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選擇“半隱”,就是隻離開雍正身邊,不離開雍正的視線。

雍正成功登基後,連夜趕回府上,與鄔思道進行了一番長談。鄔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論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並且主動提出“半隱”,而這個“半隱”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雍正自己信得過的人將自己看管起來,順帶也能解決鄔思道自己的溫飽問題,也就是離開雍正的身邊,但是不會離開雍正的視線,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同時還能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半隱”的去處就是李衛那裡。


鄔思道為什麼要去李衛那裡,而雍正為什麼也會同意鄔思道前往李衛府上“半隱”呢?

首先,就是李衛對於雍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絕對的誠實,不敢有半句假話。

李衛是當年雍正從揚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沒有雍正,也就沒有李衛的今天,甚至李衛都有可能活不到這個時候,現在的李衛不僅是進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賜。

同時,李衛也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終對於雍正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內府外的奴才裡面,李衛是最讓雍正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安排他去監視年羹堯。

其次,就是李衛不識字,府上請一個師爺幕僚,幫著書寫文案奏摺,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李衛大字不識,這是眾所周知的,因而李衛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個幫著他的師爺,所以,府上多出這麼一個師爺和幕僚,所有人都不會感到奇怪,而李衛也會根據雍正的旨意,將鄔思道很好的掩護起來,這樣其內情既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也能掩人耳目,不會讓人猜忌。

而憑藉鄔思道的能力和實力,也能為李衛的仕途提供幫助,也算是變相的幫著雍正去培養李衛,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衛對於鄔思道非常的尊重,鄔思道必然是衣食無憂。

李衛在雍正府上的時候是奴才,鄔思道是教書先生和幕僚,是李衛的半個主子,加上雍正都對鄔思道非常的敬重,兩人無論是年齡還是級別上都差了許多,加上鄔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學識,所以李衛對於鄔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也相信鄔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雍正對於鄔思道的歉疚之意。


其實,李衛府上可以說是鄔思道“半隱”最為合適的,也是唯一的去處,年羹堯那裡,不僅鄔思道不會去,雍正也不會讓鄔思道去。

一來,年羹堯位高權重,況且雍正也不能完全有信心控制住年羹堯。

從血洗江夏鎮的事情,雍正就對年羹堯有了成見,年羹堯在江夏鎮不僅自作主張一夜之間殺了700多人,並且欺上瞞下,將搶掠的錢財全部運回了四川而沒有向雍正彙報,雍正對此非常的失望,也正是因為此,雍正才會安排李衛到年羹堯身邊監視年羹堯。

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是陝甘總督,成為了朝廷重要的封疆大吏,日後搶奪了十四爺的兵權後,年羹堯還有可能有更大的權利,甚至是節制兵權。如果鄔思道到了年羹堯那裡,他們兩個人,一個有權有地盤有兵,一個又極富才略,即便是兩個人不想著謀反,雍正也不得不時刻地方。

所以雍正是斷然不會讓鄔思道在年羹堯的府上呆下去的。

二來,年羹堯戾氣太重,鄔思道和雍正都不敢保證年羹堯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年羹堯的戾氣太重,太重於殺伐,這一點別說是雍正和鄔思道,就連張廷玉都清楚明瞭。

鄔思道也是非常的清楚,在李衛的府上,雖然李衛對於雍正是言聽計從,只要雍正下旨殺自己,李衛不敢抗旨,既然是雍正動了殺心,自己就是身在天涯海角,也是必死不可,這是無法避免的,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年羹堯府上則完全不同,即便雍正沒有說要殺掉鄔思道,但是年羹堯很有可能擅自做主殺了鄔思道,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沒有絕對的信心保證年羹堯不會因為各種原因去傷害鄔思道。

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不會把年羹堯府上作為鄔思道“中隱”的去處。


而最終鄔思道還是離開了李衛府上,在田文鏡府上呆了一段時間後,成功“全隱”。

鄔思道在李衛的府上,儘管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遷怒於自己,李衛必然不敢抗旨,鄔思道如果想要離開雍正的視線,改換門庭就是第一步。這個時候鄔思道藉由山西藩庫大案,成功進入了田文鏡的幕府,同樣作為雍正的寵臣,鄔思道到田文鏡府上並沒有引起雍正的反對。

在田文鏡府上,鄔思道又以8000兩每年的幕酬一事,反覆激怒田文鏡,因而遭到了田文鏡的驅趕,隨即鄔思道也帶著如月趕在雍正前來河南視察之前,離開了田文鏡的府上。

最終,雍正也沒有選擇追趕鄔思道,而是選擇徹底放走他,讓鄔思道真正的“全隱”。


雍親王府




首先,我們看一下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比當年的諸葛亮、劉伯溫還強悍。雍正皇帝與其他兄弟博弈的時候,鄔思道屢屢幫雍正皇帝解決問題,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年羹堯、李衛等人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就連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鄔思道。不過,在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鄔思道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臺之後,參與奪嫡的手下們都被除掉了。



