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的經濟都停滯20幾年了,德英法還是沒有追上,對此你怎麼看?

集團目測部部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經濟進入了瘋狂增長的時代,那個時候連美國都被“日本速度”嚇到了,不過最終美國人暗地出手,帶著英法德一起和日本簽訂了《廣場協定》使日元升值,造成日本房地產經濟泡沫,日本社會進入了所謂“失去的十年”,經濟至今也沒有恢復過來。



不過雖然日本經濟低迷了這麼多年,但始終頑強的站在發達國家陣營,經濟總量也還是世界第三。韓國人追了日本幾十年,到現在人均GDP還沒趕上日本,許多日本公司比如,索尼,松下等還在海外開疆拓土,日本的海外資產體量依然很大。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德英法的GDP還是沒能趕上日本?


日本經濟不景氣,德英法的經濟也沒能快速發展起來。以德國為例子,這些年德國經濟一直在徘徊中前進,2010年德國人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4.08%,然而之前的2009年德國經濟又是負增長,所以德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很緩慢,想追上日本自然就很難。

日本雖然曾經濟衰落,但底子還在那。以海外資產為例,日本的海外資產擴張步伐並沒有隨著衰落而其他衰落,日本的海外淨資產一直是世界第一。而且近三十年來,日本的經濟雖然衰落過,但衰落以後的日本經濟一直在穩步滿滿的恢復前進,兩次金融危機日本都安然的度過,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日本國內經濟長期停滯增長已經有20多年了。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德法英幾個歐洲國家還是沒有追上它。儘管中國GDP在2011年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2的國家,但日本卻穩坐世界GDP排名第3位置,至今德英法這三個國家也沒有超越它。

導致日本經濟停滯20年的原因有二個:一方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瘋狂增長的時代,美國都被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給驚呆了。於是,美國夥同英法德一起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使日元升值,此舉造成日本房地產泡沫膨脹,最終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日本經濟至今都沒恢復過來。

另一方面,日本人口老齡化加劇,使日本勞動人口數量在不斷下降,如此一來,使日本經濟增長失去了後勁。到2025年日本的GDP只有現在的75%,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改變,到了2020年以後,德國的GDP就要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3,所以現在日本政府準備開發國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市場,加快人口結構的調整。

日本雖然國內經濟長期停滯增長,但德法英卻一直沒能超越它,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真是太強大了,在許多方面追上並喜超越了美國。當年的日本經濟與法國、英國、德國的差距非常巨大。所以,德法英要想趕上日本經濟規模並非易事。

再者,多年來德法英各國都有影響自己經濟增長的因素在內,日本經濟雖然停滯增長,但是德法英這三國也沒有全力趕超。法國工人動不動就罷工、英國脫歐嚴重影響了其經濟發展。而德國經濟發展一直很緩慢,要想趕上日本就很困難。數據顯示,2010年德國人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4.08%,然而之前的2009年德國經濟又是負增長,

再次,日本經濟雖然衰落了,但畢竟底子還在,日本除互聯網之外的其他產業依然在世界上有競爭力,例如,汽車,電子、醫藥,動漫、機器人等等領域。同時,日本人的社會福利好,貧富差距小,就連西方國家也為之羨慕。日本非常乾淨,日本人不願意工作的政府可以每個月發14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七千元左右。

最後,日本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在海外投資建廠,日本的海外資產規模不容小覷。日本國內經濟的衰退,但日本海外資產擴張步伐並沒有放緩,日本的海外淨資產是世界第一。日本經濟雖然衰退了二十年,但是在衰退以後都在漫漫的恢復前進。如果日本經濟的老底子,加上海外投資的高額回報,日本經濟這些年恢復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日本經濟即使原地踏步了20多年,德法英等國家都沒趕上來。這是日本經濟在戰後發展得非常強大的,日本經濟底太厚,也有日本在海外投資,每年擁有超額的投資回報,即使日本國內經濟停滯,海外投資收入也足夠讓日本國內富裕。當然,也有德、法、英這三個國家自己國內經濟由於種種原因增長緩慢。總體來看,日本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陣營中,也是排名僅次於美國的發達國家。


