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到两岁就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确诊了,就真的是自闭症吗?

Blue49312


如果确诊是自闭症,预后怎样也要看孩子本身是边缘化自闭症,还是中度或者是重度,这个跟年龄有关系,但也没多少关系。

举例来说,孩子如果是重度的,又携带智力低下,就算是两岁就确诊了,康复起来未必就比三四岁确诊的轻度自闭症要好多少。

自闭症儿童一个孩子一个样,虽然每个人的核心障碍的都是那三种(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但是携带的其他特征都各自不同。

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单项兴趣异常突出,但并不代表孩子就摆脱了自闭症,他仍然会被三大障碍困扰终生,有的孩子学习上存在严重障碍,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记东西也记不住,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绘画等会有特殊的表现。

2016年世界自闭症日那天,我去观看明星募捐晚会,现场看到一个20几岁的小伙子上节目,长的一表人才,不开口,在那站着,你完全看不出他是自闭症患者,那是一位算是预后较好的小伙子,从小接受干预,现在是烘焙店的一个员工,轮到他上台的时候,一开口,你会发现,自闭症孩子原来长大了也是和正常孩子有区别的:语言需要旁边的家长提示,表情和行为举止木讷僵硬,一看,当下我心凉了一大半,原来就算长大了,也未见得就能恢复成正常孩子的样子。

从那天起,我看见了自闭症跟随一生的例子,也对自己的儿子有了更多的思想准备和打算。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智商没问题的自闭症儿童,不能够正确理解人情世故,不能够建立正常社交,举例来说,就比如一个正常人,失去了一根胳膊,就算大脑没问题,去指挥那根胳膊完成某项活动,可是终究还是做不到,这就是自闭症孩子,智力就算没有问题,可是其他神经元发育的参差不齐,该发育的没发育,发育起来的又超出了正常水平,所有就有了少部分的高功能自闭症,具有特殊才能。

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两岁的孩子确诊了的话,家长要有任重而道远的思想准备,如果他属于边缘化,两岁能够确诊,还是要庆幸的,这种情况预后应该自理没问题,将来也可以融入到小环境里去工作,至于三大障碍,还是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


鸡蛋壳里的蜗牛


原则上来说,自闭症的诊断要在三岁以后,一般大的医疗机构在三岁之前都不会给自闭症一个确定的诊断,比如说我的小孩在两岁时去医院给的诊断结果就是疑似自闭症。之所以这样,首先是因为三岁之前小孩的,发育还未成型,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所以也不好给出明确的结果;其次,由于孩子的不配合,也很容易造成误诊;最后医生也不愿为此而承担责任,所以在三岁之前不会给出自闭症的诊断结果,最多是疑似自闭症或发育迟缓。



但是确实有一些孩子,在两岁之前也得到了自闭症的确诊,我想也有其原因的。第一,可能他的自闭症的症状太明显,诊断的时间长,比如说有的孩子从出生之后,每两个月都会去儿保科检查(我家二宝就是),所以经过长期跟踪诊断,是可以早点得出自闭症结论的,确诊并非十几分钟或半小时或半天的诊断就得出的;其次,在进入某些自闭症干预机构时,需要提供自闭症的诊断证明,那么为了这个证明,有些家长就会带孩子去一些医院,通过关系,或者给医生讲些好话,得到了这样的诊断证明,这些家长长期接触自己的孩子,经过学习了解,了解自闭症典型症状,自己就很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否是自闭症,同时机构一些老师,接触的自闭症孩子多,比医生更了解自闭症,他们看的也许比医生更明白,医生了解后经过一些检查,很配合地开出自闭症证明,也无可厚非;有些医院特别专家号,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可以更早一些开出诊断证明,准确率也非常的高。



就我自己来说吧,直到我家二宝出生后才发觉,原来正常孩子是这样的!居然可以这么聪明,即使没有语言,也能很好的和你沟通,用手指东指西,要你给他说那是什么,还不会坐起来时,对着他做凶的表情,也会吓地哇哇大哭,拿到玩具是会开心地望着你意思是∶看,我有这个。而大宝出生后一直没有这些沟通行为,还以为只是发育比别人晚点,如果能知道那些细节,可以更早进行干预了(我家2岁半进的机构)。



至于两岁之前就诊断出自闭症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我想无非三个结果:第一个结果确实是自闭症,并且一直在干预训练中,这个说明当时的诊断是正确的;第二个结果是发育迟缓也一直在干预训练,发育迟缓也需要干预训练,有很多自闭症干预机构,同时也收发育迟缓的小孩;第三个结果就是正常小孩儿,出了自闭症干预机构之后正常地进入幼儿园小学读书,有些自闭症机构说治好了多少自闭症孩子,我想大都这一类孩子,即发育迟缓的孩子被午诊为自闭症,而发育迟缓经过训练大都能赶上来,赶上来以后当然就是正常小孩啦!至于完全正常的孩子被误诊为自闭症的机率基本为零了,除非医生犯傻。



