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本文作者:石學敏,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醫針灸學專家、國醫大師


中醫也有“四門功課”,那就是望、聞、問、切。望診排在第一位,因為從病人出現在醫生面前開始,通過觀察病人的氣色、神態、行為等,就能對病人的情況有一些判斷。

比如貧血,就是臨床上比較容易通過望診判斷出來的疾病,因為貧血的病人通常有比較明顯的特徵,很容易分辨。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為什麼貧血的病人容易看出來呢?

因為我們的身體很“聰明”,當血液不足的時候,會優先為功能更加重要的體內器官供血,而皮膚、黏膜的供血就會減少,所以貧血的人會有面色(皮膚)蒼白無華、黏膜顏色變淺的表現,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血色”。

正常人的面色是紅潤的、有光澤的,黏膜的顏色是粉紅的。一旦貧血,皮膚缺少滋養,健康的顏色就會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病態的白。不僅如此,由於氣血不足,貧血的人還會感覺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容易疲勞,表現得沒有精神,所以中醫常將貧血歸入“虛勞”“血虛”的範疇。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發現近年來貧血的病人中年輕的女孩子越來越多,而在以前呢,通常是老病號或先天體弱的人才容易貧血。

我推測這跟現在以“瘦”為美的審美觀有很大關係。

女性天生愛美,為了美一點兒、瘦一點兒,常常不吃飯,或者多素食、少葷食,這都是飲食不節的做法。飲食不節、稟賦不足、久病失血,以致脾腎虧虛、氣血兩虛,這是貧血的主要原因。

我治療過一個漂亮的姑娘,二十多歲,大高個,身材很苗條。她雖然是來看病,但是並沒有十分明顯的病證,主要是最近感覺狀態比較差,想用中醫的方法調理一下身體。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我問她平時有什麼感覺,這個姑娘說:“最近覺得很容易疲倦,時常頭暈。這兩週經常腰痠,也沒什麼胃口。”

我又問她:“月經正常嗎?”她說:“以前還挺正常的,比較有規律。最近這一兩個月會晚來四五天,而且量少,大概是以前的一半吧。”

我看了看她的手,手心蒼白、沒有血色,指甲薄、不光整。翻了下眼瞼,黏膜的顏色也很淺。她的這些表現都是貧血的典型症狀,於是我讓她去做了一個血常規,結果血紅蛋白濃度只有83克/升。

我拿著她的檢查結果對姑娘說:“從檢查看,你的主要問題是貧血。平時吃肉嗎?飯量大不大?”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姑娘說:“不瞞您說,我是個模特,平時為了保持身材基本不吃肉,只吃一些熱量低的蔬菜。我是那種吃多了就長肉的體質,所以每頓飯也不敢多吃,一天也就吃一小碗飯。”

我聽了她的話,搖了搖頭。

飲食是人體精微營養的來源,把源頭限制得這麼緊,氣血怎麼能得到充分的補充呢?難怪會出現貧血。

貧血日久,傷了腎氣,所以會有腰痠。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只有保養好了身體的根本,才能不生病。於是,我給她開了兩個處方,一個是調理身體、治療血虛的穴位處方,另一個是補充氣血的飲食處方。

要想糾正血虛之證,首要溫補脾腎、壯陽益精。在取穴上,我選了脾俞、腎俞、心俞、肝俞、三陰交、血海這幾處穴位;每穴先用黃豆大小的艾炷灸5壯,然後閃罐6次,最後留罐5分鐘,這種艾灸和拔罐結合的方法叫作灸罐法。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脾俞、腎俞、心俞、肝俞都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是相應臟腑在背部的俞穴,可調動臟腑之氣。氣行則血行,將臟腑之氣調動起來,促進氣血的運行,對調整全身狀態很有幫助。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其功能主治都與脾、肝、腎密切相關,有健脾和胃、滋養肝腎的作用。

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的脛骨後緣,取穴時可用自己拇指以外的四指併攏,小指放在內踝高點,示指上緣就是了。

經常頭暈、腰痠、沒胃口?說明嚴重貧血!國醫大師教你補足氣血!

血海也屬於足太陰脾經,在大腿前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血海是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有運化脾血的作用。

飲食處方主要是讓這個姑娘在飲食中多增加一些含鐵的食物,比如瘦的畜肉、魚肉、雞肉、豆腐等。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要適當多吃一點。

文章內容選編自《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 作者:石學敏。友情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