不執著財經


現在的人根本無法想象日本在90年代有多輝煌,當年中國一個城市家庭的逼格全靠日系家電,一臺34寸松下電視居然可以賣到1萬多人民幣還供不應求!日系品牌索尼,松下,東芝等在中國乃至世界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當年只要一提日本遊客都知道富得流油,購買力全球第一,以至於美國人都慌得一逼!日本那時候的經濟實力已經直追美國,人均收入比美國高得多,遙遙領先德國,法國,英國,而且日本的人口本來也比德法英多,所以現在沒追上很正常,但差距確實已經大幅縮小,人均收入日本也被美國遠遠甩在後面,所以日本確實停滯了,今昔對比恍如隔世!當年給人的印象是日本企業根本不可能失敗,誰能想到松下,東芝等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吐賀吐羅


有一種錯覺,叫做“日本失落的20年”。


從上個世紀90年初的地產泡沫破滅到現在,已經將近20年,這20年日本似乎是停滯不前,GDP增長率一直徘徊在2%以下,和1955~1973年年均10%以上的黃金時期完全沒法比(增長率),也遠低於80年代5%左右的增長率。


(下圖為日本GDP季度增長率)


由於GDP增速上不去,所以導致日本的GDP按照美元計算,增長十分有限,幾乎完全取決於日本的升貶值幅度——如果日元升值較多,則日本GDP就高,反之則GDP較低。


1995年,日本GDP是5.449萬億美元,到2012年達到6.2萬億美元,到2017年又大幅縮水至4.872萬億美元。再強調一下,日本GDP之所以短時間內縮水嚴重,是由於日元同期大幅貶值造成的。



由於GDP增速停滯不前,早在2010年,日本作為第二大經濟的地位就被中國超過。


大家之所以對日本衰退印象如此之深,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到80年代末期,日本的經濟實在是太強,讓世界認為日本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和今天中國相似)。日本的強,和中國還不完全相同,當時日本的強,既體現在體量上,即日本GDP一度相當於美國的60%(目前中國相當於美國的66%);也體現在質量上:日本的人均GDP甚至超過美國!(如下圖示,美國和日本GDP走勢)

一旦一個強大的國家突然沒有了增長動能,就會造成很強的意識上的反差。日本這樣的“巨人隕落”,自然很容易成為大家的談資,加深其衰落在普通人腦海中的印象。


二是,日本當年的泡沫經濟太過可怕。美國施壓,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匯率大幅升值,導致日本出口受到極大影響,所以日本國內一直執行的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過量的低利率資金推動房價暴漲,最瘋狂的時候,東京一地的地產價值就足以買下整個美國。由於泡沫實在太過巨大,這次泡沫破滅帶來的毀滅性的能量,讓全世界為之震驚。這樣巨大的經濟危機,也給外界造成了日本陷入巨大困難的觀感。


但上面這些,都只是人們主觀經驗的判斷,並不能代表日本經濟的全部。事實上,雖然日本經濟規模總量看似沒有增長,但質量卻遠遠超過20年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GDP這個數據本身就具有欺騙性。


一家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辦廠,去了100個日本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一年這100個日本人拿走了1億元人民幣的工資;同時,這家日本工廠在中國還還創造了1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這些利潤年底匯回到日本,最後以分紅的形式分給日本股東。在日本的GDP裡面,這10億元利潤+1億元工資是不會被計入的,但它卻是日本人實實在在的財富。也就是,GDP這個數據,實際是低估了日本的經濟質量。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日本停滯20年,德國英國都還沒有追上。


一是,日本的基數就遠遠高於德國和英國。1990年,日本的GDP總規模是3.13萬億美元,而德國是1.76萬億美元,英國為1.1萬億美元,日本相當於1.8個德國,3個英國。日本和德國的差距,相當於5年前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僅僅靠20年還不足以抹平。


二是,德國和英國的增長其實也不快。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慢,這是普遍情況,畢竟它們完成了工業化,基數已經很高,不需要大量的公路鐵路機場,居民也不需要大量的住宅,它們的經濟增量主要依賴於服務業的發展,但服務業又不是一個能創造很多GDP的產業(想一下,一個工人一年可以生產1萬噸鋼鐵,價值幾千萬;但一個理髮師一年只能創造幾十萬的服務價值)。過去20年,德國和英國的增長率其實也只有1.5%左右。


別忘了,日本總人口接近1.3億,德國只有8200萬,英國只有6600萬。而且日本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德國35.7萬平方公里,英國只有24.4萬平方公里——即,日本本來就是比德國英國要大得多的一個國家。


