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姓|中華趙姓 百姓之首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趙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排行第七位的姓氏,總人口約275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2.29%,主要分佈於黃河沿岸的省份和東北地區。

貴姓|中華趙姓 百姓之首

趙氏圖騰

姓氏起源

源流一、漢族趙姓出自嬴姓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建立趙國以國為姓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七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源流三、源於賜姓或改姓

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再有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

源流四、源於冒姓

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壓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復仇,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改的是“趙”姓。

得姓始祖造父

造父,嬴姓,伯益的後代,蜚廉四世孫,中國歷史上著名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八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趙姓的遷徙傳播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

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趙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

秦朝末年,秦國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西漢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

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徙居南鄭(今陝西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天水西趙氏的一支遷居洛陽。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五代時,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公元960年至1127年北宋亡國,趙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為郡國王公。所謂郡國,僅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並不居住在郡國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師。直至“靖康之亂”,金兵攻入汴京(今開封市),俘虜了趙姓宗室二千餘人北上,將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其宗室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趙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虜的紛紛從汴京逃出,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赴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為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

從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臺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

趙姓在北方是常見姓氏之一

2008年,趙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趙姓人口達到7.5人以上,有的地區達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趙姓人口達到6人以上。

趙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沿黃河流域的省區是趙姓分佈的主要地區。趙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河北、山東大部、山西、陝甘寧大部、內蒙古中部,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5%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1.8%;在沿魯、蘇、皖、豫、鄂、陝至四川北部一條寬百餘公里的地段,四川中西部、雲南西南、沿川、青、甘、寧至內蒙古一條寬120公里的地段,東北地區,趙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2.4%—3.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在皖蘇南部、浙江、贛閩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貴州、四川東南、雲南東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新疆西北,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2.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4%;在其他地區,趙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8%,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7.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區佔了16%。

趙姓憑什麼排第一

《百家姓》是古代啟蒙讀物之一,雖然現在有些傳統已經不在了,但是開頭幾句好多人都會背。《百家姓》裡為什麼趙姓排在第一位?難道它是中國第一大姓嗎?在2016年全國人口統計中,中國前五大家族分別是李、王、張、劉、陳,佔據全國人口百分比超過百分之三十,李姓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姓,那趙姓排在第一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歷史上成就最大的趙姓族人非趙匡胤莫屬,而《百家姓》裡趙姓排第一位也和趙匡胤有巨大的關係。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百家姓》編寫者是北宋初期生活在餘杭一帶的一個老儒。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下的儒生,上下尊卑是最重要的,因為當時的國姓是趙,所以一定要把趙姓排在第一位,不然說不定有殺頭的可能。

其實《百家姓》前面四個姓氏的排行都是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姓就可以排在前面的。餘杭一帶在被北宋滅亡之前屬於吳越國,當時的國王姓錢,吳越國在他的統治下雖然軍事上不如北宋,但是風調雨順,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很好,雖然吳越滅國了,可是百姓們還記住他的恩德,所以“錢”排在第二位。“孫”是王室正妃之姓,排在第三位。而“李”則是與吳越國毗鄰的南唐國皇室之姓,所以排在了第四位。

互動

為更好地服務讀者,豐富內容,“貴姓”版將設置多個欄目。“百家姓”,報道單個姓氏;“名門望族”,報道河北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大族等;“宅院宗祠”,報道河北各地現存的老宅院、宗祠,探秘背後的家族興衰故事;“名人故事”,報道古代的名人故事;“百姓擺譜”,講述家譜中的故事;“姓氏文化講堂”,講解姓氏文化知識;“移民故事”,講述河北移民在遷徙中發生的故事;“尋根問祖”,刊登讀者尋根問祖的相關信息等。歡迎讀者為以上欄目提供線索或投稿,請撥打電話0311-67562977,或請發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