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杯热茶
在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小学阶段,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不是可不可行,而是根本不可能实行!
而如果到了高中或者大学,这种选择,就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先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对那种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而另一个老师,对学生很宽松,很温柔,从不批评,更别说责骂了。因此,学校每年的学生评教,那个老师的学生满意率,都比我高,有时候还高得多。我知道,那些调皮捣蛋的被我狠狠批评的学生,肯定是对我“不满意”!
毕业很多年之后,学生聚会,那些当年被我批评的学生,对我,尊敬有加——没有您,我们可能就会走入歧途。其中一个孩子更直接,如果不是您每天敲警钟,甚至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手段,我肯定在监狱里!
但说起当年他们最满意的老师,却是一地鸡毛——那个时候不懂,总以为宽松就好。现在明白了,过度的宽松,就是放纵!
讲这样一个小故事,是为回答这个问题做铺垫:
学生选择老师,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老师?
由于中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在选择的时候,更多的在于外在的方面,比如,教师的外在形象与气质、教师的语言是否风趣幽默、教师在管理上对学生的宽松程度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选择,毫无疑问,是哪里宽松往那里选!
就以我前面所讲例子来说,当年的那些孩子,会选谁?肯定选那个宽松的老师。如果是现在,他们会选谁?肯定会选我!
你想,是不是这个问题?
那教师来选择学生,又是否可行呢?
从内心深处来说,没有几个教师,会像新闻报道里所讲的“哪里困难往哪里去”——从人的本性来说,趋乐避苦,是一种本能。你想,前面学生选择老师,是不是也是一种“趋乐避苦”?不客气的说,否认这种本能的人,那就是所谓的“道德婊”!
所以,教师选择学生,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没有老师选。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谁来保证这批孩子的受教育权?
当前,在一些特别优质的民办学校,就实行的是“学校选学生”——而一旦这种选择,普及到所有中小学,可以说,那将是中国教育的一场大灾难!
其实,这种思路,完全可以改成:以课程为媒介,教师选上课程,学生选修课程
学生选老师,选的是老师本人,主要是根据老师的性格来进行选择。而如果实行由老师提供若干种课程,有学生来选择课程,则是一种对内容的选择(其中,也会涉及到人,但比例会小很多)。我所说的这一点,目前,已经有一些先行先试的学校,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比如北京的十一学校,就建立起了“课程超市”——学生选课程,就像到超市去购买东西一样方便!
我曾经多次到十一学校学习,说实话,这对老师的要求真的很高——如果你提供的课程没有学生选,那对不起,这一学期(年),你可能只能从事辅助教学的岗位。所以,老师们为了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又受到学生喜欢的课程,那真是绞尽脑汁。
但大多数课程,对于学生,也是有选择的。比如,交响乐团,那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你叫我去,可能把老师急死也出不了成果。
所以,学生选课程,是基于兴趣;老师选学生,是基于基础。这样的选择,才是有意义的选择,才是指引未来方向的选择。
三水三心
先不论是否可行,想象一下不妨。
题主这样想大概是有感于个别学生“冥顽不灵”,老师用尽了浑身解数而收效甚微;或者是学生摊上了一位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如坐针毡。普通人或许都有过后一种经历,而做教师的恐怕两种情况都遭遇过。
当学生的可以选择教师,当下大学里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行的。我不感冒的教师,我宁可待在图书馆里,课堂恕我不奉陪。我心仪的老师,可以创造条件去蹭课。
在新式学堂之前,民间私塾就是学生选择教师。孔夫子弟子三千,这些人慕名而来就是学生选择了他。比如曽皙和儿子曾参都来给孔夫子当弟子,这相当于招揽到了回头客,也是孔夫子教学质量高的证明。
当下乡下的学生进城,城里的学生进京,还有的学生直接被送到海外求学,可以说学生择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学生选择教师还任重而道远。
如果自负盈亏,就像当下的医疗一样把教育推向市场,让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有充分的择校权,确实能淘汰掉一些教育质量不佳的学校和教师;将个别掉队的老师清退出去,就能够让教师队伍引来了“源头活水”。
那么能不能允许学校和教师选择学生呢?