鄔思道選擇離開,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沒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監視之下。” 在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那就是年羹堯。當時,年羹堯已經出任了撫遠大將軍,負責統帥20多萬軍隊。但鄔思道沒有選擇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李衛。由此可見,鄔思道並不看好年羹堯。年羹堯的問題很多,年羹堯這個人狂傲、嗜殺,而且參與了很多機密。對於這樣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須除掉。



更何況年羹堯已經位極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堯,根本得到不什麼好處。年羹堯一旦垮臺,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後來的事實證明,年羹堯垮臺之後,牽連了一大群人。在鄔思道剛剛進入王府的時候,年羹堯就看不慣鄔思道,只是礙於雍正皇帝的態度,不得不尊敬鄔思道。 與狂傲的年羹堯相比,年輕的李衛要靠譜得多。李衛進入王府的時候,只有10多歲。由於鄔思道的作用越來越大,李衛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包括讓李衛外出為官,也是鄔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議的。



在鄔思道看來,李衛是一個潛力股,最少能夠保證自己衣食無憂。由於李衛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衛,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沒有逃跑。”李衛從陝西布政使升為江蘇巡撫的時候,為了幫助河南巡撫田文鏡,鄔思道曾經暫時留在了河南。田文鏡是一個清官,同時而是一個刻薄的酷吏。田文鏡雖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並不瞭解鄔思道的重要性,準備按照其他師爺的標準,一年付給鄔思道300兩的工資。



鑑於田文鏡的態度和實際情況,鄔思道感覺自己沒有什麼作用,隨後離開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衛。在離開田文鏡之前,鄔思道曾經前往西北戰場,幫助年羹堯確定青海蒙古騎兵的準確位置。重新投靠李衛以後,此時的李衛正在為攤丁入畝的問題發愁,鄔思道又幫了李衛很大的忙。但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之後,曾經又與雍正皇帝再次見面的機會,可是鄔思道總是躲著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的心腹謀士,鄔思道瞭解雍正皇帝的陰暗面,因此一直不願意見雍正皇帝。在電視劇中,鄔思道後來消失了,沒有任何的消息,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以鄔先生對事物的洞察,恐怕早就已經看出雍正對年羹堯恨得牙癢癢的忌憚之心,再去投奔年羹堯,只怕是將來要被雍正一鍋端了。

領導最頭疼的,莫過於手底下的人,能幹的不忠誠,忠誠的不能幹。而雍正府上出去的包衣奴才年羹堯,就是屬於那種超級能幹卻不忠誠的人。

江夏鎮事件,年羹堯繳獲了幾百萬兩銀子,事後卻全部私吞運回了四川,回過頭一個字都沒跟主子胤禛提;被任命當陝甘總督,年羹堯到十四爺、八爺處送東西磕頭謝恩,卻把正經主子胤禛晾在一邊,任誰看到這樣的奴才都會覺得心裡頭不舒服。

有了這兩件前科做案底,參考高福的下場,本來按照雍正極度猜忌的性情,年羹堯基本上是不會有結局的。

只不過年羹堯殺伐果斷,是胤禛奪嫡團隊裡難得的人才,利用價值太大了。因而胤禛不但沒有輕易處罰他,反而娶了他的妹妹年秋月,採用聯姻的手段讓年羹堯死心塌地效忠於自己。

跟在胤禛身邊多年的鄔先生,十分明白胤禛心裡對年羹堯是極不舒服的,怎麼還會將歸隱的去處選擇到年羹堯那裡,這不等著將來受牽連嗎?

況且年羹堯殺伐果斷,鄔先生足智多謀,兩個人合在一塊,即便他們沒結黨造反的心思,也難免會讓雍正聯想起他們要搞什麼陰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旦讓雍正產生忌憚之心,鄔先生和年羹堯就離死期不遠了!

換過頭來看李衛,李衛可就不同了。

自打胤禛從揚州街頭將小乞丐出身的李衛帶回京城,對他不斷調教,不斷委任差事,這些年早就積累起了雍正對他的高度信任。

而且李衛前些年就從事過監督任務。在跟隨年羹堯到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的任上,李衛都能較好得將年羹堯的動態彙報到胤禛跟前。胤禛對李衛還是比較放心的。

鄔先生選擇到雍正信任的李衛處隱居,雍正自然也會放心些。雍正放心了,鄔先生的下半生也就安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