(將日本放到歐洲地圖上,是下面這樣大的一塊)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提到日本經濟,就繞不開“廣場協議”。一紙《廣場協議》有很多種解讀。最盛行的觀點是美國通過《廣場協議》薅日本人的羊毛,將日本經濟“薅”垮了!使日本失去了“二十年”。果真如此嗎?我們來推測一下,日本GDP最巔峰時期,也就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達到了美國GDP的69%,以當時的日本經濟增長速度來計算,早在十年前日本就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試想一下,以日本自己的消費市場,以日本的國土資源,以日本的教育和科技體系,它撐得住這個世界第一嗎?奇怪的是,當這個觀點盛行時,歷屆日本首相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日本經濟的停滯是拜美國所賜。只有福田康夫在一次論壇上談起此事時說日本要接受《廣場協議》的教訓。


福田康夫口中的“接受教訓”並沒有明說是什麼樣的教訓,是美國的“薅羊毛”還是日本經濟的“非理性”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廣場協議》的來龍去脈,就可以對日本過去和現在的經濟狀況有個大概的瞭解了。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德英法至今沒有追上日本的原因。廣場協議是指美、英、法、德、日五國於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的干預外匯匯率的協議。這份協議的簽署是美國提出來的,不否認美國的自私成分,因為那時的美國遇到了經濟發展的“瓶頸”,就是外匯和預算“雙赤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提出了“美元”貶值的請求。目的是拯救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和特朗普上臺前的美國經濟有點相似)。英法德日四國都同意。因為美國經濟如果垮了,這四國的經濟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日本當時最積極,原因是以日本當時的產品、市場來分析,日元升值更有利於出口和擴大市場。於是,日本人痛快的簽署了協議。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是自願的,而且這份協議對英法德三國及日本是一視同仁的。這就出現了另一個疑慮,即倒下去的為什麼偏偏日本呢?


在廣場協議簽署後的那幾年,確實如日本自己所預料的那樣,出口大增,GDP猛漲,日本經濟進入了井噴期,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瘋狂期”。在通常情況下,日本貶值才會刺激出口,但日本卻恰恰相反,一是由於日本產品的質量,二是由於美元對日元貶值的反作用力。美國對日元的貶值速度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達到了50%的驚人比值。那時候的日本有錢了,那份骨子裡的“瘋狂”也暴露無疑。日本人那時對GDP的渴望絕對比現在的印度強烈,而在日本GDP的增長方式中不可避免的有了房地產,那時的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到處購置房地產。日本曾張狂的要買下美國。而美國呢?美元貶值逐漸恢復了國內凋零的製造業,也在經濟緩慢增長中解決了“雙赤子”問題,經濟恢復了。而到1990年代後,日本的經濟泡沫捂不住了。首先破滅的自然是房地產。當時的日本房地產佔GDP的比重達到了接近40%。大家可以分析一下,這到底是日本自己的責任還是美國的責任?如果說日本升值使出口下降,那是美國在薅羊毛,可日本當時的出口並沒有下降啊!其實,大家也都很清楚了,既不怨美國,也不怨日本,而是GDP惹的禍!

有人說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個說法不辯證。應該是日本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將泡沫清洗乾淨了。雖然經濟總量沒有增長,但日本用二十年的時間完善了經濟有關的所有體系。使自己迴歸了理性發展理念。這才是福田康夫口中的“教訓”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人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他們用二十年的痛苦經歷穩定了上世紀90年代的GDP。實際上日本人在這二十年中的付出遠比戰後到泡沫經濟崩潰前的付出大。至於英法德這三個國家追了二十年也沒有追上日本的問題,有一個原因和一個“可想而知”。首先,英法德都在這二十年間實現了良性增長,正因為是良性增長,所以非常緩慢。其次,二十年都沒追上,也就“可想而知”當年的日本經濟增長有多“瘋狂”!以現在為例,GDP第三的日本是4.87萬億美元,而第四名德國是3.67萬億美元。可以看出德國還需要再追很多年,能因此說德國經濟不行嗎?感悟:良性增長最靠譜!


