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自测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益安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中国去年的冠心病发病率达12%,而且称为农村居民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肌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者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

那我们来看看冠心病的“危险信号”,来防患于未然!

冠心病有很多高危因素,比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喝酒、肥胖、长期精神紧张、遗传、脑力劳动者等。上面这些你占5条及以上,那么冠心病绝对离你不远了!

除此之外,如果还有下面的症状更是要警惕!

比如胸闷、胸痛,位置出现在胸骨后、心前区。会因为饱餐、寒冷、劳累、激动、心跳过快而诱发。这种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大概3-5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的性质是闷闷的,压迫感,好像有人抓住了你的心脏。不能缓解的时候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好。

如果有这些症状,那么你大概率是冠心病患者了。


阿卡酱医生


首先声明冠心病的诊断是医生而且更是心血管医生的职责!

我们平时如何通过自己的一些表现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可能患有冠心病呢?


啥叫冠心病?

简单说就是心脏的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当狭窄大于50%的时候叫冠心病。

冠心病会有哪些表现?

大于50%叫冠心病,小于75%的狭窄这种冠心病大部分都没有表现,没有不舒服,我们无法通过不舒服来判断自己有没有冠心病。

但我们可以通过高危因素判断,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等这些条件越多,越容易冠心病。

当血管大于75%的时候,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发生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提醒我们是冠心病。冠心病的不舒服:

1、发作性的不舒服,每次持续2-15分钟,多于活动后或劳累后加重。

2、可以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牙疼、咽部紧缩、左肩背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疼痛等等情况。

3、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明显,可于2分钟左右明显缓解。

4、发作时特别难受,好转后好如常人。

自己不能判断是不是冠心病

当有这些不舒服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就诊,需要进一步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甚至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来证实这些表现是不是冠心病。


所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冠心病,必须记住两点:

1、各种高危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冠心病。

2、如果出现上述冠心病的症状尽快就诊。


心血管王医生


自我诊断或评价是否患有冠心病,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症状,二是客观检查。而事实上,从专业角度出发,诊断冠心病也需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综合判断,并不能通过单一的检查结果来确认是否罹患冠心病。

1.临床症状。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为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每次持续时间约3到5分钟,经过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射痛,也就是说,在胸疼的同时,出现左肩背部或者后背疼痛放射痛,随症状的缓解而缓解。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与心绞痛的性质不同,其发病特点为突发性,有时并没有明显的诱因,疼痛的程度更为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濒死样疼痛,呈持续性,经过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并不能有效缓解。

2.辅助检查。诊断冠心病常用的检查为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不同类型的冠心病,需要诊断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就是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就能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然而,在临床上并非如此,即便是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也有可能为冠心病,比如冠脉微血管病。

总而言之,诊断冠心病需要结合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而定。


惠大夫在江湖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猝死。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血糖高、肥胖、气候变化、情绪变化、吸烟饮酒、过量饮食、过度体力劳动 有关。与年龄、家族史及感染有关。

冠心病的症状:

稳定性冠心病:偶尔胸痛、胸闷、心悸或心前区不适。

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常出现在过度体力劳动或情绪变化时。胸闷、胸痛、疼痛向颈部、牙齿、手臂、腹部等位置放射、恶心、呕吐、腹痛等。

关于冠心病的诊断:

收集病史、详细查体(主要为听诊)。

最基本的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心肌酶检查。

最准确的检查:320CT、冠脉造影。

出现心律不稳,还经常失眠,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患上冠心病了?

