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欢迎阅读

编者导读

从朱元璋建国开始到满清八旗入关为止,明帝国的外交策略几乎就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历届的明朝政府,一直对自己政权的汉儒文化属性十分自信,而以此构建的东亚“华夷秩序”国际关系网,自然成为了明朝统治阶级,那些文人士大夫们欣欣所向,尽力维持的事情了。到了明永乐年间,朱棣和他领导的明政府对周边各国和民族实行了“大棒外交”的政策,以军事干预,经济笼络,文化渗透,政治分化瓦解等多种手段,将“华夷秩序”这一战略理念推广到了周边三十多个国家,上百个民族中去。当时的这一政策,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到了今天,中国周边仍然有许多国家和民族,依然对汉儒文化存在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诉求。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清军入关的这一段漫长历史周期中,明代中国人在向外输送汉儒文化的努力程度,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往往被人所忽视。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明初周边形势

在清朝人撰写的《明史·成祖三》里,对明朝人展开“华夷秩序”战略所取得的成就,也多有溢美之辞:“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列,卓乎盛矣”。不过,世界上不存在一件绝对完美的事或物,“华夷秩序”尽管在一个阶段,一个范围内有效维护了明帝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随着时局的变化,明帝国的“华夷秩序”到了正统年间,就已经逐渐露出了老态,此时明帝国周边的安南,缅甸,鞑靼,日本,乌斯藏,奴儿干等区域,往往以游离、对抗、阳奉阴违等多种方式挑战着明帝国的权威。到了万历年间,明帝国为了维护这一秩序甚至不惜发动了5场足以导致亡国的大规模战争,其中有一场名为“萨尔浒之战”的军事战役,开启了女真人崛起复兴之路,也拉开了明王朝走向没落灭亡的帷幕。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X位置为明朝万历时期的五次对外战役地点

本篇文章将尝试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女真人从何而来,明朝之前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2,明代的东北亚战略对女真人的兴起产生了何种影响?3,从部落邦国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满族人的八旗制度为何在当时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4,反思明代“华夷秩序”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启发。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本文思路

生活在白山黑水间5000年,肃慎人、女真人和满族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一般认为,7000~5000年前兴盛于辽河一带的红山文化,是肃慎族群形成发展可以追溯的最早源头。在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正孕育着华夏文明兴起的火种,长江中下游及山东半岛一带,河姆渡、北辛、汤家岗等新石器文化也各自谱写着他们的传奇乐章。在当时,无论是仰韶文化,北辛文化,抑或是红山文化,彼此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发展差距,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同一时期各种文化的大体位置

但随着长江黄河流域的人类率先掌握了农耕技术,而北方却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那里的人类只能长期依赖渔猎采集等方式维生,南北间的早期文化差异就此逐渐拉开了距离。红山文化带的早期土著,一部分人逐水草而居,向西迁徙到了蒙古高原,形成了秦汉时期的东胡族,也就是再后来的蒙古人。还有一部分人向东南暖湿区域迁徙,形成了扶余和高句丽族。剩下来的人则分布在长白山、松花江、黑龙江、辽河等大山主干河流区域,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留下来的这些人因生活区域相对隔绝,社会交流不够充分,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一些民族到了今天仍然存在,如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族等。不过,在先秦时期,南方的中原人将他们统称为肃慎。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女真只是肃慎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分支,女真人并不等同于肃慎人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

在明代末年,东北曾存在三个女真部落,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即北山女真和野人女真的统称)。建州女真后来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逐渐统一了其他两个女真部落,也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诸多民族统统纳入了自己的社会组织中,在皇太极时期,建州女真用满族这个新的称谓来命名自己,实际上,此时的满族内部,还包括有之前生活在此地的汉族人,朝鲜族人,蒙古人,赫哲族人、鄂伦春族人等等等等。因此,满族人也并不等同于女真人

满族,与汉民族的发展演化极为相似,都是一个地区经过几千年人口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正如今天的汉族人,和两千年前的汉族人相比,在很多文化、习俗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在明朝之前,建州女真的历史又是如何的呢?从目前关于研究建州女真的资料来看,东汉末年的挹娄人应该就是她的直系先祖。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挹娄人的大概生活区域

这个挹娄,其实也是之前肃慎人的一支。《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挹娄在夫馀东北千馀里,滨大海,南与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馀,言语不与夫馀、句丽同。如上文所述,先秦时期的肃慎人是早期蒙古人,高句丽人,扶余人,的统称,而这个挹娄,实则就是留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的女真先民。他们的语言与西部的蒙古人同属于阿尔泰语言体系,而向南迁徙的扶余人和高句丽人的语言,则接近中原汉族人和朝鲜半岛人的语言。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南北朝时期的勿吉,挹娄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隋时期称之为靺鞨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唐时期的黑水靺鞨与渤海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扶余和高句丽相继崛起,挹娄人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只能向北不断迁徙。此时的挹娄人仍处于“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社会,虽然出现了饲养家畜和小型农耕生产的情况,但主要还是过着依山傍水的渔猎生活。挹娄人的这一社会状态直到隋唐时期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随着隋唐时期中原汉族的政权重新归于统一,他们开始把精力投向了东北平原,从隋文帝开始,高句丽与中原王朝就爆发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后经过隋唐两代的几次大规模用兵,才彻底征服了高句丽,中原王朝再一次掌握了东北局势的主导权。随着高句丽的灭亡,曾经被赶往北方的挹娄人从黑龙江、小兴安岭一带再一次南迁回松花江一带,并于先进的汉文化产生了直接的交流。这些南迁的挹娄人,在百年之后建立了渤海国,又在约四百多年后建立了金国。契丹人称这一支挹娄人为女真,而留在北方的挹娄人,则称之为黑水靺鞨。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南宋时期的女真势力

