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竇嬰未拿出漢景帝的遺詔,漢武帝會殺竇嬰嗎?

用戶17072626159


想了解竇嬰為何會被漢武帝處死,他到底得罪了哪些人?漢武帝是否是真心想殺了他,還有他拿出來的遺詔又是怎麼回事?只要瞭解了一下這些問題,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們先說竇嬰是誰,他在漢景帝朝都做過哪些事?

想說明竇嬰是誰,我們就不得不提竇太后。大家都知道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作為三朝元老級的她,地位是無人能及的。

竇嬰就是竇太后的侄子,也就是說竇嬰是地地道道的外戚派。漢朝外戚派,那還是很牛的。


早年的竇嬰是個遊俠,也算是個有為青年吧。他靠著自己的姑姑竇太后,被漢景帝弄到了皇宮,委以重任。

竇嬰也沒有辜負漢景帝的信任,他在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因為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漢景帝封為了魏其侯。

竇嬰犯了什麼罪,為何漢武帝要處死他?

前面我們說過,竇嬰因為平叛吳楚七國之亂有功,被漢景帝封為了侯。

竇嬰最為顯赫的時候,還被任命為了漢景帝朝的宰相,可謂是位高權重。在竇嬰執掌朝政的時候,有一個叫田蚡的小混混,他為了巴結竇嬰,見了竇嬰之後,都是要行跪拜禮的。


但是,大家不要小瞧這個叫田蚡的小混混,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這個身份就是後來繼位的漢武帝的舅舅,也就是說田蚡是漢武帝母親王美人的弟弟。

到了漢景帝死後,漢武帝登基,竇嬰這個外戚派就不吃香了,更可笑的是竇嬰和田蚡的身份來了一個大轉換。

竇嬰在姑姑竇太后去世後,竟然被漢武帝罷官了,田蚡因為漢武帝的提拔成了大漢的宰相。

竇嬰昔日的門客,也都跑到了田蚡的家裡,真是人走茶涼的節奏呀。不過稍微讓竇嬰感到心暖的是,始終有一個人,沒有離開他,這個人就是灌夫。

灌夫和竇嬰一樣都是因吳楚七國之亂立有戰功而發跡的。不過,灌夫此刻也是閒賦在家,無事可幹了。他看到昔日飛黃騰達的竇嬰竟然和自己一般落魄,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為此,兩個人經常聚在一起,排解寂寞。他們也想去結交新貴田蚡,但是,田蚡除了諷刺挖苦他們,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灌夫是個火爆脾氣,兩個人結下了愁怨,勢同水火。

到了田蚡納妾的時候,他宴請了竇嬰,沒有叫灌夫,但是,竇嬰卻非要拉著灌夫去,灌夫推辭不了,最後還是去了。就是在這個宴會上,灌夫喝醉了酒,罵了田蚡的門客,田蚡覺得沒有辦法,就直接派人把灌夫給抓進了死牢。

竇嬰一看自己的好朋友都被抓了起來。他就想去營救灌夫。他告訴漢武帝說,自己有先帝給的免死金牌,願意換灌夫一命。

漢武帝驚呆了,你有免死金牌的事我怎麼不知道,漢武帝讓太監去查,看看竇嬰是不是真的有免死金牌。因為免死金牌有正負兩個版本,若是竇嬰真的有的話,在皇宮裡肯定有副本,可是,漢武帝沒有查到。


這是不是就等同於說竇嬰在撒謊呢?

漢武帝知道竇嬰是不會冒著被殺頭的風險撒這種謊的。但是,宮裡確實是沒找到,至於宮裡的副本是如何丟失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漢武帝就想這件事就這樣吧,只殺一個灌夫了事。

田蚡不幹了,他找到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讓她給漢武帝施加壓力,一定要把愛管閒事的竇嬰給處死。

王皇后找到漢武帝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自己的弟弟被人欺負了,都沒有人管,她這個王太后做的太憋屈了。

最後漢武帝擱不住母親的撒潑,只好把竇嬰一起殺死了事。


史學達人




武帝劉徹初登大位時,被竇太后干政,加上呂后亂政的歷史教訓,讓他對外戚集團非常警惕。竇嬰雖然忠於武帝,但是畢竟是竇氏集團的領軍人物,武帝有除他之心,卻未必有殺他及他全家之意。

他在與王太后勢力的鬥法過程中,敗下陣來,原本就此被削職為民,承認失敗和錯誤,可以保住一家富貴和性命,但是他心有不甘,讓家人拿出了制衡太后的先帝遺詔,動了王太后的利益,讓王太后起了殺機。



