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蘭州牛肉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蘭州著名風味小吃。傳說起源於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歷史文化

關於蘭州牛肉拉麵命名的由來,坊間傳聞裡也是無從查考的公案。傳說20世紀40年代,蘭州酒泉路馬保子熱鍋子麵館,一個大鬍子官員常常光顧這裡。有一次吃飯,他問起店名,老闆如實相對。他說,這熱鍋子面不中聽,你看這麵湯清肉爛,看著美吃著香,不如叫“清湯牛肉麵”。這位大鬍子官員,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後來回到重慶,經他揄揚,蘭州牛肉拉麵就在全國聲名鵲起。從這一點來說,于右任先生是蘭州牛肉拉麵最早的代言人。

做法

湯汁的做法:先把牛肉及牛骨頭用清水洗淨,然後在水裡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切開,和牛骨頭、肥土雞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調料,姜皮,鹽放入鍋裡,小火燉4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丁待用。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裡煮熟後澄清備用。蘿蔔洗淨切成片煮熟。蒜苗切未、香萊切未待用。

將肉湯撇去浮沫,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裡,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調料粉,調料可根據南北各地不同飲食習慣而定,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味精、熟蘿蔔片和撇出的浮油及蔥油、麵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蔔、浮油適量,澆在麵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牛肉丁、香萊未、蒜苗未及辣子油。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麵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釀皮子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雖然它習慣上被稱為“陝西小吃”,但甘肅蘭州的釀皮卻以其獨到的製作工藝和風味,在西北釀皮子中獨樹一幟。釀皮子是一種獨特的麵食,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零食,清涼可口,開胃解暑。

做法

先將優質麵粉加水揉成硬團,在清水中反覆搓洗,使麵粉中的蛋白質與澱粉分離,分離出來的蛋白質俗稱“麵筋”,將它蒸熟,切成薄片待用。洗出的澱粉溶於水中,待其沉澱在盆底後,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加入稍許鹼,調成稀糊,舀入平底盆中,上籠蒸幾分鐘即熟。吃時,只需將作好的一張張釀皮子切成條狀,配上面筋,加入適量醬油、香醋、蒜汁、鹽、芝麻油、香菜、黃瓜絲、辣椒油調拌即可。一碟香辣可口的釀皮子就作好了。看那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青黃紅白色澤鮮亮誘人。入口細膩潤滑,酸辣筋斗、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清涼麵食。絕好的風味小吃。漿水還可作為夏季飲料,清腸利尿,有助於消化。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羊雜碎是永昌城鎮居民愛吃的早點,用大碗泡上蒸饃,抓一大把切碎的牛羊頭蹄腸肚,舀上肉湯,在肉湯鍋裡,反覆漂冒幾次,務使滿碗烘燙,再端桌上請客人吃。一般每人吃一碗即飽,如再喝湯,不論多少,不再算錢,讓客人吃飽喝足。

做法

先將宰殺過的牛羊的頭蹄腸肚收起來,燙洗淨肚渣,用溫水反覆翻轉洗淨肚渣和腸壁上的油膩物,務使腸肚乾淨潔白為宜。並將帶有皮毛的牛、羊頭蹄,用柴草火燎去毛,再烙鐵反覆燙淨毛根,用刀刮洗,務使頭蹄羊肉呈黃白色,洗去燎毛味,與洗淨的腸肚,投入鐵鍋裡,添上冷水煮沸,調入適量的鹽末、姜、椒等佐料,用文火煎熬,煮到一動手就脫骨時,撈出涼冷、切碎。再將肉湯清去肉屑碎骨,調上蔥花、鹽末,再上火燒沸。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牛肉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陝西菜。在西安也稱“千層牛肉餅”,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御點,傳說安史之亂時,宮中御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內出售牛肉餅,大有名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所指的胡麻餅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餅”。

歷史文化

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御點,傳說安史之亂時,宮中御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內出售牛肉餅,大有名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所指的胡麻餅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餅”。

做法

製做時,將牛肉剁成細泥,切碎蔥,加以適量食鹽、味精、豆汁油、花椒和薑末、草果等。用溫純鹼水和麵,反覆揉搓後,抹上清油,從右端扯開,越薄越好;然後從右端開始放入肉餡,從右向左,邊扯麵邊捲曲,並用手壓成圓餅,即可在平頂鍋內烙烤。燒上油,烙約15分鐘,即可上桌食用,味形交輝,堪稱佳絕。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天水雜燴是,屬於。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天水被譽為“隴上小江南”。報人範長江先生《中國西北角》寫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道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在天水呱呱、天水漿水、天水豬油盒、秦安麻腐饃、秦安肚絲湯等小吃之外,還有更受歡迎的天水雜燴。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韭黃雞絲為蘭州特有的冬令名餚,由當地培育的韭黃和雞脯肉絲烹製而成。韭黃雞絲對刀功、火候、調味和配色都要求極高。只炒三鏟,則雞絲酥、韭黃嫩,色澤光亮,味香可口。具有補腎起陽作用,故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早洩等病症;益肝健胃: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