在宋辽时期,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他们将生活在南部的女真人编入辽籍,称之为熟女真。而生活在偏北的女真人,因为没有编入辽籍,他们称之为生女真。熟女真经过契丹人,蒙古人数百年的统治后,逐渐形成了明代的建州女真诸部,而生女真,则是明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诸部。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明代女真的三大部

女真人从先秦时期的肃慎发展到明代的女真诸部,他们一路走来,饱受了周边强势民族的欺压,历经了漂泊与分离,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饱含血泪的民族发展史。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生活习俗深受周边各种文化的熏陶,萨满教信仰和语言系统与蒙古人相似,农耕经济和社会文化又与中原的汉族人相似,加上自身遗存的渔猎采集文化,明代时期的女真人按照这三种不同文化属性分别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其中建州女真汉化程度明显,海西女真更加倾向接纳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东海女真则更多的保留了肃慎人的传统。以上这些,就是满(女真)族发展史的大概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明末东北的局势,讨论一下女真人为何再次崛起的原因。

被明帝国逼上绝路的女真诸部

文章开头,谈艺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明朝针对北方各民族展开的外交政策,此处不再赘述。这一段,我将以几个典型的事例来描述一下女真人在明代的真实生活处境,对明末辽东局势发展的结果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人参压价和貂皮换锅,

众所周知,东北盛产人参和貂皮,女真人大都依靠这两项特产来和朝鲜人、汉族人交换铁器、药品、绸布、种子、茶盐等生活必需品。在明代初年,朝鲜人和明朝人在图们江、鸭绿江一带对该项贸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此时的女真人,是该项商业竞争的最大受益者。但好景不长,随着朝鲜李氏王朝向明代称臣纳贡,朝鲜随之关闭了与女真人的互市关口,明政府自此垄断了和女真人的商业贸易。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明代对东北的商业驿道

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不公平。明朝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就会在每年九月到十月的时候乘机压低人参收购价,当时的女真人还没有学会蒸煮晾干人参的加工工艺,只是将人参简单的浸泡在凉水之中,为了避免大量人参变质腐烂,也只能接受明朝商人开出的低价,损失极为惨重。女真人还因为没有掌握冶金技术,所需要的农耕铁器和生活铁器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向明帝国进口,单单一口普通的铁锅,女真人就需要用八张貂皮来换。张炳旭:《明代女真人商品经济发展之轨迹》,滕绍哉:《入关前满族的社会经济概论》两篇文章中,均对此有着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

叶赫老女事件,除了在经济上盘剥女真人外,明朝人在处理女真各部以及和蒙古人的关系上,往往也是扮演一个反派角色,说句难听点的话,明朝人在北方各族间的关系处理上就像一根搅屎棍,哪些部落之间把酒言欢了,哪些部族之间结成儿女亲家了,看在眼里的明政府就觉得酸溜溜,不舒服。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搅局,非得把这些好朋友搞成仇人,硬生生把那些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情侣拆散成冤家。这就是明朝所谓的“以夷制夷”“分化瓦解”策略。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明末女真各部的大致活动范围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生于女真叶赫部的叶赫那拉氏,在她九岁的时候就被叶赫部首领答应许配给女真的哈达部,后来却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嫁成,在她十岁的时候,又被叶赫部转嫁给女真乌拉部,以此联合强大的乌拉部和其他几部共同讨伐努尔哈赤,但这次军事进攻被努尔哈赤迅速挫败,叶赫部只能再一次将叶赫那拉氏转嫁给努尔哈赤,以此避免努尔哈赤的报复。谁知道这一联姻计划并不能被其他几个女真部族接受,他们纷纷向叶赫部提亲,均表示要迎娶叶赫那拉氏,叶赫部为此提出了:谁能杀死努尔哈赤,谁就能迎娶叶赫那拉氏的解决方案。围绕迎娶叶赫那拉氏的争夺,女真的叶赫部、乌拉部、辉发部、哈达部与努尔哈赤打成一锅粥,从这一事件的根源上来看,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明代女真的敕贡制度规定,当地部族的最高首领由明政府任命,得到合法任命的部落首领可以得到与明政府进行贸易活动的许可证书。但这些许可证书有使用次数的限定,任职的首领也需要得到明政府的认可,各部族为了争夺有限的贸易许可证书,地方豪酋为了拿到委任状,他们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时而利益达成一致就结盟,时而利益有了冲突就翻脸干仗。叶赫那拉氏,就是叶赫部为争夺明政府给予利益的一个筹码,以此来制衡其他诸部。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叶赫老女事件背后的战略形势

