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生成绩不好(与别班的均分差2分),这样能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吗?

乖乖的Jane


专注于教育思考和阅读推广的一线教师,带给你最真实的教育干货,我是寐语小筑欢迎关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讲一讲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例子。

一个年级,有九个平行班,其中的一个班级的数学,每次考试 ,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理所当然,这个班级被众人认为是差班,毫无疑问,那群孩子也被冠以差生的标签。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成绩已经无所谓了,谁让她遇到了一群不开窍的学生。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四年,直到五年级的时候,这群孩子迎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要求严格,教学严谨,敬业勤奋。仅仅经过了一个学期,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年级第二。到毕业的时候,这个班级的数学已经稳居平行班的前列。

还有一个班,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即使班主任经常外出上课,耽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班级的成绩依然稳居前两名,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这群孩子 天资聪颖,整体素质高,没有差生。上一学期的时候,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老师也很敬业,但年终期末考试的时候,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班级的数学竟然破天荒地倒数第一,没错,就是倒数第一。

这都是发生在我身边最真实的例子,如有半点虚构,天打五雷轰!

同样是一群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换了一个教师,孩子的学业成绩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说明,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作用不可小觑,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很多人不愿承认这个现实,正如我作为教师开始也不愿承认一样,因为一旦承认了,一旦成绩不好,教师就会被诟病,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水平不行,人们总是认为别人的优秀都是偶然,自己的不足只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利偏误的原则。人们总是看到自己的好,看到别人的不足。

教师抱怨学生不行,可以很好地遮掩自己的不足。推卸责任是人潜意识的一种避难的行为。

但教师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的。

这是我当了多年教师和班主任以后得出的结论!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可以反映教师的水平的,起码能够反映你过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当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可以不断地提升!

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我提问学生,班级里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茫然无知,我义愤填膺,回到办公室以后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大声指责学生太愚蠢。一位老教师走过来说:如果班里有一两个学生不会那可能是因为智商有问题,如果十来个学生不会,可能是因为他们上课没有听讲,如果一半的学生不会,那就反思一下,你讲的是否让学生都听明白了。我恍然大悟,从此时时警醒自己,自己讲的是不是清楚明白,简洁明了,是不是能够吸引住学生。

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经常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但愿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相遇都让学生引以为傲!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 吉诺特所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寐语小筑


当然不是,当然作为学校领导,在分析各个班级教学成绩以及未来教学计划的时候会作为一个参考数据,但是作为个人来说,并不能说明这个老师教学能力不好。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我总感觉优秀的老师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大家口中的优秀老师。

我从小学开始,那个时候我们那边条件很差,小学1-4年级都是一个老师教,那个时候也考学习语文和数学,其他的课程都是闹着玩的,我们老师是大家口中的好老师,当时我的成绩也可以,但是其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的,只是可能小学简单,加上我们人少,没有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成绩都是可以的,后来三年级暑假的时候,我们老师跟其他学校的老师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关系,我们学生并不知道这是个人行为还是学校的行为, 反正暑假期间就我们班跟那个老师的班我们两个班一起去他们学校补课,在那里也就学了不到一个暑假的时候,这期间我的头皮都烤糊了,因为老是扎着两个辫子大中午的回家吃饭,头皮都晒黑了,到了秋天头皮疼的不行,哈哈。但是这个暑假为我以后的学习的意义,有点开窍的感觉,数学是学校的基础,数学学好的,我指的不单单是成绩好,而是自己明白的那种,总的学习成绩不会差的。那个老师就不是大家口中的好老师,但是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好的老师,我都是把他当成我的启蒙老师,虽然只会短短那么多天。

当然了后来到了高中开始学几何数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家口中的好老师,但是对于我来说,并不合适的老师,导致我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吃力,当然考试成绩也不好。

自己努力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得开窍,开窍后的人生是美不可言的,一个适合你的好老师,就是上天来帮助你的。


二T姐


应该不是教师问题。

我现在的班(高中)和隔壁班是兄弟班,文科就这两个尖子班。按成绩分进去的(第一名去二班,第二名去一班,第三名去二班,第四名去一班……)所以学生层次基本是差不多的。

别人一班第一次月考考差了,第二次月考就会考的比二班好,这样交叉。和学生心理有很多关系吧。有的学生考差了,就会很努力的学然后下次争取考好,有的学生考好了,就有所放松。当然学霸不会这样,中上层以一下的学生会。

有趣的是我们班主任是英语老师,隔壁班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我们班数学比他们好,他们英语比我们好。包括去办公室问题的大多数是去问数学,隔壁班大多数是去问英语,当然数学也有。

