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溫儒敏:不僅學生應該讀“閒書”,家長老師還要一起讀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本期朗讀音頻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文 / 溫儒敏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學生讀“閒書”,以此促進閱讀興趣,形成讀書習慣,將大為獲益。

這裡說的“閒書,就是課外書,是學生按照興趣選擇的書,可能既包括一般認為的名著經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讀物,範圍是很廣的。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讓學生讀“閒書?因為很多老師.家長認為課外讀物太濫太複雜,怕學生去接觸,也怕耽誤了學習,他們是不贊成學生自己去選擇讀物,也不主張學生讀“閒書”的。

很多老師家長畫地為牢,只容許學生讀他們指定的書,甚至只讓讀面向考試的書,這些老師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很難“獨善其身。

但這種不讓讀“閒書”的做法不對,可能會適得反,不讓讀閒書,讀書成了非常功利的行為。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要求就是讓學生讀書有選擇。對於語文教學來說,閱讀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閱讀量,才有語感,有閱讀能力,語文素養也才能提高,光靠做題是不行的。

“題海戰術"只會敗壞學生學習的胃口,讓他們失去對語文的興趣。光是讓學生在指定範圍內閱讀也是不好的那樣就限制了學生自主選擇閱讀,也會挫傷讀書的興味。

其實讀“閒書”也是一種閱讀,是自主選擇的閱讀,是目的性不那麼強的閱讀,甚至是漫不經心的帶有娛樂消費性質的閱讀。

拿起書就想著考試,就有很實際的目標,就有很明確的教化意義,那多累人呀!我們當老師當家長的要設身處地替孩子們想想。

如果換個思路,放手讓學生去讀“閒書”那就等於把孩子送到到浩瀚的書海之中,讓他們自由穿梭歷險,這是引發閱讀興趣的最好辦法。

書海中當然五光十色,甚至泥沙俱下,孩子們剛進入,適當給予一些指引是必要的。這指引主要是導向閱讀名著和經典導向那些健康的有文化意義的書,導向適合孩子們不同年齡段讀的書。

但這“導向”不是死板限定,更不是強加禁止接觸某些“壞書”。堵塞不如疏導,你越是禁止,還可能越是引起好奇心,孩子們越是偷偷找來讀。

你引導讀健康的有內涵的書,孩子們慢慢提升了閱讀口味和分析能力,就逐漸學會遠離那些低劣的書了。所以讓孩子們讀“閒書”完全可以放手加上適當的指導。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人文素養高,也利於拿到好成績。

讓學生讀“閒書”,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興趣,形成讀書習慣,將是大為獲益的。

我曾經在北大本科一年級新生中做過一次調查發現兩點:第一,凡是喜歡語文,形成了閱讀習慣的,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閒書”的,這一部分學生思想一般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

第二,只熟習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閒書”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轉入大學的學習方式也都比較難,視野窄思路不太開展。

第二類學生佔有相當比例往往是高分低能。在應試教育還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兼顧一下,除了“為高考而讀書”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學生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鬆的個性化閱讀中發展。反過來,人文素質高了也是有利於考試拿到好成績的。

現在的語文課不太受學生歡迎,講得太瑣碎、太教化,一切面向考試,讓人透不過氣來。有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混淆了精讀課與略讀課的功能,全都講成了精讀,很瑣碎的精讀。

本來,精讀和略讀是兩類以功能不同的課型。精讀就是教讀,是示例閱讀方法;略讀是自讀,老師指點一二即可讓學生自己讀,用精讀所學的方法去實踐舉一反三。

如今多數語文老師都把語文課全都講成精讀了,都是老師那一套,學生的自主閱讀空間也給壓縮了,再加上又不讓讀“閒書”,那這樣的語文課多“悶”呀,學生怎麼會喜歡。

-朗讀者-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北華大學 | 楊舜傑

座右銘:一個蘿蔔一個坑

徵集朗讀者

如果您喜歡朗讀,願意為大分享有價值的文章,歡迎自薦。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詳情戳左圖,參與報名。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徵集頁面!

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伴读|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來源 | 學林讀書(有刪減)

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