卞競婉


拿中國和日本比較吧,說說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從事廣告加工行業,國內9成以上的數字印刷機器核心器件彩印噴頭都是日本產的,7成以上的印刷機器都是國產廠家在銷售。一個彩印噴頭2萬元,一臺機器標配5個噴頭合計10萬元,利潤5萬元,日本企業產生的GDP就是10萬元。國內廠家採購日本噴頭,國內機床,和其它元器件成本18萬元,銷售價格20萬元,那麼中國企業產生的GDP是20萬元,利潤是2萬元。論GDP中國是日本2倍,講利潤,日本是中國2.5倍,一個數量完勝,一個質量完勝。做數字印刷的都知道,打印需要的墨水一般都是噴頭廠家提供的,價格說多少是多少,不講二價,用其它廠家的墨水機器不保修,用這種方法吸血。所以日本企業不是生意做小了,而是做生意越來越精明瞭。


易順廣告燈箱莫曉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可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應該用一分為二的方式來辨證看待,自從《廣場協議》簽定以來,日本經濟停滯了二十多年,這是為什麼?因為過去高速增長的日本經濟本身水分就很多,至少日本經濟根本就沒有表面上表現的那麼強,是炒出來的,而且很多國家都參與了《廣場協議》,為什麼單單隻有日本停滯了二十多年?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原因只有一個日本的經濟泡沫的成份本身就很大,《廣場協議》只是加劇了泡沫的加劇與破裂,當時日本大藏省甚至盲目樂觀的認為日元升值有助於日本經濟的發展,並積極推動了協議的通過,隨後日元對美元升值最高甚至達到了40%之多,更有聲音狂妄的叫囂要買下整個美國,但隨之而來的是房價與物價等的飛漲,正是最終泡沫破裂造成了所謂的經濟停滯,現在某些陰謀論者喜歡簡單的把《廣場協議》歸咎於美國的政治陰謀,這是不夠理性,全面,客觀的,其多半原因還在於日本人自身的認識不足,可以說是咎由自取,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日本人的戰略短視也也由此可見一斑。

從另一層面來講,英法德經濟真的不如日本嗎?!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早在2011,2012年日本GDP就曾一度達到過六萬億美元的高位,此後日元雖大幅貶值,也始終在五萬億美元的規模上徘徊,英法德GDP總量上確實不如日本,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實現超越,這點不可否認,但就連歐盟三駕馬車中產業最薄弱的法國在人均GDP方面早年前也已經實現了對日本的超越,而且透過先前的分析已知,和德國戰後堅持側重於發展實體經濟,工業,製造業為主的經貿戰略不同,日本戰後熱衷於去工業化,反而積極發展動漫,遊戲等文化,娛樂產業與金融,投資等虛擬經濟以及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又因歷史原因導致國家發展上的非正常化等負擔,本身國內市場又狹小,教育產業相對保守,國際化程度不高,這又與擁有整個歐盟一體化市場和歐元做為支撐加上整個英聯邦的政治與文化影響力,國語是世界語言,本身又擁有世界大宗商品定價權,教育產業發達並大規模出口,同樣著力於金融業發展的英國不具備天然可比性,自然造就了房價,物價等的飛昇,泡沫佔比的擴大,就像中國今天的GDP總量也已遠超日本,但哪個國家更加富裕與發達,不言自明,何況在這二十多年間,幾乎全球都在通貨膨脹,過去風光無限的“萬元戶”也早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

除此之外還有某些人認為日本通過這二十年的努力,基本上已經擠出了經濟中的泡沫,對於這點我並不是十分認同,事實上日本的貧困率現在依然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做為一個人口眾多卻又國土狹長的島國來說,日本的土地資源尤其是平原面積,水和木材等自然資源以及煤,鐵等礦物資源都非常的有限,能源供應得不到保障,包括工農業原料與產品都存在嚴重的對外依賴,經濟發展有天然的侷限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歷史上日本人就熱衷於對外侵略擴張,既使在人民的質疑與反對聲中,日本政府也要大力發展核電計劃,日本人民的生活成本與生存壓力也由此可想而知,和很多發達國家一樣,日本普通工薪階層靠自己也根本買不起房,最近,全球著名權威的美世諮詢公司(Mercer),就出爐了一份《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這份榜單是根據全球375個城市的房價、交通費、餐飲開銷、服裝等多項生活各項開銷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的,在這個排名中,東京僅次於中國香港,位列全球第二,而東京都市圈總人口就達到了4200萬,約佔全日本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和都會區。都市圈以東京市區為中心,半徑80公里,由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共同組成。佔全國面積的3.5%,GDP更是佔到日本全國的一半。如此巨大的人口規模,使得東京顯得非常擁擠,人們的居住條件大多都十分有限,而且東京作為日本全國的中心,也是寸土寸金,地價十分昂貴。而近年日本銀行甚至出現了負利率,國內消費的不振,老齡化的加劇程度也演變到最嚴重的歷史階段,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由此引發的勞動力的缺乏,人口紅利的消失也越來越嚴重,而與此同時,年輕人卻出現了草食化的傾向,死宅,啃老族,不婚等低慾望現象越來越普遍,日本一些年輕女性為了賺快錢甚至助推了援交行業成為日本的另一大支柱產業,不但如此,還要面臨中國,韓國相關製造業與文化等產業結構的崛起與同質化嚴重的競爭,比如在電子,家電,汽車,造船,機械甚至動漫,影視,娛樂等產業,勢必會進一步壓縮日本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與利潤空間,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全球經濟都在高速增長與持續通脹的過程中,日本經濟不但沒有停滯,反倒是在不斷衰退,也正是因為日本經濟面臨如此嚴重的下行壓力,安倍經濟學才由此應運而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日本真的衰落過嗎?真正有所謂的泡沫嗎?這倒也未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資本主義國家,財團才是經濟的主要支配力量,大財團富可敵國,用錢生錢,甚至可以買空賣空,真正掌握了人脈,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可以說一大堆中小企業都是為其打工,服務的,因此大財團可以進行全球性投資與戰略佈局,而不用受任何地理與政治邊界的限制,而全世界的政客出於利益考慮都會去極力的討好與巴結他們,不管民眾們滿意不滿意,也不會在真正意義上觸動到他們的利益,比如美國的佔領華爾街,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等。全世界最富有的26位頂級富豪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最貧困的38億人的財富總和。38億人,等於是世界人口的一半。

