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清代的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岁既能诗,善书法,工雕刻,尤精绘事。”黄宾虹:“书法第一,画其二也。”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其绘画和书法成就颇高。八大山人晚年从事书画创作时,使用了“八大山人”的落款,可以认为这是他书法自成风格的转折点。八大山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书法,青年与中年时期善于临摹和学习成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风格,例如黄庭坚、欧阳询和董其昌等书法名家,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影响比较大。这些也为其后来别具风格的“八大山人体”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王公贵族出身和传统的书画世家为八大山人研究书画艺术提供了摇篮和沃土。在这样的条件下,八大山人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书画技艺,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存八大山人的早期作品数量少,多数出现在题款、跋语和诗文当中。观察其早期作品,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在书法上涉猎面较广,作品中出现了篆、楷、隶、行等字体,形式多样,但尚看不出自身的书法风格,能够从中看出字体表面看出其渊源,有哪些是出于历代书法名家之手,表明了他早期的对书法的勤奋学习。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八大山人钟爱黄庭坚的作品,多幅作品和黄风格十分相似,数量也比较多。明末清初时,董其昌书法盛行一时,八大山人也在学习董的行伍当中,除此之外,董其昌的禅宗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八大山人,这也是他学习董其昌书法的重要原因。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早期的八大山人,对书法绘画十分喜爱,这和他的家庭条件是分不开的。其祖父、父亲、族叔都对书画知识以及创作研究颇深,加上他和王世贞、文嘉等著名书画家有着密切的来往,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八大山人青年时期仕途破灭转向书画创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明王朝覆灭后,八大山人进入仕途的希望破灭,为躲避灾祸,只好削发为僧。这一时期,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书画学习。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传綮写生册》是这一阶段产生的重要作品,除了绘画之外,在诗句和题跋上表现出的书法类型,兼具楷、隶、行三种字体。楷书深受欧阳询的影响,有欧字的挺拔险劲;隶书带有汉碑风气,笔画沉着有力;行书风格则学二王,用笔洒脱自然;草书张弛有度,体现了八大山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书写能力。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八大山人在晚年还俗,表现出对佛门的淡漠和董书的困倦。他在60岁之前广泛学习了各种书法,每一家书法都基本上掌握了其中的精髓。类似于黄庭坚和董其昌以及欧阳询的书法,既掌握了欧字用笔的方劲,结体险峻的特点,又深得董书“淡漠空灵”的韵味以及黄的布局爽性,伸放手脚的特点。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八大山人厚积薄发之际,开创自身书法风格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既当和尚,又是道士,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

八大山人行书《刘伶酒德颂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