所以早干预治疗并没有错,因为自闭症与发育迟缓的干预手段也差不多。 还要说明一点,进自闭症干预机构一定要进正规机构,事先了解一下自闭症的知识即干预训练方法。有人说孩子那么小就去折腾也不对,正规机构大都有丰富的经验,也很有爱心,我女儿从两岁半开始换了四个机构,也认识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了不少好的干预方法。至于那些不正规机构如大前年广州名为“天道正气”自闭症康复机构发生的四岁男孩大热天拉练20公里死亡事件,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自闭小女孩11成长日记


1,早确诊,及早干预康复是最佳时机。

2,普通儿童两岁左右,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而自闭症儿童,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辅导。

也能给父母心理适应上的时间,及早接受事实,积极干预治疗帮助孩子。

3,幼儿阶段教语言发展,生活自理,行为问题,社交能力等。

幼儿园阶段去普通幼儿园融合,也是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去过渡到小学阶段融合。

4,我想说,早确认为自闭症,作为父母也不要害怕和恐慌,积极阳光面对,多接触正能量,有正能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正能量的孩子。

后天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和提升,帮助孩子保持优点,改善不足,扬长补短。也许努力后仍会比同龄人有些许差距,但是能够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就是最棒的!加油!您一定行!

以上仅是个人经验和观点!


杨慧


你好,两岁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说明孩子的症状还是比较突出的。

虽然说自闭症也有被误诊的可能,但是一旦医生诊断了,我们就要为孩子做好两手准备了。切忌为了自己扥疑心而对孩子进行反复的诊断和质疑,耽搁了孩子的最宝贵的干预时间。

孩子两岁,年龄还很小,如果要干预的话,抓住早期干预的机会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所以,现在不要像孩子是不是一定就是自闭症的事情,而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越来越好。

在选择机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发展现状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尽量选择正规一点的残联定点的单位,离家近一些,可以保证我们的生活方便。

家长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孩子,就要开始学习基本的康复和训练知识了,不要觉得把孩子送进机构里,就没事了,家庭的干预有的时候比机构的干预还要重要。因为在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上,可能我们不如机构,但是在对孩子的了解和认知上,机构是不如我们家长的。所以,要珍惜和孩子一起训练的机会。

在家干预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可惜学习应用行为分析法,每一个指令都采用分解,强化和辅助训练的步骤进行训练,并且要注意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只要前面有希望,我们就要坚持下去,为了孩子!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咨询我!


育儿伐木累


在自闭症谱系圈里久了,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我说句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细思极恐不寒而栗。越来越多的孩子和背后的家庭掉进这个大坑里,一小部分会爬出来,是因为孩子不是自闭症而且得抗造抗折腾,极小部分爬出来,是因为家长反省觉悟得快,即便孩子就是自闭症孩子也会按部就班地发展,绝大部分是彻底深陷其中,早发现早干预,绕过针灸中药益生菌经颅磁等“治愈”仙丹的坑的是好的,整天这机构那感统这模式那情景的是很常见的,最后山穷水尽孩子也长大了,结果眼里的孩子还那样不被待见,只剩下无奈的绝望。



这就是自闭症谱系群体的现状,起点就是一纸诊断书,你说诊断重不重要吧?重要啊!这么重要的事情却可能会在五分钟就被搞定,可能我说的稍微夸张一点儿,最多半个一个小时!里面还包括核磁共振了,食物不耐受了等各种煞有介事的检查!而医生一天下来就和流水线上的员工一样,只是独独少了检验员!管特么这诊断靠不靠谱,一纸就决定了孩子及家庭未来的命运,剩下的就是“干预”吧,把六神无主的家长再扔给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和榨花生油一样,榨三榨就成渣了,孩子怎样全靠造化!



我说的是不是很神奇?可以问问诸位被榨的过来人嘛。

再说点正经的吧,自闭症的确诊原则上是需要到三周岁,三岁是人的发育分水岭,三岁前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说三岁前被诊断为自闭症,也不是硬性的不可以,那孩子必须符合极端发育落后的特征,越严重诊断可以越早,如果两岁前就诊断了个轻度自闭症的话,这么明显的套那就可以把医院摊儿给掀了!


最后还是说一句,要想不掉坑,打铁得自身硬!家长要自省,要对自己孩子有个最客观的认识,否则就不要哭爹骂娘了。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孤独行者Noodle


不一定的!三岁之前的孩子,如果不是症状特别明显突出的,医生不会轻易下结论自闭症的!

对于说话晚,大运动差等等的孩子,医生都会说发育迟缓,根据测评来确定迟缓程度。然后让回家,以家庭为主,干预三个月到半年,再复查!因为孩子都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一旦进步,很快很快!所以与其纠结是不是自闭症,能不能好?是不是换家医院再查一遍?不如在家多耐心的陪孩子!有经济能力没有时间寻找机构老师,一起帮着孩子成长!我想说的就是父母陪伴,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