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皇帝觉得丢了面子怎么办呢?这不是脑洞大开的题,在北宋这个皇帝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当时宋太宗用尽了方法终于把皇帝位交到了自己的儿子赵恒手中,他满心希望这个儿子能把大宋治理的像铁桶一下。可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儿子太不争气了。

宋太宗是敢和辽国叫板,哪怕最终输了,也许就是屡战屡败让这个儿子产生畏惧辽的想法。但怕不代表不来,辽国又南侵了,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跑,往南方跑。但幸好遇到当时名相寇准,在寇准的连蒙带骗之下,他终于出发到前线去抗辽了,比起他老爸主动攻击辽国不知道弱了多少分。

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结果他的运气很不错,辽的先锋居然意外被干掉了,宋朝的士气因此大振,打赢了,按道理应该趁胜追击,也许宋太宗的失败对他的影响太深,他抱着见好就收的心态,不顾寇准的反对,硬是和辽国签订和议,辽国是兄长,自己做小弟,然后小弟每年拿出一点钱孝敬老大哥,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个和南宋的“绍兴和议”有的一拼,都是在打赢之后签订的屈辱条约,虽然这个条约的确带来了和平。

这个事情结束之后,他也很开心,为什么这么说呢?老爸没有搞定的事情,我搞定了,当然很英武了,成就感老高的。所以对寇准也是十分的宠信,言听计从。但是后来北宋有名的奸臣王钦若说了一句话,他就开心不起来了。

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丢面子了

王钦若说了什么让他不开心了呢?因为他说你作为皇帝亲征最后只混了个城下之盟的屈辱条约,这一点在后世肯定被人骂你昏庸的,而且如果当时打败的话,你说不定会被抓了,这是寇准把你往火里推,你还这么信任他。王钦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忘记当时就是他力推宋真宗往金陵跑的,如果宋真宗真的听从了他的意见,估计南宋的格局在北宋就出现了。而现在这家伙居然还好意思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说这话主要是针对名相寇准来的。

他这一句最诛心,皇上啊,你是被寇准当作了赌注,如果这一次寇准赌输了,你的生命都有危险起了作用,宋真宗想想也是,自己被当作猴子了,成了赌注而且还丢了面子,所以就恨上了寇准,把寇准打发偏远之地了,这就是昏庸之主的习惯做法。

那怎么找回面子呢?这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因为城下之盟地球人都知道了,你再怎么解释也没有用。赵恒每天都不开心。王钦若就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人造天降祥瑞。

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按照正常逻辑,臣下敢对皇帝如此进言说要编诺言,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佞臣,该杀。结果赵恒的反应让人大跌眼镜,皇帝第一句话就是问:靠谱吗?第二个反应就是相国王旦能答应吗?

王钦若一看有戏,马上继续他的说词,而王钦若的回答给了他定神丸。因为他说,你以为河图洛书是真的啊,还不是人为造的,你要是想找回面子,也可以带兵去打辽国啊,借赵恒一万个胆,他也不敢。所以等天书降世之后,老百姓以为这个真的就可以了。然后我们进行封禅把这个事情做实,面子就回来了。

至于王旦答不答应,那个很好办,宋真宗把王旦找过来,然后召他饮酒作乐,赐给他很多钱财珠宝。作为一国之相自然也听到过宋真宗的这个荒唐的想法,皇帝既然如此讨好自己,他也就只能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阻力没有了,这个闹剧就拉开帷幕了。

天书闹剧

过完年之后的大年初三一切都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正常的上朝,然后故事就开演了,有人来报告说朝元殿出现天书。宋真宗绝对是一个影帝,当作第一次发生一样,急忙带着一大帮臣工去迎接天书。

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为了证明天书是真的,他还即兴发表了演讲,一个月前,我就做梦梦到神人告诉我,要赐我天书三卷,我刚想问的时候,神人就不见了。所以这一个月我就天天斋戒等候天书降世,果然在大年初三天书就降世了,这是天佑我大宋。

书上写着什么呢?地球人都能猜得到,自然是把赵恒狠狠地夸奖一番,说他当皇帝当的很优秀,是非常优秀,差不多比美三皇五帝了。

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皇帝这么明显的信号,臣下再白痴也明白了,所以接下来的几个月全国各地都有祥瑞出世,以回应皇帝这一次的胡闹。

封禅闹剧

这一切都水道渠成,似乎无人再提“澶渊之盟”的耻辱,相反在提泰山封禅的事情,封禅有大功德才行,像秦始皇兵合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驱赶匈奴不世之功等等,而赵恒有什么呢?有的只是城下之盟的耻辱。但就在总导演王钦若,主演赵恒,影帝级别的皇帝的倾情演出下,历时47天,这场封禅之事到此结束。

后世帝王不敢泰山封禅,只因这位皇帝自编自导天书降世的闹剧

带来的后果就是从此再无帝王敢进行封禅事件,原本封禅是一件彰示功德之事变成一场闹剧,后来帝王自然也怕被说成如此。所以赵恒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泰山封禅的帝王。

而在此之前除了提到的秦皇汉武之外,参加封禅还有开创东汉的皇帝刘秀,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和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当然秦之前也有好几位。随便哪一位都比赵恒强,都是一时的明主。

这位皇帝这种行为历史的评价就是: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

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面子的确是找回来了,因为当时的老百姓的确也相信真的是天书降世,赵恒也真的有德,目的是达到了,他的统治地位也稳固了,不过后世之人自然十分不耻之行为,成了后世绝佳的笑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