也和学生素质多少有点关系。我们班语文和历史基本每次都领先。也是在2分内。


3蓦然回首7


姑苏讲堂,专注于教育类问题的解答。欢迎关注。

我们显然不能只以这样的标准来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这样太过于片面而不近情理了。就拿我自己上高中时的老师做例子,那时候我们班(物生班)的语文均分始终提不上来,总是垫底(别的物化、物生班都比我们好),于是调了一个刚刚教完毕业班的优秀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老师很认真很辛苦,我们的语文成绩才终于达到了中游,有时发挥还会失常,但却难于更好了。

如我上述,这种问题背后有多种因素,绝非老师一人的问题,可能性存在于这个班是什么特长班,以及这个班这一科原本的学习情况等等可能原因,我这一个例子是举不尽的。但我们能从中看到做老师的无奈,他接手时这个班在这个方面便有所欠缺,孩子们对于这门学科又不甚喜爱与上心,他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一些家长与外界人士的质疑、批评,并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可是大伙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均分水平难以提高怎么能只怪老师呢?要知道一个人考了不及格就能拉一个班平均分一两分呢。

你可能说高中存在分科,那小学和初中呢?小学和初中的例子只会看得更加明显,我小学初中时几乎每个老师都同时教两个班学习,不少老师他自己教学的两个班就会存在这“永恒的差异”,两个班总是相差一两分,三四分的,他同样地教学,难道均分有差异全是他的错?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老师,他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苦于无法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这是疏于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学习和精进。

依我所见,我们去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我们不能只看平均分这一项,我们要多面、理性地分析,从学生自身对学科的喜爱度,班级学习氛围好坏,偏向文还是理,均分。



姑苏讲堂


班平均分差两分,这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能完全说明老师教学能力有问题。

老师的教学业绩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生的整体水平、班风学风、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敬业能力以及班主任的管理等等。

以2014年为例,我任教初三(1)、(2)班的物理,每次考试初三(1)班的物理班平分都要比(2)班高2分左右,但平心而论,我在(2)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比(1)班多,教育教学方法也比在(1)班用得多,但始终考不过(1)班。

在中考中,我两个班的物理成绩分别位于片区第一和第二名,但还是初三(1)班比(2)班要高2分多。我也不断分析原因,这应该不是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可能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班风学风有关。

当然也存在一小部分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如果一个本身很优秀的班级让他去任教,也有可能考不出好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争取早日变成教育教学骨干!


Lance课堂


均分很难说明问题,如果班上有几个尖子生,均分很容易被拉高;班上有成绩特别差的,均分很容易降下来。而这两类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讲,受老师影响不是特别大,所以说这种评判标准是不全面的。

好的教师应当是可以让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一个基础的水平,均分是一方面,标准差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它。教育不是自然科学,在数据之外,具体情况也应当考虑到。

比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天生智力比较差,因此他每次考最后一名我们也觉得不足为奇,当时不知道有没有把他算进我们班的成绩里面。我想应该没有吧,不然老师为什么都不管他呢。如果说把他算进班级成绩,我们班的均分显然会比其他班低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教师教学能力有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把他放弃也是不合适的,脑瘫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只是智力差一些,教师更应该挖掘他擅长的东西,促进其发展。我们当时班容量也挺大的,68人,老师应该也没有精力去管这么多吧,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就此打住,回答完毕。


翩然絮语


当然不能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数据和方法来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

上次期末考试,某班有2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别是30分和40分。放寒假那天,2位家长去接孩子时,在校门口碰上,谈起孩子的成绩时,说:"我家孩子的成绩,就外语比你孩子强些。"班主任外语老师听到后,笑着说:"其实他们就做了选择题,而且是抽的签呢。"

其实吧,老师教学成绩的优劣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学生的考场发挥、以及生源因素等。

平均分相差2分,总分也就相差100来分。这个差距,只需有2个学生不争气,便足以让老师在名誉上抬不起头来。

上次期末考试,"三味"所教的两个初一班级的政治科,平均分这项相差也就2分多点,一个班排年级第一,而另一个排年级第八。为什么同一教师教也会相差这么大呢?原因很简单:另一个班有“三大金刚",平时在学习上基本“油盐不进",能帮老师参加考试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所以,这真的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不大。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的平均分比别人低了2分,在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成绩评价结果上,别说低了2分,即使低0.2分,也是这样一个评价:教学能力就是比别人差!

管你承认不承认,反正荣誉证人家拿走了,谁听你辩解呢?


