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

科学实验流程中,为了营造比较理想的实验条件,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很仔细。

一不留神,操作失误就可能破坏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导致实验结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甚至很诡异。

一般情况下,只要实验操作失误后,当次实验就没什么价值了。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弗莱明的失误

可是历史上也还是有一些人,因实验操作失误,却收获伟大成果。

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就是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意外发现了青霉素。

细心想想,在这次操作失误事件中,让弗莱明扬名立万的,到底是什么?

是遇到操作失误的那一刻,没有立马否定这次实验,而是正视失误,继续观察实验现象的心态。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徐晓东的失误,获得诡异结果

除了弗莱明,中国科研工作者徐晓东,也是这样。

18年前,徐晓东在英国雷丁大学,跟随著名研究病毒学教授攻读博士。

有一个从病毒(LEF-10)中获得蛋白质的实验,一次失误,徐晓东错把原本应该丢弃的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观测。

(这些原本应该丢弃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概念呢?其实是对实验本身没有影响的材料。

就好比你要把6个苹果分给3个孩子,有个应该丢弃的材料,是装苹果的一次性盘子,分完就可以丢弃了。)

然而在结果观测下,却发现这些本该丢弃的实验材料上,竟然出现很多不应该有的蛋白质。

而且诡异的是,重复多次做这个实验,那些需要丢弃的材料仍可以看到这些蛋白质。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徐晓东觉得这个是个很不寻常的现象,但他的导师不以为然,没有支持他的研究。

徐晓东也问了很多人,大部分人都轻视这个实验结果,认为是实验本身的问题,例如“样品加的太多啦,蛋白变性不彻底”等。

但按照他们的解释重新修改实验过程,也还是得到一样的结果。

徐晓东自己找了很多资料,最终也没有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放在一般人,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既然努力过又找不到答案,那就放弃了。

徐晓东也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徐晓东

自建工作室研究那个诡异的现象

时间一晃过了7年,徐晓东回到国内,与妻子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这时的徐晓东想亲自弄明白那个萦绕在自己脑海7年的诡异现象。

先是寻找那些诡异蛋白质到底有没有什么规律。

一系列枯燥的实验,最终发现这些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呈现出非常契合朊病毒的特征。

这些实验结果指向一个非常诡异的结论:病毒里面是有朊病毒。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这是一个非常突破性的发现,甚至是改写教科书式的发现。

因为在生物学领域,从来没有报道过病毒里面会有朊病毒。

徐晓东的发现可能会改写全球的教科书。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朊病毒

这里我们科普下什么是朊病毒?

朊病毒并不是“病毒”,而是蛋白质;

它又不是普通的蛋白质,是一种可以让其他蛋白质变成跟自己一样的蛋白质;

朊病毒没有DNA,把其他蛋白质变成跟自己一样,实际上,朊病毒就是通过这种作用来繁殖;

所以朊病毒也叫感染性蛋白质,或者朊病毒侵染因子。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朊病毒

朊病毒其实我们早就在新闻里面见过,上世纪曾经轰动一时的疯牛病,今年美国流行的僵尸鹿病,甚至人类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痴呆症),病原都是朊病毒。

而朊病毒被认为在生物钟普遍存在,但一直还没有充分证据。

科学家已经在动物、植物、微生物身上找到朊病毒,但病毒上从来没有找到过,于是朊病毒普遍存在的结论一直被质疑。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辗转获得证明方法

如果徐晓东的猜测正确,那研究结果直接就是朊病毒领域里面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很可能有助于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

但以徐晓东当时的实验结果,国际学术上也是不会认可的。

国际学术上认可的实验方法只有一种:由已故的著名生物学家苏珊·林德奎斯特(Susan Lindquist, 1949-2016)建立的酿酒酵母Sup35p鉴定方法。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苏珊·林德奎斯特

然而对于徐晓东来说,这个方法是完全陌生,而且连想要得到这个方法本身都一波三折。

他问了酵母朊病毒鉴定的美国顶级专家兰德尔·哈尔夫曼,但是对方以方法太复杂,中国人绝对做不出来为理由,拒绝分享方法。

几经辗转,才通过关系,在英国科学家酵母朊病毒鉴定的科学家米克·图特(Mick Tuite)那里拿到了类似的方法。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酵母菌

技术壁垒

徐晓东后来也表示,这套方法确实非常复杂,在科研经费不足,方法复杂度高的情况下,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壁垒了。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徐晓东找到一个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硕士研究生南昊。

实验非常艰苦,两人共同努力了一两年,直到南昊硕士毕业,实验还是没有成功。

但南昊似乎和他的导师有这类似的精神,虽然毕业,但还没有放弃这个实验。

南昊就一边打着零工,一边以没有薪水的方式继续回到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南昊和徐晓东

成为领域标杆

2018年终于完成了实验,首次证明了病毒上有朊病毒,他们的论文《一种病毒编码的朊病毒》被《自然·通信》收录。

实验成果最终成为朊病毒领域的标杆。

也是他们的工作,打破了美国学者在朊病毒上的技术封锁,使我国在朊病毒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让曾经看不起中国科研人员的美国学者,被实力打脸。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自然·通信》上的截图

后记

指尖科技说回头再看这个故事,一切缘起是那个被大部分人忽略的失误操作和诡异结果。

徐晓东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他正视了那个失误,跟弗莱明一样,没有轻视任何实验结果。

而他在英国的导师和美国朊病毒专家,却轻视他,轻视中国科研人员的能力,这本身就不是学术科研应有的态度。

实验失误得诡异结果,中国科学家却坚持18年研究,终成领域标杆

科研最苦的是看到了方向,却看不到阳光。

希望那些坚持在一线科研的工作者能更顺利完成工作,看到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