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而不是废除天皇?

仁勇校尉


表面看来,美国并没有废除日本天皇,但实际上,美国把天皇几乎逼上绝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密苏里号主甲板上正式签署投降书。而此后,美国深刻干涉着战后日本的政治。

在1946年1月1日,日本天皇颁布的皇室诏书中,就有美国的手笔。

诏书的前半部分,是在肯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发展。而后半部分,自古以来被传说为天照大神后代的天皇,居然表示“朕和诸等国民之间的纽带,是依靠互相信赖互相敬爱所形成,并非是单靠神话传说而生出”。

这直接否认了天皇的神性来源,把天皇拉下了神坛。一方面,这可以说是文明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这是在改变日本的传统文化,稀释日本民众的凝聚力。毕竟自古以来,天皇因为其“神性”,成为全日本的象征,成为无数平民的精神寄托。

虽然“天皇”还存在,但早已不是曾经的天皇。

不仅“神性”被否定,日本天皇的权力也由宪法明确限制,正式成为国家象征。

而事实上,美国并不满足于此。虽然那时候没有废除天皇,但美国也给天皇的延续埋下了炸弹。日本天皇不受一般户籍法管理,而受《皇室典范》规范。《皇室典范》中规定,只有男性皇嗣有皇统、皇位继承权。尽管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八位女性天皇,但至少到今天,再出现女性天皇不再可能。

而有传言,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皇室下药,使他们难以诞下男性皇嗣。事实看起来也好像正是如此,从秋篠宫文仁亲王诞生以来,日本皇室41年间都无男性皇族诞生。

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日本皇室“自然毁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日本皇室确实很可能自然消失。所以今天日本国内对允许皇室女性继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说美国明面上保留了天皇,但还是谨慎处理着日本的这个特殊问题。不管美国采取怎样的行为,核心也都是扩大美国的利益,而不是真心为日本着想。


邓海春


美国对日本的战后规划其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是像在欧洲分裂德国那样,显得比较仓促,而且还有苏联利益的掣肘。

毕竟日本几乎全部被美国人占据,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有充足的时间和完全的能力来考虑对日本战后的改造。因此天皇制被保留,其实就是这种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是拍脑袋的决策。

在木叔看来,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日本人对天皇的神化和崇拜已经有上千年,而且明治维新之后更是成为全民偶像。在二战刚结束,日本民心不稳的背景下,天皇可以作为美国利用的工具,来实施顺民政策。

当时日本人被政府的宣传已经类似被传销洗脑一样,天皇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就是神。当年天皇宣布战败投降时,不少日本人是不信的,甚至有的认为理想和现实有差距,受不了就自杀了。

在太平洋的一些日军占据的小岛上,美国人派战机和军舰宣传二战战败、天皇投降的消息是,很多日本军人也不相信,认为美国人是在搞心理战。更夸张的是,在一个小岛上几十个日本兵坚守为了天皇的信仰,能待到1955年。

所以天皇制度如果被废除,日本社会恐怕会有巨大大动荡。这对美国统治来说,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二战后美国认定日本可以成为他们遏制苏联和亚洲势力的一艘“不沉的航母”,更需要笼络日本人心来为自己服务。

只要天皇不对美军构成威胁,同时能获得日本政界的认可,又能让老百姓依然有一定的信仰维护了社会稳定,何乐而不为?

第二,美国人吸取了当年法国对德国的教训。因而实施了一套怀柔政策。

一战后法国对发动战争的德国动了大手术,搬走了所有能移动的工业设备,还从德国剥削了巨额赔款。几乎把德国洗劫一空。这造成德国国内怨声载道,也是纳粹等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上台的一个逻辑。

法国人过于狠毒和贪婪的做法,在二战后遭到了报应。二战爆发后第二年法国就被德国人灭了,这成了一直自诩为强国的法国历史上很大的耻辱。

美国人当然知道这个前车之鉴,自然也不会对日本过度压榨。否则日本人未来对美国实施类似的行动,当然具有巨大风险。

所以,美国人用了一个怀柔政策,也就是把天皇独裁或者军部独裁改为君主立宪,并且制定了一部日本不能被允许对外战争和拥有军队的“和平宪法”来约定日本的行为。

这被美国认为不会过度刺激日本,避免日本对美国仇恨,同时还能限制日本危险的平衡办法。

这套方式收到了效果。日本避免了被过度压榨,反而在随后的东北亚战争中成了美军的补给基地,“战争经济”促使日本快速回血,美国也从中受益。不少日本人对美国其实没有太多恶感的原因也在于此。


你如何看待美国保留日本天皇制?