三味聊教育


班级学生成绩不好,不能说明教师教学能力不好。但如果班级学生成绩变得不好,一定跟教师有关,要么是教师的态度问题,要么是教师的能力问题。

之所以这么强调,是因为我们在判断教师水平的时候,并不能只看学生现在的成绩,还应该看分班成绩。

有些人可能会说,分班的时候不都是平行班吗?是,理论上是平行班,每个班的学生水平都相当,但这里,往往也是有猫腻的,不可能绝对平均,学校为了保证公平,是先分班,然后由班主任抓阄,抽到哪个班就带哪个班。其实抓阄之前,一些班主任已经偷偷看过各班的尖子生状况,在心里给那些班级排了大致的好中差。而且抽到班级后,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会用各种借口和年轻班主任要求调换学生,比如某学生分班前是自己班的班干部啊,某学生是自己的关系户啊,用明面上成绩差不多的学生把那些好学生换到自己班。

这样一来,学生最初的班级成绩就是不均衡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明明是平行班,但学校分班后第二天进行考试,各个平行班的总成绩差距会超过二十分。这个二十分的分差,有的班主任会奋起直追,有的班主任到高考也追不上。所以,学校有一种说法,抽到了一个好班,这一届你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结合分班后初次考试的成绩和现在的成绩进行判断,才是比较合理的,分差更大了,说明老师有问题(至少跟老师有关),分差在缩小,哪怕依然比较差,也应该给老师时间,也给学生奋起直追的机会。

再说说成绩真的变差的问题,也不一定是老师的能力问题,就学生的成绩而言,在能力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教师的能力。

我们学校有位班主任,他的课基本是公认的讲得不好(语文),学生在上他的课时,很多选择自己刷题,但他们班的学科成绩和总成绩经常都是第一。原因是他在课外花的时间多,对学生要求严格,基本上每天在班里泡着。他有一句名言在学校广为流传:又快两个小时没有进班看看了。是的,他进班的频率和在班的时间是所有班主任中最多的,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他基本所有的课外时间都在班里,每周他会抽几天,全天候蹲班听课,别的老师上课,他就在最后一排坐着,盯着学生。

说实话,对学生来说,班主任在班和不在班,那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他们班的学生已经适应了班主任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的情况,想说话,想偷懒走神,心理压力都会很大。

所以,班级成绩变差,不一定说明教师能力不足,但我觉得,还是承认能力不足好一些,毕竟,如果不是能力不足,那就是教师的态度有问题了。


金牌小书童


两分之差真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首先班级学生的智力有关。我们按一个标准班级43人来算,这个班级里,只要有一个考十几分的孩子,那么,这个班的老师就要比别人勤奋,靠提高其他孩子的成绩,来拉高平均分。如果你们说没有十几分的,但摊到几个不及格的,更是要呕心沥血,才能把落下的成绩补上。因为每个班级都会有后进生,问题是分到的后进生多与少的问题。

其次班风班貌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你所带的班级是活泼向上的积极学习的,还是沉闷无斗志的?你所带的班级孩子多数是内向型,但默默学习的,还是整天活力四射爱玩的?这一点点的差异会影响考试成绩。这个复杂一点,什么型的班级,既跟班主任有关系,又跟每个孩子的本性有关,特别是榜样型的孩子,对班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第三跟科目有关,就小学的语数两科来说吧。语文成绩高低不会拉得太开,基本在平均分上下浮动。高上平均分六七分已经很厉害了,有时平均出来的分数,高过平均分也不过是三四分。数学成绩拉开的距离会比较大。

第四跟当天做的试卷有关,当天的试卷要是刚好是自己班级比较擅长的,或是刚好老师布置做过讲过的,就占了大便宜。

第五一次半次的差两分不能说明什么。有时高两分,有时低两分也不能说明什么。长期输两分就参考前两点。


寒蝉306


班级学生平均成绩不好,不能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

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多项指标来评价,主要有:

1、全班学生是否喜欢听某位老师讲的课。

2、全班学生当堂完成课堂练习的比例高与低。

3、全班学生感觉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否量过大。

4、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班级管理是否严格有效。

5、全班同学平均成绩呈现稳定上升且波动性很小的趋势。

6、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很好,家校沟通顺畅。

7、家长重视配合老师教学,做好孩子的课外辅导学习。

以上这几方面,既有老师在学校教学上的表现,又有与家长的良性互动,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如果光靠老师的个人努力,只要班级里有几个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就足可以将班级整体成绩拉低。

举一个例子,某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她非常敬业,教学能力也非常不错,但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所教的两个班级平均成绩落后于其他平行班同科成绩3分多。

通过调查发现,该数学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全部参加考试,而其他平行班却把成绩特别差的同学不列入考试人数中,要么让家长给孩子请病假,要么从医院开出智商有问题诊断证明,每个班至少有两名同学不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结果出来后,该数学老师虽然明知道这样的成绩排名不真实,不客观,内心委屈,但是她丝毫没有办法,因为一个正直的老师不会用作弊手段去获取平均成绩的高分。而有些老师教学水平不怎么样,却在考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反面事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