冠心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诊断过程。需要专业的查体、病史收集及辅助检查来确定。而且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症状是交叉的。无法只通过几个症状来判断患有什么疾病。

关于类似的疾病类文章,只可以了解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检查,而一定不要用其指导诊断及治疗。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疾病,猝死率高。诊断及治疗一定要谨慎治疗。

身体不适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机灵不太懂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心绞痛、心肌梗死大家都听说过。无症状性冠心病就是说平时没有症状,但心电图或其他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缺血性心肌病就是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了。

心绞痛,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疼痛,但有些人会出现左肩部、左胳膊疼,有的颈部疼痛,有的牙疼,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神经与心脏的神经合于同一个脊髓段,疼痛信号可沿着这些体表神经传到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

有些人不会出现心脏疼痛,只是心脏不舒服,或者表现为胸闷、憋气,这些都属于心绞痛的范围。心绞痛一般发作3-5分钟,不超过半小时。发作的时候停止活动就能缓解。

如果有上述症状,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或者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就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心绞痛。



心脏内科刘医生


冠心病,全名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里面含有两层意思,即: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心脏病。要检测有没有冠心病,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只有符合上述两个疾病的危险因素,才考虑有没有患心脏病。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以下:

①年龄、性别:年龄>40岁,男性为主,女性次之;

②肥胖、高脂血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③高血压:血压升高与冠心病息息相关,正常血压为90mmHg

④吸烟:统计学已经明确吸烟和冠心病的正相关性,吸烟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未吸烟者高2-6倍;

⑤糖尿病:这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甚至发病者病情发展迅速;

⑥A型性格:符合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等,皆属于此性格。

①到⑥点符合越多,高危因素越强,越有可能是早期的冠心病。

冠心病诱发因素

包括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低落、暴饮暴食、受寒感冒、睡眠不足、吸烟等。

冠心病常见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痛,以前胸部正中巴掌大小区域疼痛为主,常常伴随着左肩部、左上臂内侧疼痛,有些甚至出现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疼痛;有些疼痛不明显者,可表现为牙龈胀痛、胸闷、前胸灼热感等。一般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或停止诱发因素后疼痛可慢慢缓解。

如果符合3项以上高危因素,近期出现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睡眠不足时前胸部疼痛、闷胀等症状,不排除冠心病可能。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排出有无该疾病,以便及早治疗。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一、冠心病发病率有多高?

冠心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者是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冠心病又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病人约3亿,由此可见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多高。


二、冠心病都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五种类型,根据其发病特点可以分为心绞痛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和无症状型。其分类主要是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理特点、结局转归等综合分类,这五种类型的冠心病也涵盖了冠心病的所有结局转归轻重!根据其分类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

三、怎样自测自己有无冠心病?

冠心病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治疗方法,但根据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可以把患者分为是否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或者根据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的高危风险。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遗传基因,抽烟酗酒,加班熬夜,过度肥胖,没有运动等等,如果我们涵盖的高危因素非常多,那么我们罹患冠心病的概率就非常的大。再加上如果没有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或者检查提示我们有早期的冠心病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冠心病的概率就非常大了。常见的冠心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不能活动或者是活动耐力下降。而提示我们有冠心病可能的主要有心电图的改变,心脏彩超的改变等等。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很多心脏病专家都把冠心病称为“沉默的心脏病”,可见患者很难运用“自测”的方法发现自己是否得了冠心病。很多人发现自己得了冠心病,都是在常规体检的时候发现心电图异常,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才发现的。

颈动脉或者腹主动脉的B超,可以发现这些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一旦发现这些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的病变,就预示着其他部位的动脉也会出现相同的病变,这就包括冠状动脉。但要确诊冠心病,冠脉造影检查是目前各种手段中最可靠的方法。


冠心病的病程,一般可分为无症状期、有症状期(也就是心绞痛期)和心肌梗死期几个阶段。只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影响了心肌供血的程度,患者才会感觉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候往往已经进入到了心绞痛期,失去了最佳的预防时机。

既然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感觉预测自己是否得了冠心病,我们也是可以提前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的。如果你是冠心病的危险患病人群,最好定期参加一下心功能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患病人群有:

1、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

2、肥胖的人群,特别是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

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症的人群;

4、经常吸烟、喝酒的人群;

5、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等

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冠心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专家都建议,我们应该养成低热量的清淡饮食和每天30分钟的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这样会使我们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更易控制,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药疗君


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或曾经经历过“冠心病”,可很多人也被一些“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心肌梗死”等弄的晕头转向,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或家属是搞不清楚这之间关系的,直接导致了错误判断冠心病严重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那么冠心病和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梗塞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事实上它是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肌梗塞、缺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猝死性冠心病的统称,主要由发炎和栓塞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轻者可能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发绀、血压下降,重者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而心梗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表现形式!