新式学堂之前的私塾和当下的许多私立学校也是可以的。比如私塾里,如果这位老师名气足够大,或者他性格足够倔,他可以不让某人列入门墙。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明朝著名文臣宋濂自述求学的经历。他当年冒风雪徒步到百里外向人求教,态度恭敬得很。老师发起脾气来,自己连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一般说来私塾的老师对学生的资格不会太苛刻,因为他要以“束脩”为生,靠学费创收。孔夫子就说过,只要自愿上缴学费,我来者不拒。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列入门墙的弟子把关不严,优秀率就保证不了,这也有自砸牌子的风险。所以,有些私立学校初创时为了拉生源根本不设门槛,等有了名气了,生源充足了,就开始“择优录取”。
孟夫子说过,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为人生第三大快乐;可见圣人也愿意选择优等生。当如果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有选择学生的权力,资质差的哪里还有就学的地方!他们找哪里说理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机会均等不能被葬送,学校的大门应该对所有学生敞开着。
结论: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将成为可能,公办学校里教师选择学生不可行。
牟山花下客
这个教师选学生,学生选老师的情况在中小学基本很难实现!
我来说一说我们学校情况!
我所在的是一所小学,因为学校属于新建学校,教师人员非常短缺,差老师非常厉害,基本全部老师都是满工作量,而在学校的老师应该知道,辛苦做事的老师永远在做事,闲的老师永远在玩,而如果由学生选择的话也根据学生的基本面会显现不同的情况!
我对面的一个老老师是从初中过来的经验非常丰富,抓成绩非常突出,这也得到领导们的认可,基本所教班也是全区排名最前面的那种,但是每学期期末学生对于老师评价很差,校长在全体大会上说明这是教育界的奇怪现象,一般成绩好的班级最喜欢老师!非常理解这个老师!
再说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语数外老师基本很辛苦,与学生接触也很多,如果大的班级的话一般也与主课老师比较亲,还有就是有一些不好好上课,每次上课都是让学生自习,或者不好好上课,学生都反映说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你们来上吧!
数学严老师
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而排除学校安排和干预,也就是说老师可以自主选择看中的学生教,学生也可以自由地选择跟着喜欢的老师学。果真如此,教育不就乱套了吗?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异想天开、歧途末路,不可行!
多年来教育一直在追求公平,而这个议题却与教育公平背道而驰。所谓教育公平,一是师资力量的均衡,包括城乡均衡、校际均衡等,这种均衡需要主管部门的调控和学校的调剂安排;二是生源的自然均衡,就近方便入学,该在哪里上就在哪里上,或城区学校或乡村学校,排除一切人为的干预,让学生在有序的管理中接受教育,在老师的教导下、在智力基础上主观能动地成长成材。
过去搞的尖子班、重点校等,对于教育秩序的冲击,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近些年的择校风、进城上学热等,带来了不得不下大力气整治的大班额和校园微腐败等不正之风。新时代的教育再也经不起师生‘’双向选择‘’这类瞎折腾!
鹰眼看教育
根本无法做。
如果有200个学生选择甲老师,只有3个学生选乙老师,怎么办?
甲老师要超工作量工作了,或者只能上大课,无论哪一种,甲老师累垮身体,教学质量还要下降,如果你懂教育,就会知道上100人的大课与上30人小课的差别有多么巨大。
而乙老师可以一对一辅导,教学质量可以大大提高,由于只有3个学生,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既然是双向选择,老师方面,甲、乙老师都只会根据个人工作能力与学校条件,选择两个班约八九十名学生上课,好了,我选你,你却选了他,怎么解决?
