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不強,讀書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第二中學學生馬佔秀,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哥哥相依為命,哥哥離婚後外出務工,留下兩個孩子無人照看,馬佔秀讀六年級時便輟學在家照看兩個孩子。德令哈市教育科技局工作人員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多次家訪勸學,最終父親同意讓女兒復學,她的兩個侄女也免費入讀德令哈市八一路幼兒園。

馬佔秀重返校園,是我省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的一個縮影。

不可否認,失學輟學現象,在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表現得尤為突出。越是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越容易發生失學輟學的情況。

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去年,青海省教育廳出臺《青海省關於進一步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的若干措施》,要求對認識不清、履職不力、弄虛作假、持續落後,且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談,並嚴肅追究責任。

同時,教育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庫手段,研製開發青海省控輟保學數據核查比對系統平臺,在全國首創“互聯網+”控輟保學全新工作模式。

2017年9月以來,青海省3萬餘名縣鄉村幹部和學校教師走村入戶教育動員,至2018年秋季開學,有2.65萬名適齡兒童迴歸課堂,重溫書香。去年,青海省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6.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提高3.8和4個百分點,控輟保學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所有的孩子在享受平等教育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控輟保學”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知識的殿堂裡徜徉,“一個都不能少”,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溫暖的陽光中,汲取知識的營養,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