然而,打成一锅粥的女真人万万没有料到,明政府竟暗中唆使叶赫部将叶赫那拉氏再一次转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明政府想利用蒙古喀尔喀部,联合女真叶赫部的力量来压制努尔哈赤的扩张势头。万历四十三年,终于出嫁给蒙古人的叶赫那拉氏已经三十三岁了,在当时,这个年龄的女子已经完全有可能做奶奶了。不过,这个传说中长相极其美丽的女子,却在嫁人后的一年就香消玉殒,她的悲剧几乎就是女真人当时命运的真实写照,一切全都受制于人,自己又在消耗中逐渐走向消亡。但也正因为叶赫那拉氏的死,激发起了女真人和明帝国的直接冲突,这个美貌女子用自己的悲惨一生换来了努尔哈赤对明政府“华夷秩序”的最强怒火,他在统一女真诸部后发布的七大恨中的第四条就如此说道: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满族人的崛起,女真人的绝地反击

明代北方的外交策略,核心思想在于如何瓦解对手,压缩他们的力量。女真人,蒙古人都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但还是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明帝国在万历时期多次对周边用兵,屯田制度也逐渐废弃,国家经济水平和军事力量都开始大幅下滑,女真人终于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踏上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中国各地降雨量分布图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东北区的日照参数

从整个东北女真人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建州女真诸部在东北平原的最南边,与朝鲜,明朝直接接壤。这一地区农业发展较早,对比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来说,其社会发展水平要高出很多。加上此处曾是宋辽时期金国的发祥地,这也为建州女真在统一其他女真各部时,提供了有利的政治资源,努尔哈赤正是利用女真人对金国那段辉煌时期的向往,打出了重建大金国,复兴女真人的这张情感牌,得到了那些饱受民族压迫的女真人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在实际行动中的支持。

有人说,努尔哈赤是一个战神,但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化。毕竟他也有吃败仗的时候,也曾在宁远一战中被袁崇焕的大炮轰伤。但在努尔哈赤以及他继任者的戎马生涯里,我们很少看到他们在与明军交战中失利,一方面是明政府在末期统治力量的削弱,而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努尔哈赤将之前一盘散沙的女真各部,在思想和利益上重新进行了统一。他利用女真人对明朝人普遍的仇恨情绪,以及对中原财富的热烈渴望,迅速将他们整合起来,利用新建的八旗制度打散之前的部落派系格局,一个崭新的民族国家自此诞生了。他的儿子皇太极,将这个国家的人民称之为满族人,将国号定名为清,清和金在女真语里是谐音。并带领他们最终成为了明朝人的新统治者。

结语·华夷秩序的反思

虽说满清的最后入关,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到明政府采取的“华夷秩序”外交政策,正是这种不平等,带有民族偏见的“夷夏之防”外交理念,才一步步把女真人逼到了不得不奋起反抗的地步。但话又说了回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明政府根本不可能采取开放、平等的方式与周边各国进行正常的社会往来,因为在自耕农经济条件下,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物质财富仅能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发现,在明政府与周边各国展开的朝贡贸易清单里,很少看到朝贡国向明帝国输入战略物资,如木材,马匹,粮食,金属,煤炭等重要物资几乎没有,大多只是一些奢侈品,如女真人的貂皮,人参,朝鲜人的高丽纸、东珠,琉球人的苏木,日本人的武士刀,说句实在话,这些东西在战争时期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明政府对外输出的,却都是关切实际民生的重要物资,如种子、药品、食盐、布匹、铁器及粮食。

因此,明朝人为了避免大量战略物资外流,也为了保障自己周边的安全环境,不得不采取“华夷秩序”这一外交策略,限制贸易数量和种类,分化瓦解周边各方的军事政治实力,来确保自己有一个足够安全的生存环境。站在明朝人的立场上来看,这一策略也无可厚非。毕竟,历史局限性是当事人始终无法摆脱的魔咒,而后来者,却总是喜欢对着当事人念起这个紧箍咒,想来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明代的这种外交政策,我们在当今世界的局势中也能看到一些影子。一些老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他们同样用分化瓦解、乃至欺凌压榨的手段不断压缩崛起国家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些国家里,自然也少不了像明朝那样的奸商,他们利用定价权,技术壁垒等方式使劲勒索着相对落后的国家人民,让矛盾进一步的恶化。

被逼出来的满清八旗!明帝国灭亡得冤不冤?听听历史怎么说?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谈艺这篇文章,虽然只是简单谈了谈女真人的发展历史,但一些读者已然发现了其中的别样味道。以史论今,下一个女真人会在何时何地崛起?下一个明帝国又会在何时何地覆灭?历史的发展脉络似乎已经向我们宣告了最终的答案!您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