木春山谈天下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三大轴心国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羞愧自杀,意大利元首首墨索里尼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而却只有日本天皇裕仁单单活了下来,而且竟然活到了88岁,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那么二战后为什么日本没有废除天皇制度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二战后的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其实不然,因为日本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保留天皇制度,可以说天皇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泛滥,导致了日本人对天皇称之为神,而不是单纯的人,而整个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和侵华战争都是由裕仁指挥和策划的,虽然他没有直接上战场,而是隐居幕后。

兔子急了还跳脚,二战临近结束时,日本军国主义知道自己现在处境很不乐观,但是也不愿意就此认输,于是开始了疯狂的自杀式的攻击,誓死效忠天皇,当时的塞班岛战役中,美军就伤亡了14万余人,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震惊且不合算,美国高层经过考虑,决定从美国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提出了以保留天皇制度为条件,促使日本投降,而日本天皇也知道此战必败,而且此条件对于天皇本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迫于压力符合了美国的条件,这就是天皇制度保留的原因。

投降后的日本,由于继续保留了天皇制度,所以当时的日本相对来说还算比较稳定,而由于美国一方面保留了天皇制度,所以当时的美日关系是非常好的,而且美国也可以利用天皇制度来传播美式民主主义思想,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日本,而且还达到了在日遏制了苏联的利益,因为当时日本GC党(左翼政党)正在蠢蠢欲动,而这背后有苏共的影子,一旦苏联进一步控制了日本,那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封锁苏联的战略就将全面失败,所以这也是一个隐藏的知识点。可谓两国博弈,暗藏玄机,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兵说


说到“东京审判”就不得不提一个国家~澳大利亚。再提交甲级战犯时,由于“达尔文港”事件,澳大利亚把包括日本天皇在内的所有高层全写入了提交名单里,这也是所有盟国里提交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认识到控制日本最重要的就是先控制住日本天皇,故而,在“东京审判”前,美国找到澳大利亚,愿意用主审法官位置换下天皇,而澳大利亚在各种诱惑下,同意了,就这样,日本天皇保住了。为了报答美国的救命之恩,日本天皇向时任盟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卑躬屈膝,美国也顺理成章的占领了日本,并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嘉手纳”空军基地、“佐世保”海军基地、“横须贺”海军基地等。


纵横捭阖2011


古代的日本天皇和二战后的天皇基本上都是徒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但在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近代就不一样了,日本天皇被极度神化,他在日本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内政外交上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日本的历史进程到了近代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这次革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国之路。但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表现在政治上,虽然也采用了君主立宪制,设立了内阁和参众两院,但最终决定权却是由天皇说了算。为了凝聚国内人心,并为预谋中的侵略扩张做舆论和思想上的宣传,日本天皇不断被无限神化,并要求国民绝对效忠和服从天皇。



强大起来的日本自十九世纪末即开始了侵略扩张活动,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侵略变本加厉,并和德意两国结成法西斯同盟。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天皇和首相等实权派,对推动战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甲级战犯。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等人被审判处死后,而天皇裕仁却安然无恙,不但没被绳之以法,还能继续当他的天皇。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当然和美国有直接的关系。其实,现在我们提到的日本无条件投降应该是不全面的,当时日本政府提出的投降唯一条件就是保留日本天皇。美国如果不答应日本人,困兽犹斗的日本军队显然会为了天皇殊死一搏。这表现在二战末期,日本军人在各战场都采取疯狂的自杀式攻击,并提出了全民玉碎的极端口号,这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军队也负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1944年美军为夺取塞班岛,伤亡失踪15000多人,岛上4万多日军几乎全部战死或为效忠天皇而自杀。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美国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不彻底激怒日本人,并且在战后更好的和日本人相处,共同对抗潜在的敌人苏联等国,在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以震慑后,也选择了有限的妥协,即不追究天皇的战争罪行,并可以继续当他的天皇。



作为对美国在此问题上善意的回应,并受到美国的施压,日本天皇裕仁1946年发表《人间宣言》,公开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随后日本领布的新宪法剥夺了天皇的实权,他仅仅作为象征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日本天皇从神坛走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的号召力,也使可能再次复活的军国主义失去了一面旗帜,这对地区和平及日本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意义。

可以说,保留日本天皇对美日两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此,美日关系因为都有求于对方而亲密起来,日本借助美国的支持和庇护逐渐恢复元气,并很快再次步入强国行列。而美国依靠日本这个马前卒,牢牢控制着亚太局势,并维护在该地区的既得利益。不过,日本天皇的保留,也让日本一大批右翼分子一直认为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无罪,这是因为战争都是天皇发动的,既然天皇无罪,那么所有参与者也应该是无罪的。这也难怪,日本从上到下参拜了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舍还理直气壮的振振有词!现在,日本人所有关于二战的荒谬言行,除了日本死不悔改的民族性格使然,作为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也难辞其咎,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高山流水116820061


