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是否降準還有待觀察

降準預期近兩日在市場上陡然升溫。中國人民銀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4月1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在空間和可能,但是需要結合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整體的金融市場流動性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一季度經濟數據還未全面出爐,目前不是決定是否降準的最好時機,是否降準仍有待觀察,主要需關注經濟運行的情況。

盛松成表示,是否降準首先要看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如果各項數據表明經濟已經企穩或很快企穩,則降準的必要性就沒那麼大。其次,是否降準還要看目前的貨幣市場流動性情況和利率水平。數據顯示,目前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利率相較去年也已經下降較多。3月份,我國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4%,比去年同期低0.3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7%,比去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3.06%,比去年同期低近0.7個百分點。儘管3月份貨幣市場加權平均利率較2月份有所上行,但從各期限品種的利率看,仍持平甚至略低於今年1月份的水平。

盛松成表示,當經濟企穩時再降準,容易推高通貨膨脹,也容易引發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降準的意義是為了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如果降準後,資金仍然留在金融市場,而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反而有可能助推金融脫實向虛。”盛松成表示。

盛松成同時表示,今年降息可能性較小。他表示,中國的利率體系非常複雜,按照從貨幣政策調控傳導至實體經濟貸款的秩序來劃分,大致可分為四層:第一層是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利率,例如公開市場操作的正、逆回購利率,再貸款、再貼現利率,MLF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利率等;第二層是貨幣市場利率,目前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第三層是央行規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2015年10月調整以後至今沒變過;第四層是信貸市場利率,也就是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個人等實體發放貸款的利率。

“通常所說的降息是指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即第三層利率。目前看來,降息可能性不大,一是因為這與我們利率市場化的整體改革方向背道而馳,二是因為目前我們的基準利率水平並不高。另外,市場上也經常討論第一層利率,即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利率是否會下調,我認為短期內再次下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第一層利率的下調能引導第二層的貨幣市場利率下降,但是目前較難傳導至最後一層即信貸市場利率的下降。”盛松成說。他表示,目前討論的“兩軌並一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其現實目的也是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和降準目的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