想一想,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会是什么?学生能不能正确选择老师?这是不可能的。
凶老师估计将陷入没有学生选择的窘境。所谓凶老师,就是教学严谨,要求严格,事无巨细,管到学生意见很大,这种老师,一般学生毕业多年后才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这种老师没有学生选择。
而善老师却门庭若市。有一种善老师叫老好人,做学生喜欢的,坚决不批评学生,尽量少布置作业,忽悠学生,这种老师,也许学生毕业后才会醒悟:当年让这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坑惨了。
还有,现在学校普遍师资紧缺,你还要让没有学生选择的老师不上课,雪上加霜,脑子有病吗?
这事还会牵涉到校外。
甲老师是特级教师,是名师,就会有各种关系过来,校长说:甲老师,这个小孩你必须收,学校基建项目还指望着家长批条子呢;局长给校长打电话:学校这个做法很有创意,局里非常支持,有个学生一直非常喜欢甲老师,看看这次能不能进甲老师的班级啊;甲老师的舅舅来了: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舅舅这辈子没有求过你一件事,你看着办吧!甲老师的同学亲自登门造访了:我们是发小,同窗十年,这件事无论如何你得帮忙……然后老百姓就会惊奇和愤怒的发现,甲老师的班级成了贵族班,一般人根本进不了,一边骂着学校腐败,一般闹着取消双向选择,均衡分班!
大侠145002436
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这个方式看起来很美好,教师和学生都终于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学生或教师了。但是在现行的条件下、实际中并不可行。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一个学校里教师是固定的,就那么些教师,学校得对教师进行合理分派。一般来说,每一新学年,教师可以跟班,除非特殊情况,或学校的制度规定。如果是跟班,学生自然是原来那些教师教的。其他的班级,另行合理安排教师。学生是没得选择的。
当然,一些学校也有每一新学年来个平衡班。按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均衡分班。让教师公平公正进行竞争评比考核。
要是实行双向选择。先说学生选教师。要是比较大的学校,一个年级有四个班级。而特别优秀的教师可能就那么几个,以两个算吧。这两个教师,却因生满为患,另外的教师却无人问津。这怎么办?会乱套的。如此,好教师吃不消,不好的教师要怎么安排工作呢,都让学校都头疼。再说,好教师也没有分身术。总有一些学生没法进的吧?怎么办?你凭什么不让进?如此,一些教师没学生教,一些学生没教师教。怎么办?这两者凑合吧!却是情不甘心不愿的,双方是不是都觉得别扭!
如果是教师选择学生,那些差生的就没学校读书了。拒绝你,就一句话,双向选择嘛。你没人要了回家待去吧!这对学生来说,会更惨的!
因此,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这个方式并不可行。到什么时候可以推行呢?能当教师的多得是,随便可以招到教师。再是学生就读没有年龄限制,想读哪个年级就读哪个年级,才总会找到适合就读班级。只要家长不怕麻烦。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加关注,进一步交流探讨。谢谢!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更多精彩内容期待分享!