因为美国人发现,最终通过控制天皇,可以花最小的钱控制日本。


天皇制度被现在的日本美化为万世一系,但实际在历史上,日本的天皇跟中国的皇帝根本是两个级别的存在,后者是大权在握,驰骋华夏,出现了许多英主,当然也出现了许多昏君暴君。但日本的天皇,长期都是若有若无、可有可无的存在。到了幕府时代,则完全成为橡皮图章。


只不过到了近代,随着明治维新,尊王攘夷,日本的天皇的重要感,才慢慢酿造了出来。日本的军国主义借天皇,大肆在国内散步效忠天皇为玉碎的军国论调,其目的当然是为战争服务。而日本的天皇在二战中,其实也是犯了最重要的罪责。


只不过在二战后,懦弱的昭和天皇一句“我其实并不赞同军部的行为”就逃离了罪责。当然,美国人不会那么笨,美国人当然知道天皇的责任。但美国发现,已被忠君爱国思想洗脑的日本人,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变成了愚忠愚民。


这种情况下,美国发现,如果废除天皇,可能会引发日本人的反美之心,这样下去可能二战就还会延时,美国可能还要付出代价。而如果保留天皇,但对其进行人间化处理,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好让美国一方面能够控制日本,同时也能付出最小的代价。


所以,日本的天皇,与其说是日本的安排,不如说是美国老大哥的安排。


天皇要不要,以什么姿态要,归根结底,说话算数的并不是日本人自己。


北京不冷东京热


因为天皇在日本人的心中的地位太高了,其实天皇就是美国的傀儡,这个更有利于控制日本,已达到美国的狼子野心!


军侣一姐


日本天皇,在古代大多数时间形似傀儡,没有实权,只是日本国名义上的领袖。近代以来,通过政变,天皇的拥护者打败了幕府将军,还政于天皇,使得日本天皇再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被日本国民所关注、认识。


但是,二战期间,在日本军方的鼓动下,天皇悍然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并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对内残酷镇压,对外不断侵略。结果可想而知,在世界上正义力量的联盟面前,任何邪恶的联盟都将走向失败或者覆灭,日本帝国主义也不例外。

然,战后的美军并没有像惩戒德国一样,惩戒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天皇,而且还保留了天皇制度,这一决定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似乎背道而驰,究竟为什么呢?美军难道不想为珍珠港事件中遇难的同胞报仇雪恨么?


其实,保留天皇,保留天皇制度对美国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远非“报仇雪恨”四个字能够比拟的。

首先,保留天皇,可以使美国在东亚有一个长久稳固的“小弟”,确保了美国在远东数十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二战后,紧接着就是东西方势力的冷战。这期间美国以日本为跳板,部署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发动了两场灭国级规模的战争,与苏联在东方展开了力量角逐,而日本作为稳固的“盟友”,为美军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虽然,这两场在东方的战争都以美军的失败告终了,但是,美国就此在日本留下了数个军事基地,用于遥控日本,继续确保它的亚洲利益。日本战后在美国帮助下经济飞速发展,一度对美国国内经济构成了威胁,但是美国强迫日元贬值,使日本经济一落千丈。这就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警告,战败国只能做“万年老二”。


其次,保留天皇,有利于美国在日本的统治。二战后,天皇的神话虽然被拆穿了,但是很多日本军人、国民仍然没有转过这个弯,依旧视其为领袖。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点,使还没有战败的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借此接受了日本曾经的势力范围,减少了自身的进一步伤亡。如果不是遥控天皇,美军想获取完全的战争胜利,还需付出的代价不可想象。

美国人真的很聪明,正如他们的政治家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保留天皇,正是灵活实践这句话的经典案例。


辉说BOOK


二战后,日本成为了美国的附庸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均受美国控制。1946年11月制定《日本国宪法》后,改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保留下来。这是美国基于天皇是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把他奉为神,借天皇的名义管控日本的需要。美国在日本的横须贺建有航母基地,在冲绳也建有军事基地,以增加美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投入和存在感,扩大势力范围。


赵建明Zhao


因为天皇在日本国民的心中是神一样的从在,再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武士道精神的灌输,让天皇的对国民影响力大大加强,可以说天皇就是当时日本国民的精神和信仰,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为了更好的改变日本政治体制,需要天皇强大的影响力,来实现和维护美国人在日本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