無論是在白益民先生早年的《三井帝國在行動》裡,還是趙亞贇先生的《金融戰》中,甚或是吳輝先生的《大邊界》之影射,都曾形象的闡述過大財團的全球佈局與擴張之路,很多中國中大型企業也不過是人家的一枚棋子與走卒罷了,至於對國家所造成的潛在金融風險,完全可以轉嫁給市場及普通民眾,比如亞洲金融危機,比如買不起房,貸款也要替投資者們接盤的所謂“剛需”,炒股炒到傾家蕩產的散戶們,日本除了三井,還有三菱帝國,富士帝國,住友帝國,三和帝國等大財閥,據說在很多日本大財團家族中如果後代沒有子嗣的話,還會找有能力的“上門女婿”,擇優,著重培養以繼承家族企業,並由此注入新鮮血液,所以日本的很多財閥歷史傳承也尤其悠久,因此根基也愈發龐大。

如同韓國的三星,現代,LG,SK等四大財團,十大集團,俄羅斯七大寡頭,美國的WASP(清教徒)與猶太大財團等等,不管政府如何腐敗牽連到他們,他們都永遠可以獲得保釋,所以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世界大玩家,可謂手眼通天,對他們來說以國家來做為經濟的衡量標準是極其幼稚的行為,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永遠是貧富差距,而不是國際矛盾,很多表面上國家間的矛盾,甚至國家與企業的矛盾,背後都是財團間的利益鬥爭與資本運作的結果,比如美國用金融戰,與論戰等手段搞垮了蘇聯,再比如前些年美國對三井旗下豐田的打壓與對德國國企大眾的調查,以及現在對華為的禁令。

西方表面上所謂的民主與自由,也不過是方便財團間操縱政治的所謂金錢民主制,是愛因斯坦說的“私人資本的寡頭政治”,美國的統治者對此心知肚明, 連奧巴馬都感嘆:“競選需要電視媒體和廣告,這就需要錢。去弄錢的過程就是一個產生腐敗影響的過程,拿了錢,就要照顧錢主的利益”。 曾經幫助威廉.麥金利贏得1896年總統大選的馬克.漢納就吐露了這種民主的要義。他說:“要贏得選舉,需要兩個東西。第一是金錢,第二我就不知道了。”

在美國,1953年到1980年的幾屆政府中,擔任過國務卿、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等重要職務的有23人。其中,有18人是大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或高級董事,其他5人是大牌律師。杜魯門總統任命的120名高官中,49位是銀行家和實業家,其他人也都與大財團關係密切。艾森豪威爾首屆政府中,共有272名高級官員,主要來自86家大公司。議員當選也要報恩,西方國家的議會運作機制就是為了方便議員報恩設計的。

最近兩個月內,有份報告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討論,就是《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

《世界不平等報告》中所使用的數據有賴於超過一百名來自七十個國家的研究人員不懈的合作與努力,涵蓋國家內部與國家間最廣泛的“不平等資料庫”,著力於收入差距、貧富差距的研究。

