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资本下乡”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最近,一篇《“资本下乡”乱象频出:一些企业以多种名义跑马圈地》引发各方热论!文中指出,有的工商“资本下乡”之后,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一旦经营不善就会毁约弃耕、跑路,既损害了农民利益,又给农村留下诸多后遗症。

“资本下乡”给三农带来哪些利好?“资本下乡”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资本下乡”带来哪些利好?

近年来,“资本下乡”如春风拂过,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盘活了村级存量资产,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增加了财税收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注入急缺的资本

“资本下乡”,首先带来的是大批资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土地项目成了新一轮投资热点,不管是涉农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想来分一杯羹!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以及抵御风险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涉农企业本身的资金,以及国家补助的资金,向乡村注入其最为缺乏的经济资本,带动了土地流转,盘活了农业、农村多种闲置资源。

引进先进的人才

国家明确提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

“资本下乡”带去的群体主要是返乡创业或积极响应政策的乡村精英,这些群体有知识有文化,有别于传统的体制内精英和经济精英,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产业思维、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将社会上优秀的成果带到了乡村。除此之外,一批批文人、艺术家,驻扎农村,促进了农村的移风易俗,不断挖掘出来农村传统的优秀文化底蕴,改变了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带来撬动乡村振兴的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资本投入乡村,与“资本下乡”相伴随,人才、知识等要素也从城市向乡村扩散,无论是高校助力研发新型绿色农产品,还是企业带动农民用科技手段带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亦或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人才为农民带去先进知识和技术。这些先进的知识技术与传统要素相结合,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此外,“资本下乡”某种程度上还再造了村庄,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的打造,让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

除了技术、人才和资本,一同注入乡村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要素,最直观的便是产业项目。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不同于传统乡村产业的工作岗位的提供,同时,不同的人口结构,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品味都在上升、提高,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现在,种植业、养殖业、农村服务业,到处都能看到下乡资本大显身手。农村新兴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流通手段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无土栽培、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资本下乡”激活了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资本下乡”带来哪些弊端?

然而,“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资本下乡”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一些浮躁冒进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 变相搞房地产

有的“资本下乡”“心术不正”,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

  • 骗取国家涉农补助和项目资金

有的“心不在焉”,大张旗鼓申报了项目,却无心经营,挖空心思钻营如何申领国家各种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

  • 毁约弃耕

有的“心余力绌”,缺乏种地的经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抵御能力差,遇到农产品价格下降,收不抵支时,毁约弃耕的现象有时就会出现。

  • 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有的在经营生产活动时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重了当地的污染程度,打破了当地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从而激化了双方矛盾。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工人日报 农民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