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马谡之过,诸葛应该为其买单

一诗一酒一江湖,解读三国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是一心,今天为大家说说马谡失街亭背后的故事,下面请看我一一道来:

提起马谡这个人,给大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失街亭,而后,诸葛挥泪斩马谡。但历史上的马谡并非被诸葛亮斩杀而是在牢狱中病亡的。而失街亭之过其实不能完全怪罪于马谡,其中原由听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局势,我曾提到过诸葛亮才能善于治国,不善于统军征战,凡是做事太多谨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北伐之战讲究与兵贵神速,蜀军北伐消息传来,拢右三郡皆反,可诸葛亮却行军缓慢,没有及时的布局,但这并不能就说诸葛亮执行错误,因为当时的兵力已经不足以让他在分兵而战,这是国力上的差距,不是光靠智谋就可以弥补的,使魏国有相对来说充足的时间来布置防线,给张颌解决了后顾之忧,可放心攻打街亭。

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马谡

其二、诸葛亮在用马谡守街亭的决策上其实是有问题,因为当时蜀汉人才凋零,但依旧有大将魏延可用,而诸葛却选择了马谡,这里并不是说马谡不行,从他平南中,攻心七擒孟获之计就可断定至少是一个一流的谋士,但大家有没有想过,马谡可曾有独领一军事迹,他最好的位置便是参谋,而绝非将军,或许诸葛认为自己的命令可以左右任何人,但他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实地与地图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当马谡看到街亭的地貌之时,其实做出的判断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马谡

马谡和张颌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了南山,南山之城残破不堪,马谡所率偏师大多已步兵为主,而魏军多是骑兵,守城之举无异于自掘坟墓,想修建城墙,时间来不及,只能退守南山。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任务与其是守住街亭,倒不如说是拖住张颌,他不能没考虑到饮水问题,但当时的时间紧急,明知如此自己可能会十死无生,也要拖住魏军。

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马谡

让马谡做出这一决定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相信诸葛亮会和自己心意相通,如果知道自己目前的情况,只要自己拖到蜀军援军到来,他再率军下山夹击张颌,必定能够击退魏军。

马谡的问题并不是丢街亭,不管谁去守都要丢?

马谡

可是他太高看诸葛亮了,明知街亭乃重要战略地,却没收拢兵力救援街亭,导致在街亭失守后,马谡含恨而终,一个用自己生命来拖住敌军的人,怎么回落的如此下场,诸葛亮若是能读懂马谡的苦心,获取北伐将会是另一个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