击沉的话,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第一是它前出到敌国纵深作战,根本就没有岸基机场可为它提供降落,二是它的战机到了后期由于资源紧张,根本就加不满油。

所以,日本的舰载机起飞之后,航母一旦被击沉,它也只好为自己的航母陪葬。

通常情况之下,战争赋予航空母舰的使命是夺取大洋制海权,由于现在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和他在海上一决雌雄,因此它的航母成为了对岸攻击的平台,而不再是夺取海上制海权,所以它的航母即便是作战也是在离岸较近的地区。



一来没有国家可以击沉它的航母,二来即便是真的被击沉,由于它离陆地距离较近,所以它的舰载机可以降落在陆地上的岸基机场。

一般来讲,干什么都得讲实力,只要实力有了方可保无虞!


东方中华不败


在战时,航空母舰有可能被击沉,但航母编队很难被全部消灭,因为编队中有航空母舰,驱逐舰,核潜艇,舰载机等构成半径为500公里左右的防御圈,在激烈的海战当中,肯定会有护航舰只生存下来。

海战时,舰载机会满载武器,不会装副油箱,所以作战半径肯定小,况且,飞机要经历同敌方长时间的缠斗,消耗很大,所剩油料更少了,飞机不能在航母降落,基本上只有喂鱼的份儿了。

当然飞机也有可能会降落到岸上机场,除非海战的战场离岸基机场近。以中美俄的军事实力来说,如果战场离陆基近的话,那么航母就不会被击沉了。

海战中,如果航母编队的舰只没有被全部击沉,则可以救援跳伞的飞行员。


奔世马


航母当然是敌方优先攻击的对象,即使没有沉,也有可能被击伤击毁甲板,那么就有可能不能起降战机。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由中途岛海战来看看美国海军是怎么做的,美国海军出动了三艘航母,分别是“大黄蜂号”“企业号”“约克城号”。其中约克城号是经过紧急抢修三天即刻投入战场的,为了这事,尼米茨违反了很多海军条例,如果打了败仗,他会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

而尼米茨为什么那艘内部打着钢架支撑的,仅仅把飞行甲板修好的约克城号也派出去呢,就是为了题主所说的问题。

这场战斗好死不死的又是约克城号倒霉,它被击沉了,在它还没有被击沉之前,仅仅被击伤的时候,他上面飞出去的战机就被命令降落在大黄号和企业号上面了。

这种安排有它的好处,就是即使失去了约克城号,它的战力并未全部丧失,他的战机和飞行员还在。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的,约克城号上的俯冲轰炸机编入了新的中队,继续追杀着南云中将残存的舰队。(我不想提鱼雷机中队,知道的请点个赞。)

这就是第一选择,转场降落到另外一艘航母,继续战斗。

而第二选择并不是网传的,飞向附近路基机场,这不是第二个选择。第二个选择是发布方位后,在海上迫降。坐上皮划艇吃巧克力,等驱逐舰来救援。而后驱逐舰会用送飞行员去别的航母,开新的飞机,继续战斗。飞机比飞行员便宜,尤其是战场上的飞行员分分秒秒创造巨大收获的钻石时间内。

第三才是飞向附近的路基机场。(飞行员基本上这场战斗用不上了。)

第四飞向盟国机场,小心被击落。

所以,美帝在派出航母的时候,只要确定有战斗可能,一定是双航母编队,甚至是三航母编队。

记住了,飞向己方航母或者海面迫降。


李勉9


在现代战争中还没有航母被击沉的例子,但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就发生过多起航母大战,其中日本航母损伤惨重,因为双方都是多艘航母作战,如果有一艘航母被击沉了,舰载机可以迅速转移到另一艘航母上。如果航母都被击沉了,那就没办法了。要知道原来的舰载机航程都不大,又是在大海上作战,因此,大部分战斗机因为燃油耗进掉进了大海,还有一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大喊着“大日本帝国万岁”英勇的撞向了敌舰,同美舰同归于尽。

现代战争发展到现在,航母编队越来越庞大,防卫技术越来越先进,航母被击沉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这并不等于航母不会在战争中被击沉。毕竟,现在所谓的先进航母并没有经过任何一场世界大战的考验。