而心肌梗塞是以前的老的说法,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临床上更多的称为心肌梗死,所以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同一类疾病!但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确实是冠心病发展到不同程度不同阶段表现,患者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对稳定,发作性胸痛,持续时间较短,3-5分钟,通过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就得到缓解,即可能为心绞痛;但如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出现持续性胸痛,同时伴有大汗淋漓、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则极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及时就诊,进行溶栓治疗或心脏支架手术,否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也是目前平时生活中碰到的最为常见的冠心病,是值得我们去预防和发现的!

那么我们什么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自己得了这类冠心病,需要及时就医呢?

必须先明确一点:心肌梗死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此丧失了有为的生命!我曾经收治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1岁!重视总没有错!

预防心肌梗死,除了因为其可能导致死亡的后果外,其实很多时候哪怕救过来了你也会发现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临床上,有的以后躺着都累,心肌受损了心脏功能大打折扣表现为力不从心,有种活受罪感觉!事实上,心肌梗死不是不可防不可预见的疾病,临床经验及一些患者经历告诉我,很多冠心病患者前期都有或多或少这样的症状!



  1. 初发胸痛的患者,会感到心口有种闷塞感,天气又不闷,就是感觉透不过气来,上去不接下去,还可能伴有出汗,一直持续几分钟都得不到缓解,此时没有心梗意识的人,一般都不会去重视,只有少数人会去医院查个心电图,如果不重视或症状消失时的静态心电图检查,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2. 大部分心梗患者患者是曾经就有过胸痛发作的,只是再发,而且是在比之前更加加重且持续时间更长的情况下,才去重视的,相对稳定可能不影响治疗,不稳定的可能就导致严重后果;

  3.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闷塞感,被误认为其他疾病,跟以往的腹痛其实完全不同,却只是简单认为就是肚子痛,持续数不缓解的未进行心肌梗死这方面的排查;
  4. 胸闷伴多汗、头昏,意识障碍,甚至晕倒,不要认为只是简单的低血糖或低血压,这时更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最重要一点:胸痛是冠心病典型症状,自测方法只是提醒大家及时就诊,但真正要诊断,一定要到医院去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专门检查,切不可盲目自信!


医学小侦探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这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大家更希望通过简单、准确的方法判断它是否发生,以避免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实给予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有很强的代偿能力,除非主要血管发生了严重的血管狭窄、痉挛甚至血管内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才会引发患者出现胸痛(心绞痛)症状。否则,很多患者会成为无症状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 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受害者,即日常生活没有问题,而在心电图(静息或有一定的负荷时)会出现异常表现,随病情发展最终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说,周围有人,没有什么既往不适,却突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祸根之一。

那么,如何通过自我测评判断是否罹患冠心病呢?这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

1.性别、年龄因素: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前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强大保护作用,患冠心病几率很低。

2.家族史:如果家中,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有明确的冠心病史,则自己也要提高警惕,尽早进行冠心病相关检查。

3.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塞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男性在45岁、女性50岁后,进行一次冠心病相关的全面检查。

4.症状:出现活动或晨起后胸骨(胸部正中的骨头)后压榨性疼痛,范围手掌大小,向牙齿或左侧肩部放散,持续一分钟或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就医。

6.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酗酒、肥胖、缺乏体育活动、情绪易激动的朋友,注意进行心血管方面相关检查。

7.体检异常:在日常体检中,如发现心电图、血糖、血脂(或脂肪肝患者)、睑黄疣等异常改变,应警惕心血管疾病高发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因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所以预防重于发病后治疗。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体检至关重要,同时,发现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猝死风险才是最终得目的。

特别提醒:如果某些治疗或药品,号称能够消除、取出或溶解动脉粥样斑块,根治冠心病,那一定是虚假宣传,请朋友们提高警惕,勿让骗子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