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书法,怎样继承创新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继承创新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里有段话:“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这段话,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书法用笔最重要,结字也得下工夫。结字和用笔都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变化。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形态古法上有变化,它的雄秀气韵出于自然而然,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都在学习。齐梁时代的人,他们结字并非不符合古法,但是缺乏俊气。这毛病又在他们中间普遍存在。然而古法到底不能丢失。”这段话里面,“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了个修辞,叫互文见义。它的意思是说:结字、用笔都要因时相传,都要千古不易。因时相传,是创新;千古不易,是继承。这段话,从强调用笔,说到结字的重要性,提出结字和用笔都要继承传统,都要有所变化。接着又举出王羲之的例子进行阐述,指出古人的得失,得出结论:书法,要继承传统,还要有所变化。用现在的话说,叫继承创新。这里,还得说清楚,“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绝不能拆开单独理解,那样的话,既不合事理,也不符文意。更何况后面说的字势,既需要有结体,亦需要有用笔,否则就说不通。

这里,还需要反过来把事理说清楚。“用笔千古不易”,倘若单独理解,那就成了用笔千古不变。其实,楷书行书用笔,并不是千古不变。王羲之跟钟繇,用笔有没有区别?颜真卿跟王羲之,用笔绝对一样吗?想想看看那些具体的撇法捺法,当然有变化!至于说方笔圆笔的具体技巧,不同的书法家,书写也有差别!当然,只有跟后面的分句一起理解,内容才有变化空间,需要千古不易的就是原则,就是法度;因时相传的是个性,是特色。这样理解才准确贴切。再说,“结字因时相传”,倘若单独理解,又很容易误解成不要传统,随着流行书风变化。这绝对谬误。

书法,作为艺术,必须创新变化,这没得说。书法的创新,必须继承传统,这事情大伙儿都知道。书法继承,王羲之传承钟繇,赵孟頫传承王羲之,这事情大伙儿都明白。书法传承,当然要传承用笔,也要传承结字,还要传承风韵精神。王羲之的书法,对钟繇的用笔结体都有传承,而且用笔结体都有变化,还有自己崭新的内容。就像赵孟頫所说:“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这崭新的内容,就是字势古法一变,就是王羲之写出来的雄秀之气,当然就是王羲之书法的精神。书法有新的精神面貌,又归根揭底需要对古人的传承。今天,大伙儿的传承方法就是临帖。临帖,需要学习古人的用笔,亦需要学习古人的结体,还应该注意古人的精神风韵。传承古人,不单单是临帖字面貌相仿,更要学习消化,要把古人的用笔结体乃至精神风韵镌刻在大脑里,融化在血液里,化人为己,那才算是真正的传承。学习了,传承了,再写出来自己的精神,那就是创新,就有自己的风格。这个过程,是自热而然的过程,绝对没有什么所谓的突破,也用不着绞尽脑汁,只是学习古人的时候,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写进去就成了,丝毫不费力气,但需要平静,需要有耐心,也需要有自己的灵感。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事情。就是有些人无论如何写不出来自己的风格,为什么?道理嘛,很简单,就是他自己没有!他的大脑里,没有自己的个性,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很平常,没有特别的认知,没有自己的文化气质。自己没有文化气质,怎么写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呢?这些人,可能以前字写得并不错,临帖很像,却总是走不出字帖,永远在古人的圈子里打转转。那些人,写字无论用笔结体都能写得很恰当,而且也有相应的基础。至于文化,那些人识文断字,甚至也能顺口吟诗作赋。但是,那些人的诗文无法感动人,无法让人震撼,因为他们没有个性,也没有深度。归根结底一句话,他们的文化水平太浅,无法被各种各样的美所陶醉,艺术对于他们没有感染力。从前有人给客人沏上自己珍藏的茶叶,客人喝茶时候他禁不住问茶怎么样,客人的回答大煞风景:怪热。那个客人,绝对不会品茶,至少没有那兴致。今天有不少书法家,他们由于自己文化层次的限制,无法欣赏古人书法经典里的风韵精神,只能看到用笔和结体,只会孜孜不倦研讨笔法技巧,跟那个只知道茶热茶凉的客人有得一比。

这事情还有一说,就是当今的丑书。那些人写字,无法创新,只能在字帖里面打转转,无法写出自己的艺术特色,但是他们有着对创新的向往和渴望,希望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他们为了自己写出特色,不惜挖空心思,刻意做作,弄出来千奇百怪的所谓风格。那做作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疙里疙瘩,结体用笔走了形,面貌变得狰狞,整体变得惨不忍睹。还有,对于传统,没有任何继承。有些人口口声声继承传统,却硬是把颜体楷书写傻,精神风韵完全丢弃,当然也属于这一类。就这东西,书协里面却大行于世,而且进国展,上大雅之堂,吹捧者,追随者络绎不绝,荒唐不荒唐?当然,找到了根源,丑书从哪里来,当然就有了答案,只是这风气,已经深入中国书协的骨髓,该怎么办?

书法,怎样继承创新
书法,怎样继承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