做法

主料:雞肉 200克 韭黃 300克 輔料:雞蛋清 10克 香菇(鮮) 15克 澱粉(蠶豆) 8克、調料:姜 3克 大蒜 2克 鹽 4克 味精 3克 香油 3克 胡椒粉 2克 黃酒 10克 植物油 30克 各適量

食物做法:1. 雞肉切成6 釐米長,寬、厚各3 毫米的中絲,盛中碗中;2. 先用雞蛋清、後用溼澱粉5克拌勻雞絲;3. 將韭黃擇洗乾淨切成長5 釐米的段;4. 香菇去蒂,洗淨,切絲,待用;5. 把精鹽、味精、香油、胡椒粉、溼澱粉調成芡汁;6. 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投入雞絲泡油1~2 分鐘至剛熟,用笊籬撈起瀝去油;7. 鍋內餘油倒出,炒鍋再放回爐上,下油,放入薑絲、蒜泥爆炒至有香味,倒入菇絲、韭黃、雞絲,烹黃酒,用芡汁勾芡,最後淋油少許炒勻上碟。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燒鍋子是一種漢族麵食小吃,屬於甘肅永登地區農家經常食用的乾糧之一,因它有自己的獨特風味,故備受人們歡迎。

做法

燒鍋子一般選用亡好小麥面製作,若用秦王川砂地小麥面,則風味更佳。做燒鍋子先用溫水把一塊發麵浸泡成糊,倒進面裡,然後加水攪和,把面揉和均勻,軟硬適度後,置於盆中,捂蓋嚴實,放置溫暖的炕頭或陽光下,使其發酵。待面發好,再摻和少量乾麵,兌人適量的蓬灰(或鹼)水,揉勻,去其酸味。揉好後,切成大小適宜的麵糰,揉和成形,裝進燒鍋,在上面打菱形刀花,蓋上頂蓋,埋進燒旺的火堆內。煨火堆的燃料多為騾馬糞,以羊糞最佳。20多分鐘起鍋,一個皮色黃亮,外脆裡暄的燒鍋子便做成了。這是製作最簡易、最常吃的一種。若專為串親戚、探月子、看病人做的燒鍋子就更為講究,要在發麵中兌和花椒和小茴香水,把發麵擀薄,在上面塗抹清油,撒上苦豆或花椒葉末,捲成小口杯粗細的圓柱體,橫切成三寸許的小段,之後用六個面段豎立組連成一體,裝人燒鍋內燒烤。這樣做出的燒鍋子,猶如重瓣蓮花,好看好吃,味道更為醇香濃郁。若看月子,孃家人和親戚們一定不會忘記在面里加兌紅花水,捲上紅花絲兒。“月婆子”吃了這香味十足的燒鍋子,不但可以補養身子,而且可以化瘀、活血、通經。故而永登有“發白面、摘紅花,做個燒鍋子去姐姐家。姐姐家裡幹什麼?姐姐生了外甥娃……”的童謠。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百合桃是蘭州的一個特色小吃。把百合削去尖,根,剝除表面黃黑瓣剝成片,用清水淘洗乾淨,上籠蒸十五分鐘,取出稍晾後用乾淨布抹去水分;青梅切片,在乾淨案子上把山楂糕壓成泥,把豆沙餡分成二十份待用,按百合瓣的自然形狀聚攏,將豆沙餡包在裡面,包成二十個桃子,用青梅片擺成桃葉,用山楂泥做桃尖,上籠蒸二十分鐘取出;火上架炒鍋放入水,加入白糖熬化,用水澱粉勾芡,淋澆在百合桃上,即可上桌。

做法

原料:鮮百合,豆沙餡,山楂糕,青梅,水澱粉,白糖。

製做方法:把百合削去尖,根,剝除表面黃黑瓣剝成片,用清水淘洗乾淨,上籠蒸十五分鐘,取出稍晾後用乾淨布抹去水分;青梅切片,在乾淨案子上把山楂糕壓成泥,把豆沙餡分成二十份待用,按百合瓣的自然形狀聚攏,將豆沙餡包在裡面,包成二十個桃子,用青梅片擺成桃葉,用山楂泥做桃尖,上籠蒸二十分鐘取出;火上架炒鍋放入水,加入白糖熬化,用水澱粉勾芡,淋澆在百合桃上,即可上桌。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臘肉夾兒俗稱肉夾子的臘肉夾兒最早始於明代,是涼州的“三明治”。不論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適口。

做法

選用新鮮豬肉和傳統臘汁,配以花椒、大香等傳統燉肉佐料,經過獨特的烹調工藝製成臘肉,煮出來的肉香而不衝、肥而不膩、熟而不爛,肉色金黃。用快刀將高莊饅頭切成薄片,把肉片、豬肚絲等夾人,形成六夾或八夾。

甘肅美食介紹和做法


簡介

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尤其在炎熱的夏季,醉酒後,食用米湯油饊子既可降低體溫,又可調解飲食口味。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做法

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加入適量碘鹽;食前熗清油、蔥花、花椒粉即成。特點是味鹹色黃,入口綿細香甜。進食時將炸好的油饊子撅成小段,泡入扁豆米湯中,再加少量白糖。

甘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