他給武帝上了遺詔,王太后為了家族利益,出手從檔案館撤掉並毀了遺詔留存副本,在竇嬰的遺詔沒有副本的情況下,丞相田蚡便給他定了一個喬詔之罪,武帝劉徹在這種情況下就再也無法維護他的性命。


不是武帝懾於王太后和田蚡不敢救他,也不是武帝真的相信了竇嬰是無辜的,而是武帝要藉機殺一儆百,除掉整個竇氏外戚勢力。而且竇嬰喬詔如果不嚴厲處置,會給其餘的投機者製造僥倖心理,到時候都鋌而走險以先帝的名義喬詔,武帝接還是不接?

武帝通過腰斬竇嬰一家173口於市槽的暴烈手法,震懾朝綱的同時也是威懾王氏外戚勢力,不要妄圖掌控自己更不要想著再玩喬詔這出戏。其實武帝從竇嬰喬詔案嗅到了一個危機,就是王太后已經露出了想掌握朝政的意圖並開始採取行動,難保哪天不會以先帝喬詔的方式來控制自己。


明德山人6998


竇嬰對保護武帝的皇位是有功的,竇嬰是竇太后堂兄的兒子,太后喜歡梁王劉武,非常希望景帝百年之後把江山傳給弟弟,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的景帝說“(皇位)千秋之後傳梁王”。太后聽了高興得合不攏嘴“太后歡”,這時竇嬰站了出來說,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皇位父傳子繼也有是他定下的,不能私自授受。景帝一聽酒醒了大半,趕緊說竇嬰說得對。


這樣的竇嬰,便兩面不討好,皇帝因他的外戚身份而不敢信任,而太后因他幫外人也心有芥蒂,七國之亂爆發,朝廷任命他為大將軍與周亞夫一同平叛,立下大功,封魏其候。(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武帝初期擔任丞相,因親近儒家被免,賦閒在家,後與武帝的舅舅田蚡交惡,灌夫打抱不平,在田蚡喜宴上惡語傷人,被以大不敬罪囚禁,竇嬰奔走營救,與田蚡朝堂論辯,也被彈劾囚禁。


灌夫被定為滅族,竇嬰便讓家人上書,說他有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有隨時請求見皇帝申辯的權力,請求武帝召見容他申辯,詔書呈上後,朝廷查找檔案,找不到副本,言官便彈劾竇嬰矯先帝詔,罪當棄市。本來武帝還在猶豫,不料長安流言大起說魏其侯有不臣之心,前131年,竇嬰被處斬。

武帝登基以來,一直受到後宮外戚的制肘,心中窩火可知,應有借勢使力用新外戚田蚡打擊舊外戚之舉,但應沒有殺竇嬰之心,不然也不必東朝論辯,還等到王太后發話才定灌夫的罪,直到遺詔出現,武帝還沒有殺心,但當有人炮製流言時,竇嬰便在劫難逃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試想,若這次赦免竇嬰,以後出現其他假遺詔如何處理?若出現有廢立皇帝的遺詔呢?畢竟景帝第一個太子是劉徹的長兄劉榮,而竇嬰當時是劉榮的太傳,所以,竇嬰必死無疑。由不得武帝了。

讀史鑑今,修心明性,歡迎關注南方鵬共同探討。


南方鵬


近日有網友提問:竇嬰因搭救灌夫而入獄,在最後時刻拿出了漢景帝的遺詔,結果卻被認定“造假”,漢武帝在年末的最後一天把竇嬰殺掉了?如果不出示這份遺詔,竇嬰是不是還有活命的可能?

1、先討論一下遺詔的真實性

竇嬰手裡的遺詔是真是假?歷來有爭議。持真詔觀點的人認為,竇嬰平定七國之亂有不世之功,得到漢景帝極大信任。他又是漢景帝母親竇太后堂兄的兒子,是所謂的外戚。漢朝從立國起外戚就尾大不掉,何況立有戰功。因此漢景帝很可能給了竇嬰一份遺詔。

持假詔觀點的人認為,所謂免死遺詔本不存在。劉邦立國後,給開國功臣發放了一批丹書鐵券(後世民間俗稱的免死金牌)。但當時的丹書鐵券沒有免死加持,只是封侯的榮譽憑證。以竇嬰的功績,獲丹書鐵券是有可能的,但獲得免死遺詔實為天方夜譚。