田戈教育
你还以为这是人才市场啊?老师和学生可以双向选择,那得浪费多少人力资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就不必说了,这种选择方式只能造成一种极端,那就是谁会讨孩子开心,谁就能够获取自己的资源。
这种方案好像是根据西方的一种议会制度所严格来的吧,没看到西方搞一个提案,上三年下三年一个简单的英国脱欧,拖了多少年了还没脱掉。
有些事情可以学习,有些事情却需要我们自信,我们的很多制度非常优秀,没有必要去学习其他人和其他国家,在这里我们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狂妄自大,只是我们一种自信,正如领导人告诉我们的,这叫制度自信也叫文化自信。
中国利用了建国后接近不到100年的时间,迅速的完成了中国人口素质,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高中教育基本快普及。9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的状态,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制度是非常优秀的,不要在那再,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所以说,所谓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不懂教育的人在那里胡闹,或者说为了博取一定的眼球,吸引别人的注意,这种拿着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浪费的决心,实在是令人厌恶。
有些事情可以双向选择,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就像每一个人在家庭中的出生,基本上都是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奠定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想法不可行。是错误的。
宜城老师
不可行。除了大家所讲的乱套了或不公平之外,如果是中小学生就会有:学生不懂事,不会挑,只挑能哄他高兴的,至于教学能力强、管的严的老师,他们肯定不会挑,而家长又不是人人都有文化,不一定能自己判断好坏,最后只能靠口碑了,而有些口碑好的不一定真教的好,他们可能是因为学生考得好,而学生考得好的,也有可能是被压出来的,或老师的猜题能力强,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各方面的能力和考试成绩都一把抓,而有的老师不管其他的,只管抓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全靠死记硬背和熟练程度,这对学生并不好。我读书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老师,重点抓能力训练,结果,我们班的所有同学考试都吃亏了,没有一个考上非常好的学校的,但到了工作单位,没有一个工作能力不强的,就是当年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最后,在单位工作能力都非常强。
好吃好做好学
我觉得可行。
国外的不少高校就是这样做的。国内的某些高校也在做过类似的尝试。
江湖满地一愚翁觉得,中学,尤其是生源较好的初中和所有普通高中也可以采取。
如今中学,不论是初中和高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分所谓的“实验班”和“平行班”。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实际就是重点班和普通班。如此分班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严重打击普通班学生的自尊心,也打击了普通班教师的职业自尊。同时也为教育腐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不少家长,为了进“实验班”,动用了一切人脉。行贿有时也在所难免的。
如果采用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以上问题基本可以解决,而且还会倒逼业务水平落后的老师不得不上进,从而从整体上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带来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进入了良性循环。
个人以为,可以这样操作:初一或高一入学前1个月,将所有任课老师的个人简历和代表课视频(职业生涯最优秀的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同时,学校也将学生简历等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选择。这样一来,业务水平较低的教师很可能就选不到学生。当然,学校的整体调配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学校的调配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家长不同意,可以选择其它学校就读。由于这一切都在网上操作,公开,透明,就杜绝了教育腐败的空间。
我校综合实践课就是采取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综合实践课程一共开始30门课,30位任课教师和600名学生线上选择。经过两年的摸索,现在基本成熟。综合实践课渐渐成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当然也倒逼了不少老师提升自我。
有人说,选择权的拥有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进步。正如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服装颜色一般只有蓝色、灰色、红色三种,而现在则是姹紫嫣红挑花了你的眼。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教师学生双向选择是教育的进步!应该点赞!应该探索!
江湖满地一愚翁
这个做法有利有弊,从理论上看,利略大于弊,具体如何,还需实践验证。
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学生,都会觉得这方法好,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有点象"自由市场"和"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肯定会促进老师和学生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促进改革开放,这是明显优势。
和"自由市场"、"自然选择"一样,也有不利的一面,前者会导致垄断,不利于良性竞争,后者会把一些不适应环境的好教师好学生给淘汰掉。
选择大于努力,前提是你会选才行。受欢迎的老师一定是招人喜欢的老师,可能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老师,但也可能不是专业水平最高的老师,比如象不太会哄学生但专业水平高的陈景润类型的老师,估计招不了什么学生,而这种老师是最需要最优秀的学生的。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知道什么是好老师吗?家长会选吗?还不是凭老师名气,我们都知道名大于实的现象比比皆是,看谁更会卖广告。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呢?我觉得,这个肯定不可避免,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也经常会看到更专业的好老师往往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专业水平高的老师要求更高更严,讲的内容更难,孩子们不喜欢。这个家长和学生会判断吗?
也可能会出现马太效应,无论师生,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如果这样双选后,很可能会出现有的老师教的学生多,工作量大,这报酬又怎么计算?如果规定每个人招的人数一样,也会出现不同科老师选的学生不同,怎么组班管理?
以上都只是假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实情况如何,还得试验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