根據《不平等報告》,截至2016年,歐洲收入前10%的人,賺走了國民收入的37%,貧富差距相對較小;中國收入前10%的人,則賺走了國民收入的41%;美國、加拿大47%;貧富差距比較大;天天鬧罷工、動不動就要革命的歐洲,總體上看,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發達國家之中,美國的貧富差距最為嚴重。

無疑,不平等無處不在,最明顯的體現,首先就在收入不平等上。

窮人每天朝九晚九,擠地鐵,疲於奔命,在養活一家老小的重擔之下,為了一份死工資不斷透支自己;

富人則用錢生錢,通過購買窮人的時間,來為自己利滾利,從而為自己贏得更多自由,去享受生活、去提升自我,當然還有去再投資。

於是,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甚至,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不管是在橄欖型社會,還是在金字塔型社會,生活很艱難,這就是個真實的全球性狀況。




利莫里亞——香巴拉


日本經濟的停滯是相對而言,不是完全不動彈。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的確是停滯甚至還有負增長,這都是日本被逼簽下“廣場協議”,經濟泡沫被刺破導致的。但是在此期間,日本加速了海外經濟佈局,大量產業向外轉移。所以,不能光看日本國內經濟,還要看到日本整個經濟佈局並不差。

而在進入21世紀後,日本出現了兩輪經濟增長期,第一輪是2002年2月到2008年2月,日本GDP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6%;第二輪是2012年12月到2018年12月,日本GDP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2%。這兩輪增長期加起來有12年,而且第二輪還在持續中。只不過這種增長率與上世紀70年代平均11.5%的GDP增長率相比就是龜速,也遠低於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泡沫經濟時代的5.3%。

正是由於經濟增長率太低,日本民眾感受不到,所以在對上世紀90年代的停滯用了“失落十年”之後,又用了“失落的二十年”來形容。日前,日本媒體所做的調查表明,日本民眾對於安倍執政的這幾年經濟發展無感。

由於日本原先的經濟規模、GDP比德英法大得多,進入新世紀至今的大部分時間GDP仍然是增加的,而英法的GDP增長率比日本高不到哪裡去,只有德國的GDP增長率還稍微高一些,最好的時候可以達到4%,但是多數情況下也就2-3%,有時候還在2%以下。所以,德英法到現在也沒有追上日本經濟。

根據世界經濟信息網的信息,2017年全球GDP排名前10位的國家如下:

1. 美國,195558.74億美元

2. 中國,131735.85億美元

3. 日本,43421.6億美元

4. 德國,35954.06億美元

5. 英國,32322.81億美元

6. 印度,26074.09億美元

7. 法國,25865.68億美元

8. 意大利,19329.38億美元

9. 巴西,17592.67億美元

10. 加拿大,16823.68億美元

其實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德英法的GDP增長率很不好看,這兩年更是如此,所以紛紛下調增長預期。英國2019年GDP增長預期1.2%,比之前預期降了0.5%;法國經濟2019年預期還不如2018年,繼續放緩,增速可能在1-1.5%,低於法國預算法案制定的1.7%;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在今年1月30日說,德國經濟2019年預計將增長1.0%,顯著低於德國政府此前預計的1.8%。

由此可見,日本就是完全不動,歐洲經濟最好的德國要達到日本現在的GDP也需要好幾年,這還是匯率變化、日元兌美元比較疲軟的情況。如果日本GDP繼續以1.2%的速度增長,那麼德國、英國要想趕上日本經濟的時間將更加拉長,而法國則希望渺茫。(S)


聯合防務


說日本經濟停滯二十幾年了,那只是有些中國人的一廂情願罷了。日本經濟雖然沒有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高速發展,卻也沒有停滯發展,而是按部就班、實實在在的穩定在發展。這可以從日本國內人民生活現狀安穩可以看出。不像我們,表面上雖然是在跌跌撞撞“高速”發展,卻是在泡沫中發展,一個虛胖的巨人。物價高企,搞的人們為生活到處奔波,與物價“賽跑”,人心疲憊。尿泡雖大無斤兩。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可能一直處於高峰,總有回落的時候。這不,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百轉千回由二位數增長速度跌落到一位數的發展速度。但經濟發展的質量卻沒有長足的進步。人們依舊生活在高物價的環境中。


為生命祈禱74818844


我去過這三個國家說說直觀看法,法國<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