而據《史記》記載,遍查尚書保管的檔案,沒有漢景帝的這份遺詔。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裡,由竇嬰家臣蓋印加封……劉邦當年發放丹書鐵券時,為防止假冒,將其一剖兩半,朝廷和當事人各持一半。如此重要的遺詔卻找不到備份,實在是太過可疑。

2、為什麼遺詔的備份查找不到

這份免死遺詔的備份為什麼查找不到?原因有三:

之一:遺詔本身就是假造的,根本不存在,當然無從查找。

之二:遺詔是有備份的,但在竇嬰沒有出示之前,已被丞相田蚡銷燬。目的就是為了置竇嬰於死地。

之三:漢武帝找到了這份遺詔備份,但是迫於母親王夫人的壓力,又擔心因一份遺詔毀掉自己乾綱獨斷的權威,冒出更多的“遺詔”、“先皇之命”出來……所以,乾脆下了假遺詔的結論。

3、遺詔只是加速了竇嬰之死

遺詔並非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真正的原因有二:

之一:竇灌二人養士習氣為漢武帝所不容。史載,竇嬰封侯後家中賓客每天絡繹不絕,跑馬走狗,天天不斷,田蚡沒有得勢前也是竇府常客,伺候飯局。而灌夫家裡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宗族和賓客借勢壟斷利益,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

漢武帝對文臣武將的養士之風有多麼痛恨?對比一下後世的衛青就知道了。《史記》載,曾有人勸衛青養士、招募門客,衛青回絕道:“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待士大夫,招賢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翻譯一下:衛青說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招賓客後,皇上常有切齒之恨。厚待士大夫、招徠賢者養士的做法,本是人主的權力。作為人臣只要奉公守法,盡職盡責就可以,何必要招士、士養。”這裡也間接點明瞭竇嬰之死緣於養士。

之二:史書記載,竇灌二人性情相近,有俠士之風,這樣的人同病相憐並結成同盟,是漢武帝無法容忍的。灌夫大鬧田蚡婚宴被抓進大獄後,竇嬰曾與田蚡當著漢武帝的面廷辯,田蚡回擊正中漢武帝的下懷:

我的愛好不高雅,愛好音樂、狗馬、田宅、歌伎藝人,不像你竇嬰和灌夫,喜歡招集天下豪傑和壯士,徹夜商討,發洩對朝廷的不滿,不是觀天象,就是低頭謀劃,偷偷觀察宮內的動靜,希望天下生變,希望能立上一功,真不知道你們這是想幹什麼?

聯想一下漢武帝當政後對郭解、代郡白姓、梁地韓無闢、陽翟薛兄、陝地韓孺……這些遊俠的打擊,就知道漢武帝是多麼痛恨所謂的遊俠之風、江湖習氣了。也許漢武帝深知韓非子“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道理,不希望有獨立於權柄監控之外的勢力存在,所以打擊這樣的風氣和俠士也是不餘遺力。

上述兩項才是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遺詔充當了加速器的作用。也就是說,無論竇嬰出示遺詔與否,都是必死無疑的,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假遺詔”至少讓漢武帝殺掉竇嬰多了一份可以擺上檯面的理由來……


指動濟南


這個問題表述的有些歧義,是竇嬰從頭至尾都沒有說自己身邊有遺詔,還是竇嬰說自己有遺照但最後沒拿出來,這2樣最後的結局是迥異的。

竇嬰為人豪爽,打抱不平,這本來也是個不錯的性格,可放在官場上,尤其是和皇親國戚做鬥爭,即使你幾朝元老又有多少顆腦袋夠砍呢,竇家雖說以前也是皇親,但竇太后畢竟已經死了,更加低調和小心翼翼才是上策。

遺詔在皇家宮廷極其敏感,說重點甚至可以否定現任皇帝的合法性,而竇嬰這事兒最後搞的太后也聯合弟弟一起來整竇嬰,不惜和漢武帝撕破臉,這事情最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無法回頭了,漢武帝即使想在最後處置的時候放水也不可能了(電視劇裡劇情)。

只要竇嬰不說有什麼遺詔,那竇嬰不管和田蚡鬧得有多兇,那最多漢武帝迫於太后壓力,把竇嬰關一陣子,了不起抄個家罰些錢關幾年,關鍵是消消母后的氣,本身就是自己家裡人的那點事兒。

