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买公司

对于“投资就是买公司”这句话,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理解不了。会说不就买点股票么,怎么就成买公司了呢,买下公司干嘛呢,再说也买不起整个公司啊,就算买得起那也不懂经营呀。要是这么理解,那可就笑大了。当然,很早很早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这里说的“投资就是买公司”,并不是说买下整个公司,而是买的是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买的不是你这家公司的股票代码,而是股票代码背后的这家公司的现在价值或者是未来预期价值。只有这家公司能够持续盈利,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来,那么你这个股票代码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真正买的并不是股票代码,而是透过股票代码背后的那家公司。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讲解:

如果A公司他的现有净资产是10亿,但他每年经营下来,才只盈利100万,那么你觉得这家公司应该值多少钱呢?

而B公司他的现有净资产也是10亿,他每年经营下来,能够盈利5000万,这样的一家公司,你觉得应该值多少钱呢?

C公司他的现有净资产也是10亿,他每年经营下来,能够盈利1亿,请问这样的一家公司,你觉得又应该值多少钱?

D公司他的现有净资产也是10亿,他每年经营下来,能够盈利1.5亿,请问这样的一家公司,你觉得他应该值多少钱?

如果让你来选择投资,请问你会选择以上A、B、C、D,这4家公司的哪一家来投?

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选择D公司,再次才考虑C公司,而不会考虑去投B公司和A公司。因为A公司只有现在的价值 ,而没有未来创造利润的价值。但D公司和C公司却有未来继续创造利润的产出价值。这样的话,D公司和C公司的估值,自然是要高于B公司,B公司的估值又会高于A公司。



A公司只有现在就进行清算,他才值10个亿,如果现在不清算,那么一年下来,只赚100万的利润。而一年期的无风险收益是4.5%左右,GDP是6.6%,不论对比哪一样,我们投资A公司,他都是在无形中持续的贬值,投入的年限越长,贬值亏损就越多。

B公司每年创造5000万的利润,对应4.5%左右的无风险收益,以及6.6%的GDP增速,也就勉强持平,所以投资B公司,也就只能是勉强打个平手保保值或是略亏些而已。

C公司每年创造1个亿的利润,对应4.5%左右的无风险收益,有着2倍的溢价,对比6.6%的GDP增速,也能够大幅跑赢,这样的话,投资C公司,长期持有着,就能够持续跑赢社会财富增速,每年都能够领先于GDP的增速。这样你投资C公司,就是真正的达到了增值的效果。

D公司每年创造1.5个亿的利润,对应4.5%左右的无风险收益,有着3倍的溢价,对比6.6%的GDP增速,也有2.5倍,这样的话,投资D公司,长期持有着,就能够大幅跑赢社会财富平均增速,每年都能够领先于GDP2.5倍的增速。这样你投资D公司,长期坚持下去,就跟滚雪球一样,你的财富就会越滚越大,越来越多。这样就是真正的达到了投资增值的效果。


通过以上这样讲解,你就能够明白,持有不能创造收益的资产,其实就是在变相的不断亏损。只有投资那些能够不断创造利润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股票的净资产会比当前股价高的原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能创造利润的资产,是会逐步贬值的。对于不能创造价值的净资产,是需要进行打折估值才是合理的,只有在出现较大的折价基础时,A公司才具有投资的价值。

但在现实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散户是理解不到这一层,或者是有的人在理论上能够理解,但在实际投资交易中,却又忘到脑后了。

更何况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有些由于财务数据的调节,以及有些行业属于周期的波动等因素,就更加的让普通散户摸不着方向。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并坚持执行,投资就是买公司这一理念的人,便少之又少。

然而在二级股票市场,由于流动性相对要好些,再加上市场的情绪因素,往往股价会大幅的偏离实际估值。这时候如果你没能理解到“投资就是买公司”这一重要投资理念,你就很难判断一个股票,他当前的股价所处位置,到底是个火坑的风险,还是黄金坑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