现在的航母作战,都会制定被击沉的作战预案,并且还会经常性进行预演。我们分析如果真的被击沉,预案一般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是双航母作战的话,可以迅速转移到另一艘航母上,这个是最简单的。这也是双航母作战的优势,想象我们为什么费劲的研制自己的航母,双航母作战实现的是1+1>2的作战功效。

二是如果隔陆地较近,附近又有盟国,可迅速联系盟国机场,为舰载机降落提供备降场地。

三是如果远离大陆,附近又没有备降机场,可联系空中加油机过来给舰载机加油,但这个是有弊端的,加油机数量少,舰载机数量多,不可能同时对十几架舰载机进行加油,这必然导致有的飞机加不上油,而面临燃油耗尽的威胁。

四是果断弃机,在驱逐舰护卫舰等其他舰艇附近弹射降落,等待本方救援人员施救。

五是英勇牺牲,向敌人战舰发起猛烈攻击,直到弹尽粮绝,最后以战机冲向敌人,壮烈殉国。


大国纵横


对于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而言,航空母舰就是茫茫大海上最好的岛屿和基地了,每次从这里起飞,除了特殊情况,都是要返回到这里,这里就是外婆家的澎湖湾。

不过,如果在实战中,航空母舰被敌方击沉,那么对于已经起飞作战的舰载机而言,该如何应对?大体上就是下面几种方法了:

1、继续执行战斗任务,然后降落在兄弟部队的航空母舰上。

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体现出为什么拥有多艘航空母舰的好处了,一艘被击沉,至少还有一艘可以备降舰载机,这就是备份的优势,或者说双航母的优势。对于大国海军而言,双航母那是起步价,拥有4艘以上,甚至10艘才是标配。

2、继续执行战斗任务,然后迫降在陆地机场上。

现代海军舰载机主流机型一般都是中型或者重型战斗机,本身航程能力也比较远,一般在3000km左右,如果执行完战斗任务之后,附近有友军控制的陆基机场或者盟军的机场,那当然就可以飞过去降落了,毕竟舰载机本身就具备在陆地机场降落的能力。这两种情况在二战时期的海战中也是出现的比较多的。

3、如果是垂直起降战斗机,比如F-35B那样的舰载机,这时可以考虑在两栖攻击舰、登陆舰或者驱逐舰的直升机甲板上降落。

4、如果上面的情况都不行,那么还是在友军舰艇附近海面上进行跳伞降落吧,至少落水之后马上就可以得到救援,不至于在海水里面泡的时间太长。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

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

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老鹰航空


航母都被击沉了,起飞的舰载机能咋办?不赶紧跑,难不成还打算跳海里喂鲨鱼吗?

如果附近还有友军航母的话,降落在友军航母上。接着发动复仇之战。


如果舰载机的航程足够,那么尽可能往机场飞。找不到机场找个比较平点的地儿迫降呗,大量高速公路本身就有预备机场的设计。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找个稍微平点的地儿降落去吧

不过如果姿势不对的话,容易直接拍死

如果在大洋深处,或者说周边岛屿全部控制在敌方手中的话,那么在己方军舰身边跳海,这样的话有利于降低搜救难度从而提高跳伞飞行员的生还率(顺道一提美国海军为了提高跳伞飞行员的生还率,捞到人的驱逐舰用飞行员换冰淇淋


最后的最后什么都没有的话。把遗书写好,没准能被挖到呢

总不能投敌降落在敌方航母上吧?


啸鹰评


很简单,要么坠海,要么能够找到其他航母或者机场能够降落。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的4艘大型航母,在5分钟内就被引爆3艘,只剩下一艘飞龙号。从爆炸的赤城、加贺、苍龙号上起飞在空中舰载机,有一小部分降落在飞龙号上,继续执行轰炸美国航母的任务,直至飞龙号也被击沉,所有舰载机当然一同全部损失。

不过相对于舰载机,真正宝贵的是舰载机飞行员。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损失的飞行员倒不是很多,因为其航母都不是爆炸后一下子就沉掉的,还是有时间让大部分人登上护卫舰船。后来在瓜岛期间,日本海军就执行非常愚蠢的“不沉航母”策略,让舰载机飞行员从陆地机场起飞,去遥远的瓜岛上空与美军机交战。因为距离太长,留给日军飞行员作战时间太短,且如果飞行员负伤或者飞机受创,极难再飞回去,经常就掉海里了。

瓜岛战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损失其实是远超中途岛战役的。尽管从沉没航母的数量来看,是中途岛战役更多。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