如果竇嬰開始就表現出有遺詔的苗頭,那不管他拿不拿出來,都是死定了!遺照這東西,動輒授權“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一旦遺詔被確認為先帝所頒授,這不是要漢武帝的命嘛!輕則持有人可把控朝政,重則甚至廢立皇帝,漢武帝好不容易從太皇太后的陰影下熬出頭,正在努力要培植自己的親信力量,打壓那些皇親國戚,竇嬰不主動向皇帝靠攏,反而還要顯擺什麼遺詔,那鐵定找死,再加上太后田氏等勢力的反撲,竇嬰拿不拿出來都是個死。

竇嬰經歷三朝,資歷太老,幹事兒認死理,隨著漢武帝不斷強化中央集權,竇嬰即使不出什麼差錯,也早晚會在朝廷靠邊站,但也不至於身死族滅的悲慘下場。


雲中史記


漢武帝九位宰相,有七位死於非命。竇嬰的死,只是時間問題罷了。就算這次不拿遺詔出來,後面還會漢武帝找別的由頭殺掉。

跳出電視劇,我們分析一下,漢武帝生平的事業是什麼?對匈奴作戰46年。

要與匈奴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漢武帝在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其中一項就是要加強中央集權。

漢朝從呂后開始,皇帝的母族勢力龐大,對皇權有一定的影響。漢武帝就領教過其祖母竇太后的厲害,因此他不希望看到皇帝母族勢力成為自己未來事業的絆腳石,偏偏不巧的是,這根接力棒還要傳下去,漢武帝母親王太后的兩個弟弟田蚡和田勝也是權勢滔天。

漢武帝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掉皇帝母族對皇權的威脅,而剛好竇嬰和田蚡這兩個新老外戚不和,漢武帝坐收漁利,一箭雙鵰,將自己奶奶和老媽的人全部收拾了,之後這些人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左右朝政了,漢武帝加強了集權。

竇嬰就算這次不被殺掉,後面漢武帝還會找別的理由,必除之而後快,即便不殺竇嬰,也要想別的辦法將朝中的竇家子弟全部清除。


寒山泉


漢武帝要殺人,只是找個藉口。本來是要殺竇嬰的,竇嬰被逼無奈,才說先帝景帝有遺詔可以免他死罪,結果又以這個藉口殺掉。

後世史家認為、竇嬰的詔書是漢景帝私下給的,因此太監內宮沒有登記。按詔書審查規定,這種私人給予的詔書沒有經過朝庭審查的詔書不起法律作用。

不過,在公元前133年左右,漢武帝成立中書,由太監黃門侍郎直接傳達他的旨意,同樣沒有朝庭三公審查,接政治程序這種詔書不起作用,漢武就是這樣架空朝庭三公的。李陵事件發生後,他向司馬遷徵求意見,司馬遷說了幾句實話,就定成死罪,言者無罪在漢武那裡是不存在的。

漢武帝殺人,小人物有時藉口都不用找,殺了就殺掉。這個都不算什麼事,只有象竇嬰這樣的才找個藉口殺掉。


湯之銘


我想是不會,不過他不會重用他,因為他是竇氏家族的主心骨,是漢武大帝政敵,其實竇櫻是皇帝統一大權的犧牲品。在當時兩大勢力是皇帝的心頭大患,不除不快的,就是竇氏和田氏,這皇帝用的就是借刀殺人。讓這兩股勢力相互爭鬥,他好做收於利。開始就是皇帝制造兩家不睦,就是用用竇櫻去查田玢。這就是引火線,兩家爭到兩敗具傷了,皇帝出來調停,這樣來皇帝得利了,就是這一下就剷除兩股勢力。從此皇權穩固,權利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了,他的集權在一身的目的就達到了,無論怎麼樣竇櫻都是犧牲品。只是沒那當事,他可能會留下性命,也許皇帝早就知道這件事,殺他是肯的。原來只是他還有利用價值。沒殺他,要知道這樣的東西在手,只要有作為的皇帝都是不會容忍的。


起起落落快樂


應該不會,竇太后死後竇嬰事事都很小心翼翼,水淹王太后和丞相的電是武帝指示的,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殺竇嬰的,有了遺詔的事太后她們做了手腳,不殺竇嬰就要殺死自己的母親武帝別無選擇


親愛的達瓦力士


必死無疑!最後一次談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得下有天子詔書的人存在!尤其像漢武帝權力慾望那麼重的人!即使一手培養的衛青,情急之下調趙破奴護駕他都有殺心……更別說竇嬰了!要不他老孃也不會罵他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